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经济稳定运行
常州很大的优势
在于“看不见”的营商环境
常州是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2021年省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成绩位列全省第三,“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指标前进8名、位列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常州优化营商环境再加码,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纾困解难;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强健经济“体格”,增加市场主体“获得感”。
01
审批更流畅——
“上午,我们在上海将申请营业执照所需材料交给常州高新区驻沪办,下午,就已经拿到了营业执照的电子版。”这样顺畅的开头,让常州威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敏俊印象深刻。
在常州,企业开张半天搞定已是常态。1-8月,我市新设立的1.9万余户法人企业中,超九成0.5个工作日内完成开办。
以开业“0.5个工作日”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便利,源自“跨域通办”“一件事”改革等的深入推进,我市加快118项“跨域通办”事项落地;推出涉及工程建设、市场准入、民生等领域的100多个“一件事”办事场景;在全省率先推出“智能导办”服务,精确定位办事情形,精准匹配生成所需材料。
▲在武进区礼嘉镇行政审批局,高频开业事项被浓缩成了“我要开美容美发店”“我要开餐饮店”“我要开劳务派遣公司”等8项“一件事套餐办”业务。
便利还源自“家门口能办好办”的周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快捷。今年以来,全市政务服务系统依托市民生实事项目便民服务提升工程,持续按照“六好”“五提”“四有”标准,扎实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功能完善和服务提升,已完成对51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2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和193个“畅通办”便民服务点的功能完善和服务提升。不断上线的“政务服务旗舰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
▲左图:
今年8月,常州市首家面向外国人群体的政务服务便利站——西太湖国际人才社区政务服务便利站正式授牌启用。
▲右图:
天宁区郑陆镇政务服务旗舰店正式上线试运行,这是全市首家乡镇政务服务旗舰店。
便利激发活力
截至今年8月底
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77.6万户
同比增长9.7%
如果说“创业无门槛”“准入即准营”,是常州这座全国营商环境“开办企业”指标标杆城市“标配”;那么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则是常州各地各部门联动合作、靠前服务的积极探索。
溧阳市:履行“拿地即开工”承诺,推动总投资36亿元重大项目长盈精密一期快竣工、快投产。
金坛区:重塑重构行政审批机制,打造重大项目服务快车道。
武进国家高新区:从“新、快、实、省”着手,不断擦亮“无微不至,高新无忧”服务品牌。
常州国家高新区:上半年12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天宁区:推广“拿地即开工”“全链条代办”等专业服务,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项目倾斜。
钟楼区:建成“项目管理综合平台”,实现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推进服务动态跟踪、一体管理。
常州经开区:将“等地期”变为“工作期”,助力一亿美元重大项目5小时实现“拿地即开工”。
▲今年以来,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二期、大成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等省市重大项目,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当天,同步取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施工许可证等“四证三书”。
良好的营商环境
呵护企业发展信心
1-8月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
比1-7月回升0.4个百分点
02
负担再减轻——
坚持主动为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打伞”
是优化营商环境题中应有之意
面对疫情影响,常州各部门用足用活政策,确保“直达共享”“非申即享”,将政策力度转化为市场主体“体感温度”,切实降低企业负担——
“无感智办”惠企直享。“我们没有去申报,也没有提交材料或到人社部门跑腿,就收到了稳岗返还资金86.4万元。“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段瑞威介绍。
今年上半年,常州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筛查,“零打扰”为7万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53亿元。
金融“活水”涌动直达。“一天时间,银行就帮我们解决了300万元的资金问题,没有了后顾之忧。”江南农商行薛家支行通过“周转易”产品,为常州利纳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一笔无还本续贷,让企业顺利添置了新设备。
今年以来,市银保监引导全市各银行机构主动走访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全市累计为2.3万户各类市场主体经营贷款1000亿元办理延期还本付息。
退税“红包”精准快享。“头一天向税务局提交了留抵退税申请,第二天很快就收到了1100多万的税收退款。”退税“及时雨”保障宏发纵横新材料上下游资金链的良性循环。
利用税收大数据筛选符合政策条件的市场主体,常州市税务部门开展精准退减,让政策的“红利”在最短时间里落地成企业账上的“红包”。今年1-8月,全市新增减税降费、缓缴税费306亿元,累计有4.3万户企业办理留抵退税163.9亿元。
在体制机制上减少冗余,服务和监管上完善“加法”,营商环境提升带来的减负效益,还体现在市场公平、贸易便利化水平、产权保护层次等方方面面。
今年,我市出台新一轮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政策,扩大知识产权政策覆盖范围,实现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和知识产权强企建设等全过程的扶持。1-7月,全市新增授权专利3万余件,同比增长18.39%,增幅居全省第一。
常州海关在制定实施2021年度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措施任务清单的基础上,精准培育、充分释放信用管理政策红利,疏堵点、保订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聘请首批35名营商环境观察员,进一步增强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度和公开度;我市还首批设立10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打造政企“连心桥”,以“清风”护航发展……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对于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常州来说
优化营商环境应有更高目标
付出更多努力
距离2022年收官已不足100天,瞄准“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常州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运营成本再降低、办事效能再提高、贸易投资再便利、发展预期“更上层楼”,以市场主体“青山常在”,支持经济大盘“生机盎然”。
来源:常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