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3“财”子的半年成绩单⑥丨“好地方”扬州:硬核实力筑就产业繁荣
江苏
江苏 > 扬州 > 正文

江苏13“财”子的半年成绩单⑥丨“好地方”扬州:硬核实力筑就产业繁荣

江苏13“财”子的半年成绩单⑥丨“好地方”扬州:硬核实力筑就产业繁荣

人文宜居、精致秀美的扬州,以“硬核”的经济实力再次向人们展现了“扬州是个好地方。”

日前,扬州发布全市经济“年中卷”: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9.37亿元,增长2.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主要指标完成进度高于全省、好于全国。

在经济总量外,扬州细分领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47.23亿元,增长4.3%,跑赢全省“大盘”。

一度承压的进出口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令人眼前一亮。上半年,扬州进出口总额达551.43亿元,同比增长17.%,高于省均7个百分点。出口总额429.81亿元,增长27.2%,高于省均14.9个百分点。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各类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的背景下,扬州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实属不易。

重大项目护航“好地方”行稳致远

实业兴邦,实体经济永远是经济繁荣的根基。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把实体经济作为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省委书记吴政隆在近期举行的“中国这十年·江苏”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家底’,制造业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根基。”

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上也提出,要更加聚焦聚力实体经济,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促进产业、科创、人才、营商环境协同发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此,市委书记张宝娟亦强调:“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只有这样,‘好地方’才能行稳致远。”

显而易见,无论于江苏省亦或于扬州,实体经济的分量不可谓不重。实际上,回顾扬州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向实体经济集中发力,已成为扬州的普遍共识。

“产业强市”是扬州发展的中心轴战略。围绕这一战略,扬州绘就了“323+1”产业集群蓝图,即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3个千亿级集群,微电子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端纺织和服务等2个五百亿级集群,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3个百亿级集群,以及1个航空产业集群。

而今,“323+1”产业集群累计开票销售占扬州工业三分之二以上,已成为扬州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不二法器”。

壮大实体经济,项目是第一支撑。抓好项目建设,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关键所在。

自8月以来,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和“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一把手”市领导挂帅,密集前往县(市、区)调研,督查项目进度,解决企业难题。

8月2日,赴江都调研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8月5日,赴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

8月8日,赴仪征调研化工新材料产业;

8月9日,赴邗江调研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

8月10日,召开全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领导小组会议;

8月11日,赴宝胜、江扬电缆等企业调研新型电力装备产业,赴新大洋造船等企业调研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

扬州主要领导班子高度关切项目建设,进一步佐证了重大项目于扬州发展的重要意义。

与之相应的,是扬州重大项目建设的捷报频传。上半年,扬州列省重大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94%,投资完成率51.7%。得益于重大项目带动,上半年扬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排名全省第一。

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正不断增强扬州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决心。迈入2022“攻坚突破年”,扬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经济发展攻坚突破的发力点: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抓住重大项目“牛鼻子”,下狠招、出实招。

江苏13“财”子的半年成绩单⑥丨“好地方”扬州:硬核实力筑就产业繁荣

扬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驱动,科创名城加速崛起

“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古以来扬州倾倒无数人。如今,拥有浓厚人文底蕴的扬州把“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设定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首要任务。

那么,产业科创名城到底如何建?

根据《2022年度扬州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工作要点》,扬州将从“推动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壮大培强创新型企业梯队”“提升科创载体平台建设运营水平”等方面重点发力。其中,“推动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是建设产业科创名城、释放发展活力的重要一环。

而在产业科创方面,围绕“533产业科创计划”,先后引进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工程中心、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重大科创项目,助推产业提档升级。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列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增长29.1%、列全省第2位;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额均增长近40%。

科创产业方面,通过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为引领、科技上市企业为标杆”的梯次并进“创新矩阵”,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近1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500家。仅今年上半年,扬州招引科技型企业数达334家。

近年来,扬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实施“科技创新10条”,设立100亿元科创基金;推进“智改数转”十大行动,今年完成646个“智改数转”项目……不懈求新求变的扬州,已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出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去年,扬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9.6%,创新能力在全国创新型城市中位居第27位,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创新生态指数列第11位,并上榜长三角科创重点城市,先后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伴随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的双向发力,一座创新高地正在扬州加速崛起。

古城焕新,“好地方”有高度也有温度

一座城市的良性发展,不仅要有经济向上的“高度”,也要有民生共进的“温度”。

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国务院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扬州自然责无旁贷。

伴随2500多年的建城史,唐城遗址、史公祠、平山堂、瘦西湖、何园、个园等多个文化遗址在扬州熠熠闪光。与此同时,城市更新也是重要的发展命题。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古城有机更新,扬州贡献了可供借鉴的“参考答案”。

近期扬州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奠定了保护更新的总体思路,即“保护优先、保留修缮、改造提升、拆违治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顺应民间对老城小巷的乡情依恋,按照“小尺度、绣花针、本土化、渐进式”的更新模式,推行政府引领、社会支持、居民融入、专业支撑等多元参与机制,让每一项方案设计、每一条政策落地都充满温度。

与此同时,扬州还不断放大“老字号”“非遗+文创”“引游+兴商”作用,推动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名店老字号振兴等优化提升工程,大力提升古建老宅、名店老字号的旅游和经济动能。

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扬州接待国内过夜游客近55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七成,环比增长了93.6%,文旅市场全面复苏。

作为中国古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还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起来,通过整治改造,让古老运河焕发新颜,也为百姓小康生活打好了生态底色。

自古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扬州,当下正以实干笃定前行。接下来,继往开来的扬州,也将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楫争先,用实际行动把“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