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流调信息背后,是一位位坚守的白衣英雄!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南京流调信息背后,是一位位坚守的白衣英雄!

近期,南京公布了一条流调结果引发了热议。公告中显示,建邺区在对重点人员的例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发现一名工作人员结果异常,而流调的活动轨迹中清晰的记录着12号至15号,这名工作人员两点一线的工作与生活,天未破晓而出,披星戴月而归,一份流调记录让网友们“破防了”。

在流调报告中,我们简单梳理了这名工作人员4天的工作轨迹。

12日13点前往新冠病例家中进行采样,后工作至次日凌晨2:30左右骑共享单车回家。

13日8:47 来到单位工作至19点下班骑车回家。

14日从凌晨4:42 骑电动车至单位,期间未外出。晚上21:38 从单位骑电动车回家。

15日7:49 骑电动车至单位,12:34 打车回家,15:47 打车至单位发现确诊。

南京流调信息背后,是一位位坚守的白衣英雄!

有医生坦言,这其实就是三年来卫生工作者的常态。整整4天时间,只有单位和家的两点一线,唯一两次的“业余”生活是回家寄快递和上班路上买了一份早餐。

没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没有爆米花和电影院,也许有人会诧异,在常态化防疫的过程中,在如今人们逐渐习惯了疫情、核酸的背后,还有这么纷繁复杂的防疫工作,无数负重前行的人从未停下脚步。

抗疫中不灭的光

他们上高原,入海岛。海南、西藏疫情爆发后,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南医大二附院、中大医院等多家医院组成的江苏医疗队,再次星夜集结,分批出发。

自动播放

“每天带着氧气瓶上班”。江苏省援藏医疗队援藏工作的短视频刷爆了朋友圈,此次江苏援藏抗疫医疗队员共207名,是有史以来江苏集中进藏的最大人数,包含了采样人员、核酸检测人员、医疗救治人员、院感管理人员、流调人员、设备保障人员、行政人员等等。

南京流调信息背后,是一位位坚守的白衣英雄!

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主管护师明霞。作为援藏队伍的一员。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因为强烈的高反,每天只有靠吃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而当迎来早晨的阳光,她又精神满满投入到工作中。

南京流调信息背后,是一位位坚守的白衣英雄!

8月13日,当海南航班停航的时候,一支在南京禄口机场集结的江苏医疗队已经出发,逆风而来,星夜驰援海南。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在采访的时候说道,“此次方舱医疗队,每名队员都有穿‘大白’的经历,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有援沪、援鄂的经历。”

图片

南医大二附院的唐莹医生,今年3月刚刚参与支援连云港疫情,又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援琼医疗队。8月13日援驰海南,而到达海南的第二天就是唐医生的生日,在医疗队唐医生和队员们度过了一个简单而又难忘的生日后,又立马投入到了抗疫的战斗中。

“医”路相伴携手同行

除了战疫一线,白衣执甲的战士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依然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暑假来临,到了儿童择期手术的高峰期,南京市儿童医院的陆如纲主任,每天都要为几十名患儿解决病痛,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 21 台手术。而每完成一台手术,就是重新点燃一个家庭的光。

南京流调信息背后,是一位位坚守的白衣英雄!

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病房里,科主任吴剑秋带着组员查房。他一边摸着患者的肚子,一边询问他的症状。“你恢复得不错!这个治疗方案看来对你有效。”吴主任眼角一弯,隔着口罩,都能感受到了他的开心。你的健康是他最大的动力。

南京流调信息背后,是一位位坚守的白衣英雄!

高温酷暑下,中暑及心脑血管等突发疾病情况非常多,奔跑在救命路上的120的队员们也到了最忙碌的时候。南京市急救中心城南分站急救医生徐谟强说“急救就两个字,急和救,速度一定要快,接到电话就必须争分夺秒,生怕一个慢步就误了大事。”

医学博士特鲁多墓志铭上有一段著名的话,他说医生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一袭白衣,是救死扶伤的标识,一个微笑,是化忧解烦的良方。尊医重卫,需要每个人的力量,医患是战友,病痛才是敌人。

8月19日,值此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凤凰网江苏向所有医护人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