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岁南朝石刻“活”起来!南京麒麟科创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江苏
江苏 > 南京 > 正文

1600岁南朝石刻“活”起来!南京麒麟科创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初宁陵石刻数字化修复为何如此牵动人心?它修复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将如何助力我市讲好“南朝文化故事”?……近日,南朝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数字化修复暨南京市麒麟科创园区域文化建设研讨会举行,探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时半年多,位于南京麒麟科创园的初宁陵石刻数字化修复已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我国现存最早的南朝石刻数字化保护利用迈出重要了一步。

为何修复:我国现存最早的南朝石刻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遥望中原,心中无限感慨,提笔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几句称颂的便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寄奴”是他的小名。他曾两次领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攻灭后秦政权。东晋元熙二年(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颁布禅位诏书,让帝位于刘裕,改国号为“宋”,开启了南朝时代。刘裕在位期间民富国强,南朝实力和疆域拓展达到了顶峰。

永初三年(422年)五月癸亥日(公历6月26日),刘裕在建康(南京)因病逝世,七月己酉日(公历8月11日)葬在丹阳郡建康县蒋山(今南京钟山)初宁陵,迄今正好1600年整。如今,南京江宁区麒麟街道麒麟铺社区保存两尊南朝石兽,被学术界主流观点认定为刘裕初宁陵神道石刻,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南朝石刻,1988年即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麒麟铺社区实地探访,只见其东线道路两侧独角麒麟、双角天禄东西相对,昂首挺胸、张口露齿、步伐稳健、雄劲有力,其形貌虽有残缺,但六朝神韵风范犹存。

“初宁陵石刻作为南朝宋创建者刘裕的陵墓遗存,是1600年前那个辉煌年代遗留至今的为数不多的实物,可谓南京最具珍贵纪念意义的帝陵石刻,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南京师范大学原美术学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向伟认为,就石刻自身而言,蕴含了南朝石刻造型的艺术信息,包括有关麒麟、天禄的具体形象,以及具体的造型手法、审美旨趣等。进一步,从帝王陵墓的角度来看,该石刻蕴含或折射出南朝帝王的陵墓形制、丧葬制度乃至与之相关的其他历史信息。

2008年拍摄的初宁陵麒麟实景图

2008年拍摄的初宁陵麒麟实景图

2008年拍摄的初宁陵天禄实景图

2008年拍摄的初宁陵天禄实景图

像初宁陵石刻这样的南朝石刻,南京还有20余处,原址保存的主要位于江宁区与栖霞区,另外还有几件流散的辟邪、石柱收藏在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和江宁区博物馆。

南京邮电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与保护科研团队负责人杨祥民博士告诉记者,南京是“六朝古都”,南朝时期,以都城建康为中心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均达到前所未有之高度。历经1600年风雨沧桑,南京的六朝遗物已屈指可数,流传至今的这批南朝石刻,成为让世人领略“金陵帝王州”风采的宝贵历史遗物。“南朝石刻是汉民族‘衣冠南渡’之后的产物,承接了汉朝浪漫主义文化精神,展现出昂扬、生动的精神面貌,不仅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文脉基石,更是华夏雕塑艺术之瑰宝。”

如何修复:数字化手段重现麒麟天禄真貌

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出“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为了让实体文物能够以数字形式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国家文物局近年来加快推动文物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工程,并在2020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宣布,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已完成普查登录,全国馆藏文物数据资源已超过20PB。

在不可移动文物的界定下,南朝石刻的集中、馆藏保护面临着政策和现实难题。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保护南朝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去年底,麒麟科创园启动了对它的数字化修复工作,南京邮电大学杨祥民、卢锋、谭维等十余名专家组成项目团队,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努力。

青年雕塑家王乐家是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数字化修复听着简单,实际操作却并不容易,尤其是石刻本身已经“伤痕累累”,数字化修复工作量巨大,为了追求完美重现其本来面貌,团队加班加点全力以赴。

