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加压奋进、锚定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站内

扬州江都加压奋进、锚定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

8月3日,

江都区委召开十四届三次全会,

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

进一步锚定重振“江北第一县”

辉煌的新时代坐标。

勇争第一、重振辉煌,

是市委赋予江都的目标定位,

更是江都加快发展、

加压奋进的坚定选择。

“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夹击之势,江都等不起、慢不得,更坐不住。”江都区委书记朱莉莉说,省委、市委明确提出要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对江都而言就是要瞄准标兵勇争第一,以“咬定青山”的韧劲、“中流击水”的冲劲、“闯关夺隘”的拼劲,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扬州勇挑大梁作出更大江都贡献,重振 “江北第一县”的辉煌。

图片

比学赶超

吹响重振辉煌、

勇争第一的冲锋号

重振辉煌,

需要在历史坐标中

去寻找答案、汲取动力。

江都区一位长期从事新闻宣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都乡镇企业飞速发展,形成“东车西绸、南船北油”“钢管车把、机床电话”八大主导产品,带动江都主要经济指标领跑苏中,造就“江北第一县”的美誉。

昔日江都,塑造多个第一:

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扬州冈本有限公司呱呱坠地;

全市第一个中外合资服务业项目雄都饭店落成迎宾;

全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在江都原竹墩乡诞生;

当年财政收入在江北地区率先过亿,引来张家港考察团前来学习取经……

回望过往,

是为了更好地眺望未来。

重温历史,

是为了汲取前行的力量。

图片

在重振辉煌的道路上,

江都区未敢停歇。

去年江都GDP实现1220.54亿元,

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在全市率先实现GDP、

工业开票销售、建筑业产值、

银行存款余额、银行贷款余额

“五个千亿”

翻开上半年“成绩单”:江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2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9亿元、税收收入21.4亿元、工业开票销售670.3亿元,总量均列全市第一。8月1日,省工信厅发布首批15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江都区成为我市唯一入选县市区

一项项新的第一,

正在挥笔书写;

更多的第一,

有待合力续写。

谁是江北第一?对照第一,江都还有哪些差距?记者看到,江都区每月都编发苏中部分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用数据说话,做到“知己知彼”,掀起“比学赶超”新热潮。江都和各乡镇园区纷纷选树比学赶超对象,明确赶超路径和举措。比如,江都区级层面把通州、海安等县区作为追赶目标,学先进、补不足、争进位。

“置身于新的历史方位,江都正在全面构建新的时空坐标。”江都区发改委主任林永贵表示:向西,加快与扬州主城融合;向南,对标苏南“尖子生”跨江发展;向东,更好承接上海产业项目和人才辐射;向北,瞄准江北前三县区奋力赶超。

图片

如果说,

“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是一幅大写意,

新时代的江都人正秉持

敢打敢拼的城市精神,穿针引线,

一笔一笔把“大写意”绘制成

鲜活生动的“工笔画”。

锚定“一号工程”

举全力推动

重大项目攻坚突破

立秋前一天,

江都区举办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仪式,

开启了新的收获季。

此次集中开工的10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20.2亿元,

涉及新材料、新能源、基础设施等多领域。

这些项目体量大、

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

将为重振“江北第一县”增添新动能。

图片

勇挑大梁、重振辉煌,重大项目是“顶梁柱”“压舱石”。“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大项目作支撑,所谓‘江北第一县’就是空谈。”江都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杜辉说,发展不充分依然是江都面临的主要矛盾,项目体量不够大、园区贡献度不够高、破解要素制约的方法不够多,都是江都在重大项目推进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江都区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姜勇告诉记者,他们曾对江都经济做过深入分析比对,与苏南城市相比,与江北“优等生”相比,江都区最主要的差距就在“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江都要完成追赶、重振辉煌,就必须在重大项目上下更大功夫,实现更大突破。

