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致敬企业家:一封信,一份情!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苏州致敬企业家:一封信,一份情!

7月21日,苏州迎来了史上首个企业家日。

当日,苏州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发布了《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信中既传递出了苏州“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深意,也对企业今后在苏州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做出了承诺。

苏州致敬企业家:一封信,一份情!

对于苏州这样的民营经济大市,企业就是城市赖以起家的“传家宝”。

尤其是在打造“苏州制造”这一金字招牌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新年第一会”上曾提到,要 通过建设创新集群,真正实现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变、苏州速度向苏州质量转变、苏州产品向苏州品牌转变 ,努力把苏州产业的长板拉得更长、把规模做得更大、把竞争力提得更优、与本地经济结合得更紧,真正实现“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让创新“链”出精彩,让产业“链”向未来。

如果说,发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是打响“苏州制造”品牌的“本手”。那么,通过立法的形式,把设立“苏州企业家日”写入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称得上是苏州的“妙手”。

在“苏州企业家日”当天,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的《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中,也重点提到了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显然, 苏州希望以企业之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能级。

类似的剧情,此前在深圳、杭州等城市也都上演过,且实践也证明了企业确实是推动城市不断向前的一股重要力量。

但需要看到的是,不论深圳还是杭州,在城市顶层战略层面提升企业地位的同时,还有实实在在的“接地气”行动作为支撑。

而在此次发布的信中,苏州也做出了公开承诺:以最优营商环境构筑最佳比较优势,让大家切身感受到,苏州“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

但实际上,企业真正在乎的,并不是承诺的分量,而是最终到底能够兑现多少。只有让企业切身感受到最优营商环境,企业才会愿意扎根于此。

然而,如何与企业同成长,是每座城市都在探究的一道“必答题”。同时,在这道“必答题”的背后,其实还隐藏了一道“附加题”——即 如何让企业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 口?

如果说“必答题”决定的是城市间竞争的起步“门槛”,那么如果能答好“附加题”,则将拉高一座城市发展的“天花板”。

这道“附加题”到底能否答好,还是取决于那些“关键少数”。

换言之,谁能在企业服务方面先行一步,就会在今后的城市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苏州致敬企业家:一封信,一份情!

再看苏州,既然透过设立企业家日,苏州已经将企业家推向发展的“C位”。那么,接下来苏州又该如何推动企业以及企业家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首先,必须要让企业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华为与深圳、海尔与青岛等实现双向奔赴的背后,都源于城市与企业的携手共进。

复盘苏州的发展之路,城市与企业相互成就的案例也曾上演,这座城市诞生的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恒力集团、沙钢集团和盛虹集团,概莫能外。

随着苏州锚定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这一全新目标,如何让本土龙头企业在城市追逐新风口的过程中,一步步加码,应该是眼下苏州需要做好的课题。

事实上,在今年5月10日召开的苏州市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市委书记曹路宝也提过“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和城市发展同向同行”以及“深度参与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等要求。

显然,只有放大企业在城市中的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多契合城市顶层战略的机遇,企业才有可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而这,首先需要“关键少数”树立市场化思维,从而真正读懂市场风向,并尊重市场。

其次,政府部门和人员要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不论何时,拥有一支担当作为、素质过硬,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才是对企业家们最好的尊重。

而一支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也是做好企业服务的前提与核心。毕竟,只有“关键少数”具有专业化的水平,才能更加了解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知道何时,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

同时,一支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也要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样才会更加尊重企业的付出与贡献,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换言之,只有当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实现高效融合,才能显著增强企业的归属感,进而有可能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苏州致敬企业家:一封信,一份情!

最后,再回到城市发展最为关注的经济效益层面。

今年1-4月,苏州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5.5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同口径下降4.1%。

且企业税收又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此看来,在“企业家日”当天,苏州以城市之名发出《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的用意,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