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与气温一同升高的,还有长三角“朋友圈”。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在全国经济版图上举足轻重。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首次举行可追溯至2005年。自2018年以来,新一轮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已经召开了4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分别担任过一次东道主。众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共谋高质量融通合作,共商一体化发展大计。
2022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历经“四年一轮”,再次回到上海。大江奔流,勇立潮头,一年一度再聚首,长三角时代图景又见波澜壮阔大场面。
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早在2018年1月中旬,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主要领导就曾在苏州座谈,时隔不到半年,他们又“碰头”了。
会议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编制完成为标志,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年行动计划的内容覆盖12个合作专题,拓展到产业合作和民生工程方面,同时进一步聚焦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济互保、产业协同创新、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有序等7个重点领域。
会议商定,对比较紧要又具备条件的事,要抓紧干起来。会议梳理提炼了30多项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包括专项行动、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和规划编制等,纳入工作要点,确保合作事项能够落地。
比如民生工程方面,积极研究探索急诊和部分门诊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可行性,实施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等项目。同时,旅游、体育、养老等人民群众关心的合作事项也被纳入了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使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践成果惠及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签署了11个合作项目,涉基金、环保信用、基础设施、信息化、区域合作、商务等领域,包括长三角地区5G先试先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申宁杭合四城轨道交通扫码便捷通行合作意向书等等。
也是从这场“上海会议”开始,延续十余年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换成了一种高密度的开法。
除了主要领导们的座谈会,还配套召开多个工作会议、确定新的具体合作项目乃至举办论坛、安排实地考察等等,长三角的合作浓度愈发显现。
“1+1+1+1>4”
2018年11月5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半年后的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九天后,2019年5月22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芜湖召开。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等先后进行。
彼时,谈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语境,又有了新的变化。一年间,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共治“一江水”、共建“一张网”、共推“一卡通”,已经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这场座谈会审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9年工作计划》,部署了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事项。此前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也为实施落实《规划纲要》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就是要把设想和谋划逐一分解、落地。在这一过程中,要多方动员、形成合力,上海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携手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
对于“龙头作用、各扬所长”,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谈及自己的理解,“核心就是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座谈会上,李强还提及了一个算式:“对于当前长三角而言,最紧迫的不是简单地各自补短板,更重要的是竞相拉长板,把各自优势变成共同优势,实现‘1+1+1+1>4’。”
多年来,作为“龙头”的上海,持续发挥着引导推动作用: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共拉长板、共享优势,在科技创新联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特别是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聚焦制度创新,率先探索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共同体”
2020年6月5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在浙江湖州举行。这是长三角一市三省首次联合举行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拉开了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帷幕。
当时恰逢《规划纲要》实施一年,也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加速复工复产复市、力促“六稳六保”的特殊时刻。
这场座谈会审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合作事项清单,着重就落实“六稳”“六保”、践行“两山”理念、深化应急协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共同推进的重大事项。
正是在这样的重要场合,“共同”二字被频频提及,“共同体”一词深入人心。
“共同育新机开新局、更好服务国家大局;共同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共同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强化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共同放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引领效应;共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共同完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机制。”
八个“共同”,使长三角一市三省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区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会议期间,包括沪苏湖铁路在内的一批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或正式开工,或明确规划,释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深入推进的明确信号。
有媒体指出,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高规格的推进会”。由此可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上升,也在外部环境的变局中,凸显出特殊的战略意义。
“稳”和“进”
一年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于2021年5月26日在江苏无锡举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会议同期举办。
同年5月27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正式揭牌。该办公室由科技部与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共同建设,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展开各项工作。
事实上,在揭牌之前,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加速期,长三角呈现出上海龙头高高引领、江浙两翼开合奋进、安徽强势发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第一份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期满,下一步行动方案也已着手定制。2021年的座谈会审议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重点围绕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增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动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历经“四年一轮”也再次回到上海。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共担新使命,同谱新篇章”,一市三省将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做出新的谋划、新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