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经济发展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8月12日下午,泰州市举行“奋进新泰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首场发布会——经济发展专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市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哪些喜人成就?
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
又有哪些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十年来,泰州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我市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产业为本”理念,系统推出“三比一提升”行动、“亩均论英雄” 改革等重大举措,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奋力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
这十年——
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四个台阶,平均不到3年就增加10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233亿元增至2021年的42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73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76.9亿元,年均增长8.8%;
20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602.9亿元,比2012年增加5570.3亿元,年均增长12.3%
有这样一组最新数据:2021年,我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8%、增速全省第1;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3%、增速全省第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全省第5;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6.4%、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
从质量效益看
我市创设重大项目服务部,国电泰州电厂二期、中海油石化一体化、长城整车、新浦轻烃、乐叶光伏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人均GDP从2012年的5.61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3.33万元,增长2.38倍。
从区域支撑看
十年来,泰州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上升16位,对全省的经济贡献度稳步提高,所辖三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千亿县行列,成为全省第五个实现千亿县全覆盖的设区市,同时我市去年进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创历史最好成绩。
创新转型成效明显
城市活力,源自创新的蓬勃动力。最近十年,我市创新转型成效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十年来,我市一直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看家本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实现了“三个明显提升”。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 2021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9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比2012年提高9.2个百分点;建成省级疫苗产业创新中心,设立新型研发机构16家,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并创成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获批成立中国(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产业能级明显提升
医药产业规模连续20多年全国地级市领先,年销售超10亿元医药大品种达18个,近20种明星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中国医药城成为全国唯一的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地。
化工产业拥有世界500强、全球化工50强投资企业16家,全球市场“单打冠军”产品17个,泰兴经济开发区连续2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前5。
船舶产业拥有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等全球领军企业,先后开发1.3万标箱双燃料集装箱船、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领先船型,2021年新接订单、造船完工量分别占全球比重15.3%、11.1%。
我市成功招引长城汽车整车项目落户,圆了“造车梦”,去年整车下线13.5万辆。
统计显示,2021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升高至47%和40.9%,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1300家。
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我市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产业循环畅通、供需动态平衡,开放型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
十年间,我市进出口总额由2012年103.7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189.2亿美元,年均增长6.9%;2013 年到今年上半年,累计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33.46亿美元,年均约14亿美元。
我市全面深化开发园区改革,新增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以及省级开发区、国际合作园区各1家,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2家,拥有靖江、泰州两个一类水运口岸,泰州港年吞吐量超过3.5亿吨,列全国第11位、全省第2位。
城乡区域更加协调
放眼这十年,我市城乡区域也更加协调,经济发展纵深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我市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和启动实施,北沿江高铁可研获批,盐泰锡常宜铁路进入可研批复阶段,常泰铁路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动车实现“进京达沪”,泰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扬泰机场正式通航,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开工建设,为跨江融合、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坚实基础。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我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64%,比 2012年提高10.7个百分点。中心城市融合速度加快,姜堰撤市建区,“两高”融合发展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城市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成功申办第二十届省运会,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创成省优秀管理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同时,我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6个,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2.19:1缩小到去年的1.96:1。
泰州经济发展的蒸蒸日上,其“支撑”是各市(区)经济发展的红红火火。以靖江市和泰兴市为例,都是泰州加快“奔跑”的缩影。
靖江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致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最优营商地”,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动展现出“强富美高”的靖江画卷。
近十年来,靖江经济总量连跨6个百亿台阶,2021年达1142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传统产业加快升级,获批全国唯一的新技术船舶特色产业基地,高技术船舶比重提升至70%以上;汽配、电机电器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明显,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以上。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累计实施“三比一提升”项目60个,集聚了以恒艾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以凯飞为代表的航空零部件产业、以青山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产业,同时卓然智能重装产业实现链式发展,先锋半导体集成电路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
泰兴市
统计数据显示,这十年,泰兴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台阶,年均增速达 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达“十一五”末的 3.34倍,列全省县(市)第七、苏中第一;工业开票销售收入从595.1亿元增长到 2039.38亿元,年均增速13.11%。
在中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泰兴从第56位跃至第21位,2019年至 2021年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
将重点打造
“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州走过了非凡十年,开创了一个高质量发展“黄金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我市发展需要持续攻坚克难、爬坡过坎。
下一步,我市将做好稳定经济增长、发力产业转型、做强发展支撑三方面工作。
稳定经济增长
首先,将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把经济平稳运行作为高质量发展底线,完善监测调度机制,全力以赴保住市场主体,推动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快享直达,加快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特色基地,力争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为全省“勇挑大梁”争作贡献。
发力产业转型
在发力产业转型方面,我市将——
统筹推进科创中心先导区、长三角国创中心泰州分中心、离岸创新中心“三个中心” 和市科创集团、科创基金建设,导入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载体,提升创新驱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
以数字智能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紧盯主导产业,攻坚关键环节,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重点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
做强发展支撑
在做强发展支撑方面,我市将——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三比一提升”行动,招引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围绕长三角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定位,抓紧推动“三条高铁”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三条过江通道”,科学布局高铁枢纽片区建设,谋划现代化疏港交通体系,推动沿江公路高速化。
组建运营市科创与人才发展集团,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原标题:这十年!连跨4个千亿级台阶!
来源:泰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