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获央视点赞,南通“沧桑巨变”!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生态修复获央视点赞,南通“沧桑巨变”!

生态修复获央视点赞,南通“沧桑巨变”!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江苏南通,它是苍翠欲滴的绿,是碧空如洗的蓝,更是碧江盈盈的清。

南通,是万里长江在江苏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近年来,南通用实际行动接力长江大保护的最后一棒,为江苏和全国贡献了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南通样板”。

7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在播出《生态环保督查 守护绿水青山》报道时,展现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南通作为。视频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重现的大江美景点赞,称赞南通滨江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南通市委书记王晖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曾经的责任和压力,如今已经变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机遇和信心。

这场“沧桑巨变”背后,是南通用绿水青山奋力书写的“绿色答卷”。

生态修复获央视点赞,南通“沧桑巨变”!

为母亲河守好“最后一关”

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交汇地带,意义重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定下的总基调和大前提。

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

总路线吹响绿色发展的“冲锋号”,江苏积极响应。2021年11月,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做出具体部署。其中明确,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沿海地区打造成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南通,作为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一员,抓好长江大保护,责无旁贷。然而,历史上的南通,曾因为五山及沿江地区化工围江、码头林立、排污口随处可见等问题,被形容为“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

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查指出长江南通段相关问题,南通随即展开整改,启动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自2016年开始,南通五山滨江片区大力整治“散乱污”,拆除违建,搬移产业,实施“腾笼换鸟”式产业更新升级的同时,修复岸线、打造生态长廊,一场绿色发展的“新画卷”徐徐铺开。

经过多年努力,五山滨江片区修复腾出沿江岸线12公里,新增公园绿地面积约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曾经“脏乱差”的江岸变成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山畔嬉江水,江上揽五山”也取代了昔日旧模样。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时为滨江环境发生的“沧桑巨变”点赞,他同时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滨江片区生态修复是南通近年来着力打造生态绿核的生动缩影。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引领下,南通以实际行动践行“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要求,守好生态红线,筑牢绿色基地,为守护长江“最后一棒”展现南通担当。

生态修复获央视点赞,南通“沧桑巨变”!

谋篇布局,写好“绿色文章”

为绘就“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动画卷,南通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以绣花功夫绘制出一幅生态美卷。

为守住绿色底线,南通制定《南通市近岸海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划定420个环境管控单元,从严把好项目环境准入关口。绘制沿江共抓大保护“一张图”,出台沿江沿海生态建设实施意见,到2025年生产岸线占比较“十三五”末再下降20%。

《南通市关于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了纺织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曾获评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截至目前,南通搬迁沿江化工企业累计495家,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园区外化工企业“清零”。

为进一步推动重点断面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南通出台《南通市入江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围绕城市和农村两大战场,全力攻坚,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86.05%、62.87%。

同时,《南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南通路径。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推进163项重点工程,计划总投入364亿元。

设计图已然绘就,南通在落定规划时也丝毫不马虎。以《南通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为总地图,南通在全省率先制订市级部门污染防治攻坚年度任务清单,创新实行“月督察、季考核、年述职”等机制,将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发挥至各层级各节点。南通将生态环保工作压紧压实,真正让长江大保护没有旁观者。

抓整改,南通也动真碰硬。为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南通建立一事一档、挂牌督办等机制,严格实行清单式闭环管理。同时,标本兼治抓治理,统筹开展非法码头、入江河流、排污口等20余项专项治理,累计拆除53家非法码头,清理“小杂船”2600余条,完成2264个入江排口溯源监测,长江岸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比例由 48∶3.5∶48.5调整为35.1∶4.3∶60.6。

当然,南通作为“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生态绿色发展的范例,可谓成绩斐然。

2021年,南通实现了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PM_2.5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全市水环境国考断面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突破,南通长江大保护生态廊道建设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专题案例,五山及滨江地区生态修复被评为全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江苏省唯一获得专项督查激励的地级市。

如今的南通,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推动下,转变理念,加快转型,以钉钉子精神啃下了“长江大保护”这块硬骨头,在长江入海口打下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生态修复获央视点赞,南通“沧桑巨变”!

现代化交通体系护航发展新格局

位居江之尾、海之端的南通,与上海、苏南隔江相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要部署在南通交汇叠加。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通市提出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优化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重塑发展格局,呈现出“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新气象。

过去七年,南通经济总量连跨七个千亿级台阶,成功跻身“万亿元俱乐部”,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尤其在2020年沪苏通大桥和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后,南通的战略交通意义进一步加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一步加深。

生态修复获央视点赞,南通“沧桑巨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曾言:“当年,你们这里和上海隔江相望,南通不好‘通’,现在跨江大桥建起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南通就好通’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南通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催生新的图景。

以奋斗书写当下,以努力开创未来。王晖表示,南通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将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向江向海,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