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为“江北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打造南京的“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时间在变,六合区的担当不变。“十八大”以来,六合区紧扣国家发展全局,紧跟全省发展大势,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添砖加瓦。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立足新的历史起点,走过两千五百多年峥嵘岁月的六合区以只争朝夕、创新实干的精神,加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大美六合,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六合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创新赋能 筑牢产业“强支撑”
发展是第一要务。十年间,六合区经济质效持续向好。2021年,六合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3%,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十年来,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科技创新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能级大幅跃升。
制造业是发展之基,强国之本。为了擦亮制造业底色,抢占产业升级制高点,六合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强优势产业支撑,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经过长年不懈努力,2021年,六合区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项目取得零的突破,工业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9%,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瞪羚企业15家,六合开发区进入省级开发区20强。
今年,六合区继续将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摆在突出位置,想方设法稳住此类优质市场主体,不断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在今年南京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上,六合新入选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13家,其中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11家。
此外,全区孵化引进企业超过5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13家、年均增长超过40%,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突破1400家,在建和投用科创载体、产业化空间超过100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
目前,六合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科技创新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能级大幅跃升,主要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对全市贡献度明显提升。
亲清惠企 共谱城强贾兴发展佳话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优化营商环境已逐步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高度,成为地方竞争的重要抓手。近几年,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六合区扎实开展了营商环境“111”法治服务体系建设、惠企政策直达“免申即享”等大量工作,创新“网络+网格+企业”线上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让企业有了更多获得感。
在具体实践中,六合区紧扣产业链高质量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充分利用专家智库、专长人员等人才资源,聚焦消除服务盲点、打通规则堵点、破除监管难点,深入开展链式招商、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和以商招商,从要素保障、基础配套、人力资源等方面全方位、专班化服务,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得益于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六合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省市对区综合考核位次大幅前进;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近两年累计前进42位,2021年位列第29位;六合开发区进入省级开发区20强,获评江苏省智慧园区、中国经济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
融合共享 勾勒乡村振兴大美画卷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丰富内涵。自2019年入选江苏省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六合积极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任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改革试验的“六合模式”。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公益服务、生产服务、市场服务等多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提出符合区情实际的标准化、数字化、机械化、绿色化、品牌化同步工作方案,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六合区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景观节点、完善公共服务,先后创成程桥肖王盛、龙袍长江四组、冶山金庄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作为南京的“菜篮子”,六合区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经济林果等重点产业,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区。六合板栗、龙池鲫鱼、大圣水芹等农产品,已成为六合农业发展的一张张靓丽名片。目前,六合区以品牌化,高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引领农业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民富居安 书写质优均衡大文章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十年来,六合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办实事,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回应民生关切,不断开创社会事业新局面。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事关人民幸福的大事。为了回应人民对住房问题的关切,六合区因地制宜,构建符合区情实际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更充分、更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2021年,龙袍新城开发建设全面启动,搬迁建筑面积超77万平方米,一期总投资超280亿元;雄州主城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营业,拆迁“清零行动”释放发展空间1800多亩;实施棚户区改造10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整治25万平方米,出新背街小巷206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年来,六合区紧紧扭住就业这个“牛鼻子”,全力托底民生,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全力稳定就业形势。仅2021年,六合区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4万人次。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十年间,六合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同城同标同待遇、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同标,在稳价保供、气象服务、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人防、外事、民宗、侨台、红十字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十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面对各种复杂形势交织、各项艰巨任务叠加,六合区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切实做好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的文章。未来,六合区必将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聚焦打造南京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在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中更好地扛起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