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泰州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蜗牛奖”认定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了2022年第三批“蜗牛奖”,共7个事项,涉及7个部门(单位),现通报如下。
1.被认定对象:泰州市水务有限公司。认定事由:拒不执行疫情期间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
2.被认定对象:泰州市市民卡有限公司。认定事由:对待群众合理建议反应迟缓,履职不到位影响公交车运营质效。
3.被认定对象:海陵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五股。认定事由:转嫁主体责任,侵害市场主体权益。
4.被认定对象:靖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秩序科。认定事由:漠视群众诉求,对群众反映问题拖延数月未妥善处理。
5.被认定对象:兴化市戴窑镇综合执法局(安全生产监督办公室)。认定事由: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件整改浮于表面、措施不力。
6.被认定对象:海陵区红旗街道办事处。认定事由:企业档案移交工作拖沓,导致辖区企业难以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等事宜。
7.被认定对象:姜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服务中心公房管理科。认定事由:对长期存在的公房转租问题处置不到位,对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监管失责,导致国有资产受损。
通报称,以上通报的7起案例,反映了当前仍有少数单位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不勤,严重影响了全市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了企业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单位)要以上述“蜗牛”为戒,以案促改、自查自纠,加快锻造知重负重、唯实唯勤的优良作风,为“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近期,一些地区评选“躺平型”“蜗牛奖”干部的新闻引发热议。其实,今年以来,有的地区还评选“捣蛋型”等干部,以此整治干部作风。
专家表示,治理干部作风,相比于评选反面典型进行一时震慑,更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夯实长效监督。
就在不久前,江苏滨海县对今年首批7名“躺平者”进行诫勉谈话的消息成了舆论焦点。
按照滨海县委组织部微信公众号“滨海党建云”的介绍,近期,县委组织部重点面向全县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县管干部和中层干部,开展了寻找身边的“躺平者”活动。7月26日下午,滨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大为,对今年首批7名“躺平者”进行集中诫勉谈话。
谈话中,王大为称,“躺平者”的标签不会无缘无故贴到某个人身上,都是各单位干部群众无记名推选,得票率30%以上的,最高的将近50%。“既要服气,更要知耻,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深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给自己画画像,思想上除除草。”
2021年11月,《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题为“看看这些不推不干的‘躺平式干部’”的文章。文章称,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呼唤锐意进取的“闯将”,而不是出工不出力的“观众”。干部干部,“干”是第一位的。作风好不好,不是看话说得“漂不漂亮”,关键在于事办得行不行。
其实,除了反向鞭策举措,今年以来,一些地区也推出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举措。例如,今年6月,河南南阳发布《领导干部自荐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力求“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优秀干部提供更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
浙江湖州明确,将在干部提拔上打破思维定势,不唯年龄、资历、学历、班子排序,不拘一格选用实干争先、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
“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让混日子、不作为的躺平干部没有市场,一些地方探索的出发点值得肯定,但是,相比于评选反面典型,搞负面‘奖励’等措施进行一时震慑,更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夯实长效监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应从改进完善干部队伍的绩效评价制度入手,探索建立作风问题“负面清单”,规范化、程序化日常的干部监督制度,强化绩效评估和社会监督,看成绩、看效果、看口碑,让干部不能“躺平”,也不敢“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