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区市“半年报”透视③|锚定“两区两前列”目标,苏州高新区以“人”作答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苏州区市“半年报”透视③|锚定“两区两前列”目标,苏州高新区以“人”作答

作为一座充满开放基因的城市,苏州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放载体密度高,这也为苏州高新区打开了一扇对接世界前沿科技的窗口。

在苏州给予高新区的定位中,开放是其较为突出的一个优势——依托经开区、高新区等平台载体,努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与开放相呼应的,还有其在全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6月25日,苏州召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会。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路宝指出,要构建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为双核的“2+N”布局。

而无论是开放还是产业,其核心驱动力都在于“人”,如何发挥好“人”的作用,也是留给高新区的一道必答题。

苏州区市“半年报”透视③|锚定“两区两前列”目标,苏州高新区以“人”作答

市委书记频站台

经济运行跑出“高新”加速度

重大项目是稳投资、促发展的“压舱石”,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抓住了大项目就相当于牵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对锚定苏州市产业科创中心,提出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走在全国创新型科技园区前列,走在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前列“两区两前列”目标的苏州高新区而言,项目就是其实现目标的关键。

今年以来,一批大项目“牵手”高新区,彰显了区域发展的潜力,而城市“一把手”频频站台,则折射出了高新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5月24日,苏州高新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外资重大项目、总部项目三类共5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约337亿元,曹路宝出席会议并讲话。现场,苏州中科地星创新技术研究所项目落地高新区。

公开资料显示,苏州中科地星创新技术研究所由院士团队联合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苏州高新区共同建设,计划总投资11亿元,预计五年内产值超20亿元。

从项目属性来看,其将对于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带来助力。同时,以中科地星创新技术研究所为代表的一系列聚焦科创类型的项目加速聚集,也将提升高新区浓厚的科创氛围。

与项目招引同步推进的,还有高新区在项目建设及推进方面不断前进的步伐。

6月24日,伴随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检验检测基地和中软国际(苏州)软件开发及集成测试中心,两个江苏省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建设,高新区2022年的4个省重大项目均实现提前开工,半年度开工率达100%。

省重大项目的规格与量级,自不必多说。

而大项目储备越多,对助推高新区构建“2+4+X”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经济运行跑出“高新”加速度也就越快。

除省重点项目外,苏州高新区还有市重点项目37个、区重点项目152个,各个项目均在加快推进中,其蕴含的澎湃动能,也将进一步赋能区域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

产业之外,高新区同样也在科创氛围培育上下苦工。

6月2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苏州高新区举行,曹路宝出席并讲话。

图片来源:南京大学

图片来源:南京大学

期间,他提到,苏州将高质量推进南大苏州校区建设,高标准完善配套服务,确保如期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校区”。

同时他也表示,南大苏州校区位于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相交的切点位置,希望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加强招才引智,大力建设重大科创平台,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平台,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集群。

透过城市“一把手”的表态可以看到,苏州对于南大苏州校区的建设寄予厚望,尤其是在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背景下,南大苏州校区之于苏州意义重大。

作为项目所在地,苏州高新区重任在肩。

会上,苏州高新区也汇报了南大苏州校区建设及校地合作进展情况。一年来,南大苏州校区建设积极推进,东区学术交流中心、教学楼、宿舍楼等主要建筑将于今年底建成;会前,西区学生综合活动中心启动建设,行政办公楼、文体中心等设施也将于年内开工。

项目加速推进,既是高新区稳健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缩影,也为高新区做实做深“高”与“新”的属性,开辟了崭新的空间。

苏州区市“半年报”透视③|锚定“两区两前列”目标,苏州高新区以“人”作答

高新区的“本手”与“妙手”

如果说,纷至沓来的项目与企业,是区域发展借助外力的典范。那么,三大功能片区建设的全面深化,则可视作高新区激发内生之力,搞活区域“一盘棋”的关键落子。

2021年3月,高新区启动三大功能片区的建设探索工作,四个月后召开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毛伟明确提出要加快三个功能片区建设。

为此,高新区成立三大功能片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谋求加快推进三大功能片区的建设进展。

