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年全国省区第一!江苏“硬核”实力是怎样炼成的?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连续六年全国省区第一!江苏“硬核”实力是怎样炼成的?

众所周知, 发明专利可以体现所在区域或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也能反映其相关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7月6日,江苏省政府举行了“江苏专利奖评奖办法”新闻发布会。会上,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公布一组数据:1-6月,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4.2万件,同比增长37.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5.64件,继续保持全国省区(不含直辖市)第一,江苏知识产权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数量领先的同时,高质量专利也竞相涌现。在历届中国专利奖的评选当中,江苏累计获奖768项,其中金奖40项、银奖31项、优秀奖697项,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不断壮大的专利市场,不仅得益于江苏丰富的科教资源,更得益于良好的培养扶持环境,让专利发明体量在这片沃土上,快速裂变增长。

重创造,聚力培育产业“硬实力”

城市崛起离不开产业,产业兴盛离不开创新创造。

为加强知识产权创造,江苏在政策导向上下足了功夫。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在全国较早建立了专利奖励制度,并相继开展优秀专利项目和“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评选;2015年,“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奖项变更为“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并升级为省政府奖项,累计表彰专利发明人奖30名;2021年,“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调整为“江苏专利奖”,“项目奖”被纳入其中,升级为省政府奖项。

此次江苏省政府印发《评奖办法》,是江苏专利奖实施的细化,也是对《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

江苏省建科院教授缪昌文、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等发明人都先后获得了专利奖,此后他们也相继入选两院院士,有力促进了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作为知识产权的“金字塔尖”,高价值专利的培育能够有效促进各类资源向创新者集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在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上,江苏已“先行一步”。早在2014年,江苏率先提出了高价值专利的概念,并于2015年在全国首发了《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组织实施方案(试行)》,同年设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计划项目,经过多年探索,江苏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立了80个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有力牵引了专利质量提升。

截至2021年11月底,南京在八大产业链建成89家市级以上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形成32项高价值专利组合;涉及知识产权运营交易金额101亿元,运营专利6600次,对16600家中小微企业的6.66万件专利进行了托管。

江苏高价值专利培育模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经验与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活运用,提高知识产权“含金量”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

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专利权质押融资则是企业将专利转化为资金的有力途径,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直都是许多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

为破企业“困局”,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积极搭建银企对接交流平台,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让企业的“专利”变“红利”、“知产”变“资产”。今年1至6月,全省转让专利2.7万件,支持1493家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137亿元。

专利权质押融资让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的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淋甘露”。日前,江苏领视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3项技术专利质押,从中行江苏分行获得500万元贷款。该公司主要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光电行业提供光电膜片、背光源等产品,由于公司规模扩张较快,逐渐面临无抵押、融资迟缓的处境。“后来经省知识产权局介绍,了解到知识产权质押,通过银行很快拿到资金。”该公司董事长单琳说。

与此同时,苏州常熟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因订单较多、购买原材料出现流动资金缺口。常熟农商银行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担保,向其提供600万元“专利贷”支持。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逐步发展,江苏省先后推出“苏科贷”“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百亿融资行动”“知识产权债券产品”等系列专属金融产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速中小微企业“专利”变“红利”。

强结合,厚培沃土的“源动力”

高等院校拥有巨大的知识宝库和人才宝库,不仅是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也是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的重要力量。

作为“专利大户”高校的诸多专利沉睡在抽屉里一直为人所诟病,如何让高校的“精”专利成为市场的“金”专利?江苏各大高校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加快知识产权向现代生产力转化。

南京工业大学鼓励科研团队在与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过程中,联合申请专利、共享知识产权并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2021年,南京工业大学获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的2项发明专利均与企业联合申报。

2020年,苏州大学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成为全国首批试点高校之一。苏大围绕苏州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先进集成技术问题,紧贴苏州企业转型升级中“一线需求”,整合苏州产业、政策、资本与苏州大学人才、科研、平台等优质资源,共同组建工业研究院,目前已建设校地研究院6家,校企共建科研平台127个。

会上,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兆臣也表示,将强化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有效对接,共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科研人员对接“揭榜挂帅”及“订单式”需求;引导高校创新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探索社会资本早期投入的模式;支持高校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与企业联合建立技术服务机构,提升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出和转移转化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