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江苏!了不起的盐城丨从苏北老区到开放之都,盐城书写十年非凡巨变
江苏
江苏 > 盐城 > 正文

点赞江苏!了不起的盐城丨从苏北老区到开放之都,盐城书写十年非凡巨变

点赞江苏!了不起的盐城丨从苏北老区到开放之都,盐城书写十年非凡巨变

历史上的盐城,因“环城皆盐场”而得名。今日之盐城,以开放活力之城向海而兴。

作为同时拥有空港、海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级市,盐城是国家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的交汇点。“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是省委赋予盐城的使命。

围绕这一目标定位,盐城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十年来,盐城GDP由2012年的3097.1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617.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12.78亿元增长到451.01亿元;进出口总额由57.54亿美元增长到174.16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881元增长到36764元。

十年奋楫,盐城实现一个个精彩蝶变: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开放格局越来越大;放大世遗品牌效应,绿色颜值越来越高;民生福祉全面提质,宜居成色越来越足。

从苏北老区迈向“世界的盐城”

盐城拥有江苏最长海岸线和最广海域面积,沿海,成为盐城最大优势和机遇。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的叠加,盐城依海而兴的步伐不断提速。

2017年,《盐城港“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启了盐城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如今,盐城港、大丰港区、射阳港区、滨海港区、响水港区“一港四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今年上半年,盐城港吞吐量和集装箱运载量分别增长46%、77%,增幅分列全国海港第一、第二。

仅依靠自然禀赋,难以获得长足发展。作为苏北唯一被纳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盐城深知,只有主动求变求新,才能真正拥有与长三角其他26个城市同台竞技的硬实力。

发展之源,产业为要。去年11月,盐城吹响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的号角,成为盐城深融长三角、推进沿海高质量开放开发的战略性举措。“支持盐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被写进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汽车产业是盐城的支柱产业,经多年砥砺,盐城已实现从汽车“一业为主”到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多轮驱动”的新产业格局,一批具有盐城特色的产业地标加速崛起。同时,盐城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

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天合(大丰)储能系列项目相继开工;金光一期二阶段、中海油LNG二期项目签约,凯金锂电池项目开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中海油一期项目主体竣工……重大项目接连落地,发展热潮涌动着这座黄海之滨城市。

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到,昔日的苏北老区盐城,正成为“沿海的盐城”“长三角的盐城”乃至“世界的盐城”。开放之都盐城,还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海外。

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这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对韩合作国家级平台。目前,1000多家韩资企业集聚盐城,总投资突破1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盐城外贸增长44.9%,首次实现半年超百亿美元。

以“工业强市”为轴心,推动盐城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与此同时,坚持“两山”理念的盐城,还将“生态立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一幅自然美、产业美、发展美相互交融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逐绿而行,新动能澎湃能源之都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成为江苏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成功申遗以来,盐城以更大力度保护与修复湿地。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4%,自然湿地保护率62%。今年6月,盐城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再添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

一张蓝图绘到底,盐城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巨大突破,“盐城蓝”持续刷屏,空气质量全国领先,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系统推进串场河、新洋港、通榆河全流域治理,地表水国省考断面达标率100%,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百河之城再现碧波美景。

盐城不仅坐拥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更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1/4、全球1/10,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3%。新能源产业即将突破千亿的盐城,在建设绿色能源之城的道路上,选择更进一步。

在低碳发展已成为潮流所向的今天,盐城迈出了向绿发展的新路子。盐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擘画了“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发展蓝图。盐城市委书记徐缨提出,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重点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

锚定新目标,盐城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破题之钥”,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生态价值、创新“双碳”制度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路径。

风光资源充足的盐城,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以“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为战略引领,大力打造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地标产业链,140多家新能源企业基本覆盖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科创研发、配套运维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通过持续发展绿色产业,盐城实现了产业和生态双赢。2022年上半年,盐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省第二;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8.3%,均居全省第一。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力量,共同注入这座“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城市脉动中。

民生提质,让“诗与远方”照进现实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表彰的设区市,盐城粮食年产量连年持续稳定增长,稳居全省第一,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盐城贡献”

多年来,盐城以全国0.18%的土地、0.61%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1.05%的粮食、0.7%的肉类、1.93%的蔬菜、1.8%的水产品和2.6%的蛋类。粮食、生猪、蔬菜、家禽、水产、林果等六大百亿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粮食等14个大宗农产品产量和规模居全省第一。

近十年来,盐城农业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去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现有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近1800家,其中省级龙头数量全省最多。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农业功能加快向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拓展。

农民富裕是农村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民收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两年实现翻一番,农村消费持续释放巨大潜力,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49元,较2012年增119%,增幅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2年的2.17∶1缩小到2021年的1.68∶1。

既要稻谷满仓,也要“诗和远方”。自盐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曾经“灰头土脸”的农村变成了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目前,所有行政村完成综合整治任务,建成1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98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盐阜大地徐徐铺展。

十年的高质量发展,为盐城奏响了新时代奋进的华彩乐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深化改革未有穷期,未来的盐城将坚持以改革为帆、以发展为舵,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行、再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