弹指一挥间,承载高新区提升发展能级、破解瓶颈问题、理顺关系提升效能使命的三个功能片区建设,已一年有余。

一年多来,苏州高新区通过体制机制革新护航新定位、通过创新引领产业迎来新机遇、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带来新气象,借势改革的“本手”,下好发展的“妙手”,进而搞活区域发展“一盘棋”。

今年3月,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高新区调研时,也对高新区推进三大功能片区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事实上,对这三大被寄予厚望的片区而言,首要工作便是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并以此找好未来发展路径。

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今年6月19日,苏州高新区召开全面深化三大功能片区建设推进大会,会上明确将全面深化狮山商务创新功能片区、浒墅关先进制造功能片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三大功能片区建设,奋力开创“两区两前列”新局面。

具体来看:

狮山商务创新功能片区将充分发挥狮山横塘街道、枫桥街道创新和产业优势,汇聚商务、服务等发展资源,建设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打造产业、创新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示范。

浒墅关先进制造功能片区将依托经开区坚实产业基础,加强综保区体制创新,发挥两个国家级重要平台的叠加效应,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和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标杆。

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将依托苏州科技城良好创新基础和度假区优越生态资源,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人文融合发展,打造环太湖科创圈先行示范区。

可以看到,三大功能片区定位十分明确,既相互独立又互为依仗,正如毛伟所说,全面深化三大功能片区建设,既要聚焦发展、各展所长,也要坚持高效协同,凝聚发展合力。

而它们未来要如何建设,又将如何以功能片区建设引领带动高新区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此番改革历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既然是改革,一定会伴随着“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其中,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必答题。今年3月,曹路宝来高新区调研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

接下来,高新区需要围绕体制机制创新靶向发力,从改革中找出路,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

一方面,继续聚焦主责主业,放大“高”与“新”的优势,通过项目招引与人才引进等,服务区域发展大局;另一方面,领导干部需要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更加关注企业和市场需求,将服务前置化。

眼下,“本手”与“妙手”的轮番出招,为高新区注入了澎湃动能,而一盘棋下得是否精彩,关键还是在“人”。

苏州区市“半年报”透视③|锚定“两区两前列”目标,苏州高新区以“人”作答

从双核到全市产业科创主阵地

高新区以“人”作答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今年以来,苏州市顶层战略的加持以及自身的主动加压,让高新区拥有了颇高的发展站位。

202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依托经开区、高新区等平台载体,努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而在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会上,围绕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指出,曹路宝提出要构建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为双核的“2+N”布局。

“双核”的定位意味着,高新区要发挥好自身核心、引领和示范作用。

而高新区自身,又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流产业创新集群,打造苏州产业科创主阵地。

不论是产业还是科创,抑或是开放,其都指向了一个字——“人”。

今年年初召开的苏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曹路宝提到要全力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的工作品牌,打造国家级人才平台,建设中国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强调要为人才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走在发展前列的高新区,同样深知“人”的重要,将2022年标定为人才服务提升年

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5月29日,苏州高新区召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会议。会上,毛伟指出高新区作为科技创新主战场、高端人才集聚区,更应切实担负起时代使命,进一步提升发展标杆,担当作为、砥砺前行,争当表率、争作示范,奋力走在全市科技和人才工作最前列。

而围绕加快建设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区,他提到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全面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智汇高新创未来”品牌,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培育顶尖科技人才,完善人才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加快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放眼全球大力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着眼长远培育青年人才队伍,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透过他的表态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高新区对人才的尊重与重视,尤其是人才社区等生活环境的优化,表明了高新区不仅希望引进更多优质人才,更要让他们留得下、留得住

同时,会上发布的“智汇苏高新·人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18条”,围绕人才集聚、人才培育、产才融合和人才生态四个方面推陈出新,真正把人才服务做实做细。

海阔天作岸,山高人为峰。愈加重视“人”的价值的高新区,已然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当未来已来,路在脚下。

在这片革新热土之上,苏州高新区将继续用创新与开放拥抱更多有益尝试,以“高新”加速度,为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