南京城墙博物馆:“旷世城垣”的金陵记忆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南京城墙博物馆:“旷世城垣”的金陵记忆

图片

“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六百五十余年风雨沧桑,道尽繁华与衰落,喧闹与孤寂。

六朝旧事恍若流水,烟雨楼台,金陵一梦,古与今在此交相辉映,南京城的过往用城墙砖石书写。当我们置身于南京城墙博物馆,一幅壮阔沧桑的历史画卷早已徐徐展开。

“城墙就是最大的展品”

“里十三,外十八,一根门闩朝外插。”南京明城墙的内城一共开有十三座城门,外城共设有十八座城门。南京的城墙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其在地理风貌上有别于北方城墙的独特之处——依山傍水、顺势而为,与自然融为一体。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是现存世界最长、规模最大、真实性最好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1988年1月,南京城墙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京体量最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华门城墙脚下,老门东旁,边城1号,南京城墙博物馆坐落于此。

图片

图源:南京城墙博物馆

博物馆外立面的半透明幕墙,最为吸睛。古朴沧桑的城墙、粉墙黛瓦的老门东以及人潮,倒映出初夏的南京城,南京历史的厚重与市井的烟火气在这里相得益彰。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感受古与今完美的融合、古城墙与新建筑的相伴相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品味城市的变迁。

多年来,南京市一直致力于城墙的保护与更新。历时3年多打造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已正式开放,系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古城墙为依托,寻求历史文物与当代保护之间的平衡。

“城墙就是最大的展品!”青灰色是南京城墙的象征色,也是南京城墙博物馆内部建筑的主体色。博物馆馆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地上、地下各分两层,最高处不超过12米,靠近城墙处则不超过7米。博物馆整体布局呈L型,西侧有三段反向攀升、长五十米的登顶坡道,坡道与中华门瓮城遥相呼应,呈现出“近城低、远城高”高低错落的立体感。

展馆入口处的明故宫石券门,是明故宫后宫建筑的一部分,高2.75米,3.05米,厚1米,由多块石刻堆叠而成,石面打磨为凹凸不平状。因形似梳妆台,民间称其为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的梳妆台。

图片

图源:南京城墙博物馆

穿过这道明故宫石券门,便开启了一场650年的时光之旅。700多块明城墙砖组成的“旷世城垣”,参观者置身其中仿佛开展了一场古今对话。每一块城砖都在讲述一段历史,我们穿梭其间,感受这段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展厅内还设置有城砖铭文查询系统,参观者可以寻找展厅内与自己相同的姓氏、地点的城砖信息,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明故宫里的石螭首守护了一代又一代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但没有黯淡,反而愈发光亮。整体造型浑厚有力,令人仿佛置身于明初时期,一探明故宫的恢宏壮丽。

图片

图源:南京城墙博物馆

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负一层展厅设置了一个大型南京城全貌沙盘,配合多媒体立屏和投影,明代南京城风貌,四季美景尽收眼底。展厅外还有“我们的城墙”多媒体播放屏,百余位讲述者叙说自己与城墙的故事,以个人记忆为切入点,反映半个多世纪来南京城墙的变迁。

南京城墙的“前世今生”

生于斯长于斯的南京人,念着“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走进城门套一套,看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的童谣,城门洞下老奶奶的柴火摊边“喝”着馄饨长大。时至今日,再次登上明城墙,又有怎样感触?

时光在砖石上流转,城墙是南京文化的符号,老南京的古城记忆也是心底里难舍的城墙情结。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公元1366年,也就是明朝建立前两年。当时,朱元璋下达“筑城令”,大量城砖、石材、木材从各地源源不断汇集到南京,一砖一石,聚土成垣,最终成就了这座“高坚甲于海内”的南京城墙。时至今日,南京明城墙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垣。

在建筑方式选择、城墙地基处理、城砖烧制工艺、墙体砌筑技术上,南京城墙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墙建造技术的最高水准堪称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提及筑城,必然会想到烧砖。馆内,通过文字解说和人物塑像介绍了筑城技术,实景还原了城砖制作过程,从择土暖水、练泥压泥到制坯阴干、装窑烧窑再到窨水开窑,可见规模之宏大,筑城之艰辛。

馆内的黎川砖窑最具代表,这一砖窑遗址属明初为南京城墙营建烧制城砖的砖官窑,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

图片

图源:南京城墙博物馆

黎川砖窑见证了南京城垣的诞生,有人说,古城墙是文化兴衰的缩影,六百五十余年风雨和战争洗礼仍屹立的南京城墙,其背后是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辛勤汗水。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博物馆)作为成为中国首个ICOFORT(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城防与军事遗产委员会)会员,致力于城墙当代的保护、研究与传承。

古城南京是“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牵头城市,从明清城墙申遗项目启动,到2020年十省十四市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联合体,再到同年南京城墙管理保护中心编撰出版了中英文书籍《中国明清城墙》,入选国家社科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助力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这座经历了六个世纪的“旷世城垣”终于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文脉薪传,申遗在路上。

圆明园四兽首赴金陵“聚首”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盛世聚首——圆明园兽首特展”在南京城墙博物馆负一楼展厅开展。这也是国宝文物圆明园兽首第一次在宁展出。

图片

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内的十二生肖铜像,建于乾隆鼎盛时期,用以表示十二时辰。这些圆明园兽首,既是中西方文化合璧的结晶,也见证和记录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历经劫难,圆明园四兽首跨越六百年赴金陵“聚首”,不仅是南京城墙博物馆这一城市“会客厅”给观众奉上的饕餮文化盛宴,也是南京这一“博物馆之城”给观众带去的文化新体验

近距离与兽首对视,仿佛穿越时空看见“万园之园”。南京城墙与圆明园兽首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更折射着中华民族历经辉煌与沧桑的历史。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城墙上,城墙边跑步的市民、打太极的老人,早餐铺子氤氲而起的腾腾蒸气……古城墙下市井生活依旧,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感知南京城墙,留住时空文脉,触摸古城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