“通过三维扫描获取石刻的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后,我们对着严重缺失部分和漶漫难辨的纹饰,一度陷入反复实验和讨论的修复困境。”王乐家回忆道,麒麟独角已损,额部已残,尾巴也无存;天禄四足已失,尾巴无存,两只石兽腹侧、翼部花纹也不清晰,这些都为数字化修复增加了难度。而且实际操作中很多“常规套路”并不好使,因为不仅左右两石兽有很大差异,就是同一石兽的左右两侧,也有诸多不同。例如天禄耳廓左右宽度不同,麒麟羽翼左右区分也大。

为此,团队查阅了数十万字历史资料,辅之以数十次南朝石刻调研考察,在把握六朝艺术整体风格和神韵的基础,再按照“有迹可循的原样加深明晰,部分缺失的左右对照复原、同类型借鉴与移植复原,完全遗失无据可考的进行合理性再造”等原则进行数字化修复。

初宁陵石刻麒麟数字修复成品展示图

初宁陵石刻麒麟数字修复成品展示图

就这样,经过多次修正与完善,1600年前的麒麟和天禄终于跨越时空,以本来面目呈现在世人眼前,其基于数字化扫描的“三围数据”也首次对外发布:麒麟现存石体长 332.34厘米、高276.69厘米、宽129.41厘米,天禄现存石体长293.34厘米、高251.47厘米、宽126.88厘米。

初宁陵石刻天禄数字修复成品展示图

初宁陵石刻天禄数字修复成品展示图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教授夏燕靖评价说:“前两年丹阳宣布启动南朝帝陵和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次很高兴看到我们南京麒麟科创园也在行动,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标志着南京南朝石刻保护利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活化利用深挖内涵讲好南朝石刻故事

完成数字化修复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进一步提炼、展示南朝石刻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为此,麒麟科创园与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研讨会,邀集各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

坐落于麒麟科创园的国科大南京学院

坐落于麒麟科创园的国科大南京学院

李向伟以希腊雅典新卫城博物馆为例,提出“遗产保护和展示以复原整体原境为主旨”,他赞同借鉴雅典卫城保护方案,即在原址设立石刻复制作品取代原作,真品移入博物馆,从而化解自然和人为破坏的风险,并可满足对于野外原生态石刻景象的期许。

杨祥民认为,目前南京主打辟邪文化标识,丹阳主打天禄文化标识,总体都在麒麟文化标识的呈现上缺失,麒麟科创园推出麒麟文化符号来填补这一文化空白,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就麒麟文化延续传承而言,可以在数字化修复的基础上,大力开发相关文创产品进行多方呈现和传播。”

“初宁陵石刻作为六朝文明古迹和麒麟文化载体,是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麒麟科创园管委会副主任韦斌表示,今年7月15日是麒麟科创园建园12周年纪念日,面对市委市政府赋予麒麟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的重要使命,园区将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建设,一方面努力拓展初宁陵石刻数字化修复的成果运用,创新运用线上线下方式,实现南朝石刻艺术的生动展示与传播,另一方面加快石刻模型、麒麟文化等周边创意延伸产品的开发,讲好“麒麟故事”。

在业界专家学者看来,南京也可以借助此次初宁陵石刻数字化修复契机,进一步弘扬传承南朝石刻文化,构建地域文化形象和中华文明标识,彰显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敦煌莫高窟曾对30个经典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进行高清数字化建设,并将数字化内容向全球发布传播。其网站还有全景漫游体验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全息影像技术看到整个石窟的全景,宛若在石窟中游览一般。据此,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徐峰提出:“我们南京也完全可以整合全市资源,建设一座石刻数字博物馆或艺术馆,利用数字化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游客可以身临其境了解南朝历史文化。”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卢锋建议跨市联动保护开发,他认为南京和镇江句容、丹阳都有南朝石刻,相隔距离也不远,倘若能资源共享,联手推出“六朝文化一日游”路线,也是一种让南朝石刻“活起来”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