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微网格”打通基层治理 “神经末梢”
江苏
江苏 > 南京 > 正文
站内

南京建邺:“微网格”打通基层治理 “神经末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层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城市化进入当前阶段,社区成为承载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日常矛盾最集中的单元。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既是城市治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如何及时精准了解居民需求并做好服务?如何发动居民参加社区治理实现共治共享?这些社区治理的“必答题”与居民的幸福感息息相关。近期,南京市建邺区以南苑街道庐山社区、江心洲街道洲岛家园试点“微网格”治理工作,以精细化管理模式、智慧化管理方式、精准化管理成效,为社区治理面临的各类难点、堵点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志愿“微分子”织密“精网微格”

江心洲街道洲岛家园社区辖区51万平方米,人口5022户,11000余人。作为安置房社区,小区居民从分散居住走向集中居住,受传统思想、文化水平和旧有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小区管理面临诸多难题,社区治理难度大。

破解社区治理难题,首先是厘清“如何建格”。洲岛家园社区下辖三个安置房小区(悦江苑、芳华苑、绿洲苑),共设置14个综合网络,另外再以辖区邻里中心、中小学、商超菜场等企事业单位为基本单元设立2个专属网格。基于此,社区以150户左右为单位共划分出47个“微网格”。

在洲岛家园社区47个微网格中,活跃着31位助理网格员,他们或是社区优秀党员,或是原村社区信息员,在经过选拔后统一编组进格,让社区力量投身“微网格”工作之中,突出社区队伍“扛责在肩”。

登百家门、听百家事、记百家情、解百家难。助理网格员发动志愿“微分子”,社区将“微分子”发展为“楼道哨兵”,深度参与小区日常管理,帮助解决小区环境卫生、治安保卫、邻里纠纷等各类问题。

7月18日,洲岛家园社区3号微网格员张国莲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悦江苑一位住户家庭困难。一经发现,张国莲立即想到免费家政服务项目,并于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公司给予帮助,为家庭困难户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慰藉和行动上的帮助。

由于洲岛家园是安置房社区,社区切实发挥“熟人社会”优势,动员退休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物业人员,以及村改居社区的片长、信息员,充实到志愿网格员队伍中。从而在面对邻里纠纷时,专职网格员和助理网格员能够发挥“亲邻里、知民情”的优势,帮助居民解决世纪困难,促进邻里关系愈发和谐。

“365”服务驿站探索“最后一米”新模式

为实现服务“最后一米”到“零距离面对面”的转变,洲岛家园社区首创365网格服务驿站,“365”一方面是指驿站“全天候”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可以衍生为“3服务6载体5目标”。洲岛家园社区用服务助力治理,探索基层社区治理“最后一米”新模式。

在服务驿站内不仅设有24小时自主政务服务机,读书角、健康驿站、亲子活动室等功能区同样一应俱全。驿站将社区党建、政务服务、网格化治理等基本服务功能融为一体,依托这一前端触角,社区通过整合资源,以细致入微的后台服务为支撑,全力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一个党建引领红阵地、一个政务办事微平台、一个民情反馈前哨站、一个生活便民百宝箱、一个创新媒体微讲堂、一个爱心停靠加油站,6项载体为“零距离”“有温度”“复合型”服务提供有力保障,而决策联议、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困难联帮的“5联”目标激活了社区服务工作的“神经末梢”,党群共同参与治理的新局面愈发明朗。

“小事不出户、琐事不出格、难事有人解、大事聚合力”,微网格治理让社区服务更加趋向精细化、精准化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辖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社区治理新效能得到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新活力进一步焕发。 下一步,江心洲街道以及洲岛家园社区将持续深化“微网格”治理品牌打造,以“微网格“凝聚”大合力“,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