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江苏!了不起的徐州|夯实“中心城市”,十年徐州产业绽放!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点赞江苏!了不起的徐州|夯实“中心城市”,十年徐州产业绽放!

图片

产业强市,区域中心。雄壮徐州,十年阔步。

连跨三个千亿大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8000亿元新台阶、达到8117.44亿元,跃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8位;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稳居淮海经济区首位,占淮海经济区十市总量的比重达到21.1%;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先进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跃升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4位……

走过非凡十年,徐州创新落实“产业强市、区域中心”,把中心城市的“定位”夯实为“地位”,来路星光灿灿。

眼下,徐州正在“创造性办好自己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做强产业支撑、建设中心城市”,目光坚定,一路向前。

工业强市,产业结构焕新布局

产业强市,是徐州发展的核心词。徐州是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图片

手握全球发明专利,久发工程机械卖货30多个国家

久发工程机械是徐州的一家中型企业,但系列越野起重机产品95%以上出口国外,快速移动自架设智能塔机还是国内首创产品。工程机械产业作为徐州本土成长起来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壮大,已经成长为徐州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

徐州的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徐州,新能源、煤电能源主导的产业集群,是另一优势主导产业,涵盖晶硅光伏、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电力、煤炭电力等多个领域。

引人注意的是,在徐州今年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扎实努力下,工程机械和新能源两大产业,已经驶入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9月2日,徐州创下全球金额最大、台量最大的新能源物流车出口订单,325台纯电动牵引车、自卸车、宽体自卸车开赴南美。共同“打包出海”的还有成套化换电生态,在换电模式下,牵引车、自卸车只需3-5分钟,即可满血出勤。

更多企业和资本,开始青睐徐州的优势产业,在摆脱4月的疫情后,今年7月,徐州迎来新的重大产业项目。

7月9日,徐州举行新型能源项目云签约活动,8个项目签约金额共计208亿元,涵盖光伏设备、新能源汽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领域。随后的7月15日,在徐州所辖的邳州市,格雷博电驱动总成项目开工,总投资53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的电机、电控和电驱动总成生产线。

起势定向,剑指高质量发展

在市级层面,针对工程机械和新能源产业,7月以来徐州已经召开2场产业发展座谈会。

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迎来新发展窗口期,如何适应新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徐州需要迅速拿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机会稍纵即逝,抢握者已然领先。以常州为例,这座和徐州同处江苏的“准万亿”城市,已然在新能源产业展开布局。除了理想、比亚迪这样的“明星”整车厂,常州还聚集了80多家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产业规模超700亿元,总量全球领先。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1100亿元。

为此,7月15日,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主持召开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座谈会;时隔6天,宋乐伟又主持召开新型能源和双碳产业发展座谈会。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6日,宋乐伟履新徐州市委书记的第二天,就来到徐州经开区和徐工集团调研,而徐州经开区正是工程机械和新能源企业密集地区。

图片

紧扣全市培育创新产业集群要求,徐州经开区不断刷新着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速度

建设产业强市上,当下的徐州已然有了产业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也有了面临机遇和挑战的随机应变。

9月,群众杂志、新华日报所属新媒体的报道中指出,徐州将坚持把工程机械作为“一号产业”来打造,突破核心零部件,加快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同时,徐州在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氢能利用、储能示范等领域发力,打造技术先进、示范引领的绿色低碳能源产业体系。

更具实效的是,徐州还拿出更加有力的保障,助推创新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即,按照“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联盟+一个创新体系+一套要素支撑”模式,构建“四个一”支撑体系,推动政产学研金有机衔接、高效协同。

当然,随后落实的行动也很快。9月14日,徐州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9月20日,2022徐州长三角(常州)新能源产业项目对接恳谈会在常州举行,副市长吴卫东表示,要结合徐州实际学习先进经验、攀附优秀企业、引育优质项目,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

民生实事,持续擦亮幸福底色

区域中心,是徐州发展的禀赋优势,也是肩上的重任。

“有为才有位”,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需要徐州全力构建,不仅有优势产业的支撑、城市功能的完备,更要有百姓的幸福生活。

时间倒退两个月。7月30日凌晨,一场暴雨突然袭击徐州市区。短时间大量降雨导致市区多条道路、多个区域出现积水,不少地下停车场被灌,很多道路无法通行。一下暴雨就积水,市民近年对徐州城区的这种情况虽然无奈,但也习以为常。

让市民意外的是,“小事”成为徐州今年的“大事件”。

7月30日,暴雨当日,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现场调度市区防汛排涝。8月13日,宋乐伟利用一天时间,专题调研中心商圈易涝积水点治理并召开座谈会。8月24日,市委常委会研究并原则通过《徐州市区积水点治理实施方案》,175个积水点被列入治理工程,明确3年分批完成的“时间表”。

宋乐伟直言,易涝积水点治理是“应该干好,也必须干好的事”。7月的暴雨牵动民心、教训深刻,暴露出群众观念淡薄、履职不力、城市管理不到位、体制机制和干部作风等问题。徐州要以“处处淹不得”的责任感和“一刻等不起”的紧迫感抓好这项工作,让问题彻底解决,让百姓真正满意。

图片

针对不同积水点的不同问题,徐州“对症下药”

迈好教育强市,厚植城市教育品牌

徐州近期另一个牵动民心的举动,是教育。

徐州不仅是经济大市、人口大市,也是教育大市,在江苏的教育格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板块。目前,徐州拥有1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近20万人,拥有各类职业(技工)院校30所,居淮海经济区各城市之首。其中,中国矿业大学为淮海经济区唯一的“211”大学。

尽管徐州高考综合成绩在近年来实现大幅攀升,且去年丰县、沛县实现十余年清华北大“零”的突破,但多年来,徐州地区的高考成绩和其教育大市的地位并不匹配。

徐州要在教育发展的关键之时,担关键之责、用关键之举、尽关键之力,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提出,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应拿出区域中心的使命担当和立场作为,全面展现区域中心的教育显示度、辨识度、贡献度。

对于徐州的教育,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福祉,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努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学有优教”,真正把教育做成城市的品牌,为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图片

履新徐州市委书记5个月的宋乐伟,近日在《群众》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徐州将敢为善为、务实落实,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为江苏全省“勇挑大梁”作出徐州贡献。

而现实中的徐州,也确实正在“创造性办好自己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做强产业支撑、建设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