走马江都,大干快上的大项目建设场景随处可见。

在江都经济开发区江苏迅维电子PCB板恒温无尘车间,机械轰鸣,生产与技改两不误。新上马的挠刚电路板生产线已投入生产,月下线PCB板3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4个足球场。二期项目正加快投资进度,预计全部达产后年销售15亿元。

在高新区创合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加紧施工。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今年3月进场施工,可望年底主体建成。项目竣工投产后,可年产10万吨高性能轻量化塑料产品,开票销售预计超过20亿元。

在浦头镇鸿飞通信专用设备项目现场,施工人员错开高温,紧锣密鼓地装修。目前项目主体已封顶,设备9月底进场。该项目所在地原为浦头镇模具厂地块,当地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了3.6亩低效用地,亩均效益提高了10倍……

图片

江都区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

各乡镇园区纷纷铆足了劲,

以赶考的状态招项目,

以冲刺的姿态抓项目,

加足马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招商引资没有旁观者,个个都是责任人。在江都区乡镇园区,实行“AB”岗制度,书记、镇长(主任)轮流带队,带队领导可以交替,但招商的脚步永不停歇。今年以来,围绕“四特四新”产业链图谱,江都区共组成66批次“小分队”奔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紧盯重点产业链的空白点、薄弱点、关键点强链补链,主攻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和产业龙头企业,千方百计把信息变成立项,把立项变成签约,把签约变成实打实的项目。

抓项目招引,更要抓项目服务。为实打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面对面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江都成立区重大项目促进中心,完善区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建立“周周议、月月看、季度赛、年度考”工作制度,深入开展“项目过堂会”“企业服务月”等活动,使得一个个项目从“规划图”变成“效果图”,从“效果图”变成“施工图”“竣工图”。

图片

经历春的播种、夏的生长,

江都也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

全区3个列省重大项目均已开工

57个列市重大项目已开工55个

完成投资70.1亿元;

新签约3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总投资170亿元。

图片

令人鼓舞的是,

刚刚召开的江都区委全会明确提出,

开发区和高新区两个省级园区

年内各招引1个50亿元重大项目,

同时争取在100亿元项目上加快突破。

据了解,

目前相关项目源已经储备在手,

正在加速对接推进。

装上“智能引擎”

开启“换道超车”新赛程

在城市竞争赛道上,

江都犹如一辆动力十足的赛车,

紧跟江北“第一方阵”,

还不时驶入苏南赛道,

与先进城市同场竞技。

图片

“惯性思维认为,只要我们跟得足够紧、跑得足够快,总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扬州大学商学院一位教授分析说,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加速,别人也加速,这就是所谓的“追赶者悖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设立一个新的赛道,我的赛道我领跑。”

江都区委区政府深谙“换道超车”的理论,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两条腿走路”,在推动特钢、汽车、船舶等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快动力转换和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四新”产业。

图片

江都经济开发区主要以特钢、特材、特船产业为主。去年,“三特”产业累计实现开票销售450亿元。近年来,园区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转型、高新产业加快集聚,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已从10%增长到30%以上,产业正从“重”变“轻”长“高”,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突破50%。

江都高新区是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如今,园区面貌已经大变样:驶出园区的货车上多了新材料、光伏组件、电子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厂房间矗立起了科技产业综合体。

图片

主攻新兴产业,

抢抓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

5G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机遇,

不断做强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

江都已有了自己的详尽规划。

到“十四五”期末,

江都区聚焦动能转化,

各类创新主体突破1000家、

高新技术企业将超过600家,

推动新老产业平稳迭代。

图片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是江都坚持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产业转型的又一重大举措。

近年来,江都区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企业智能化升级、科技金融支持、行业标杆示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打造“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样板区。今年1-7月,全区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149项,完成数为全市第一。到“十四五”期末,江都区力争认定省级智能工厂5家以上、智能车间50个以上,创成省级绿色工厂8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数字经济发展规模突破500亿元,实现“制造基地”向“智造高地”的全面跃升。

来源:扬州发布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