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丨苏州豪掷重金!为何是开发区?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苏记丨苏州豪掷重金!为何是开发区?

近日,江苏公布省内十三市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名单。其中,苏州以12家的数量排名第一,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南通与无锡并列第二,各有5家;南京仅以3家排名第三。

不仅之于江苏,放眼全国,苏州也是拥有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最多的城市,北上广深杭均在其后。

此前,凤凰网江苏在《北上深杭之后,谁是A股市场“最强黑马”?》一文中曾指出,苏州是江苏省内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也是继北上深杭之后,全国拥有最多上市公司的地级市。

实际上,在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以及上市公司排名外,苏州在江苏省大多数榜单中均稳居首位,且在全国各领域“大考”中,亦名列前茅。

苏州就像一个没有明显弱项的优等生,多年保持成绩优异。因此,也不难理解,2018年时任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的王志明曾自信满满地说道:“在苏州8840平方公里,随便走到哪儿都是觉得可以的。”

“自费”建区,开创先河

事实上,对于建立经开区和高新区,苏州起先并未得到中央“垂青”。相反,是苏州的积极主动争取,改变了局面。

1984年,继沿海经济特区之后,国家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推动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这份城市名单中,江苏占两席(连云港、南通),但苏州并不在列。

次年,不甘于此的苏州,“自费”在昆山一块农田上建起该市首个开发区,也是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在没有国家资助的情况下,昆山通过自筹、贷款等方式筹集1200多万元,走出了改变命运的一步棋。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昆山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批准设立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张家港保税区和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1992年,苏州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数量位居当时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从“自费”建立首个开发区,到成为国家开发区的“排头兵”,苏州用了七年时间扭转乾坤。此后多年,苏州将开发区视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2015年,常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至此,苏州共有12家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成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城市。

苏州不遗余力建设开发区,而开发区的相继崛起,也将经济回报带给了苏州。

以全国最强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为例,作为中国与新加坡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在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开放程度上均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创造了高达3330.26亿元,占全市14.6%的GDP。自1994年成立到2019年,为国家累计贡献超过1万亿美元的进出口额和8000多亿元的税收。

苏州,因改革而兴,也创造了开发区发展的奇迹。经济总量破2万亿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的背后,是苏州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目前,苏州60%以上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8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和90%左右的外贸出口,均来自开发区。

“火车头”效应显著

苏州为何要“撸起袖子”大建开发区?从苏州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探寻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苏州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内向型经济为主的苏州面临工业结构落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同时,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80年代末期,苏州抓住机遇,乘着国内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东风,提出“从五湖四海走向五洲四洋”的战略,推动经济由内向外扩展。

对外资的高度利用,是促成苏州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在此过程中,作为承接投资主体的开发区,在苏州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开发区,外资投资、外贸出口和对外经济高歌猛进,逐步建立起苏州外向型经济的龙头地位。

随着开发区相继落地,苏州外向型经济愈发显著。2021年,苏州GDP达2.27万亿元,约占全国2.1%,列江苏省内第一,排全国第六位。而在以GDP为核心的一系列数据中,外向型经济指标的表现尤为突出

截止2021年底,苏州以0.09%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7.7%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在对美贸易额中,苏州占江苏全省2/3、全国1/8。

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苏州今日的骄人成绩,除了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上海的辐射带动、苏州人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开发区这个火车头贡献出了绝大力量。而另一方面,苏州越开越大的开放之门,持续优化的服务型营商环境,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新产业和“创新高地”的深度转型,也为反哺苏州开发区,提供了丰厚滋养。

为全省经济把薪助火

经年砥砺,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领头羊。坊间有言,“江苏经济是开发区撑起来的”,这并非毫无依据。

根据江苏省商务厅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苏共有国家级开发区47家,遍及省内各市,省级开发区多达111家。江苏国家级经开发区和高新区数量,持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促使了江苏开放型经济的跨越

与苏州类似,江苏全域开发区的“掘金”能力同样惊人。占江苏10%土地面积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省50%的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7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90%的上亿美元大项目集中在开发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江苏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600家,资本市场“江苏板块”正式迈入“600+”时代,而其中近三分之二的上市企业均来自开发区。

开发区是推动产业集聚、优化经济布局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创新的高地,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一直以来,江苏十分重视开发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动数字化发展,推动开放能级不断提升。此外,改革也取得新突破:发布首批6个方面9项体制机制改革案例,鼓励各开发区因地制宜推进去行政化改革,2018年《江苏省开发区条例》正式施行。

开发区在改革中诞生,在开发中发展。从无到有、从成长壮大到蓬勃兴起,开发区一路成长的非凡过程,也见证苏州为代表的江苏强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跨越发展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