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江苏!了不起的扬州 | 奋楫“扬”帆,让“好地方”扬州好上加好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点赞江苏!了不起的扬州 | 奋楫“扬”帆,让“好地方”扬州好上加好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挖下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也开启了扬州建城之始。

自此扬州逐渐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城跃迁为繁华之都,《资治通鉴》曾这样评价:“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如今的扬州,更是通过一份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彰显过去十年的非凡巨变:全市GDP连跨四个千亿级台阶,由2012年的293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696亿元;人均GDP突破13万元,跃升至全国城市第16位;2021年底,扬州主城快速内环全面建成,连淮扬镇铁路已建成通车,扬泰国际机场累计运营64条航线,“扬州速度”日新月异;成功牵头申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荣获“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张世界级名片……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扬州视察,亦留下了“扬州是个好地方”的赞许。

聚焦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好地方,必然要有好的经济做基础,好的经济必然要有好的现代产业体系来支撑。

在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扬州将“好地方”进一步细化为“六个好地方”,其中居首的便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

与之一脉相承的是,扬州提出的“三个名城”发展思路,并将“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列在首位。正如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所说,“必须始终把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航道,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这样,‘好地方’建设才能行稳致远。”

先进制造业正是扬州发力实体经济的关键,也是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根本所在。而为形成更强劲的发展动能,扬州选择打造产业集群,谋求通过做大做强产业链,掌握主动权。

为此,扬州构建起“323+1”产业集群,即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3个千亿级集群,微电子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端纺织和服务等2个五百亿级集群,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3个百亿级集群,以及1个航空产业集群。

2012年5月,扬泰机场建成通航,彼时航空产业尚未进入扬州人的视野。2019年3月,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扬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设立的层次最高、带动性最强、示范意义最大的整机所和大院大所,被列入江苏省2019年重大工程。

而航空产业作为扬州科创名城建设的“1号工程”,目前已有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近百家,形成了“飞机主机+机载系统”的软硬件兼备的产业发展体系。

此外,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近年来,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1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达42%,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面向长三角,迈向新征程,扬州要在融合开放中积蓄优势,在彰显特色中提升能级”市委书记张宝娟这样说道。

绿色为底,千年运河焕新颜

扬州,既有城市发展硬支撑,也有生态宜居软实力。

运河三湾,明朝万历年间为抬高水位、减缓流速将运河河道舍直改弯的产物。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扬州南部工业区,运河两岸曾聚集着农药厂、皮革厂、水泥厂等多家企业,水质、空气、生态等污染、破坏严重。

自2014年始,扬州按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推进三湾片区整治,陆续搬迁工厂企业80多家,清理拆除违章建筑、破旧码头。此外,还利用原有运河湿地资源,启动建设38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昔日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摇身一变成了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湿地公园。

2017年对外开放后,扬州运河三湾接连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江苏省最美运河地标”、“江苏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等多个殊荣,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湿地特色及运河文化魅力,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到访,年平均游客量达百万人次,成为与瘦西湖风景区齐名的城市旅游新地标。

三湾的“涅槃重生”,只是大运河扬州故事的精彩一集。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对于大运河始终有一种溶于血脉的责任感。

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大运河沿线环境问题后,扬州市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

水里的问题,根子在岸上。为解决岸上的问题,扬州关闭搬迁落后化工企业近500家,完成大运河沿线153家砂石码头(泊位)、小船厂和混凝土搅拌站规范整治,全市产业布局进一步调优调轻。

此外,扬州坚持以“水清河畅岸绿”为总要求,把运河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到了百姓家门口。目前,扬州已在运河沿线建成近400个免费开放的公园,让市民出门300米见绿地、步行10分钟见公园,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幸福河”。

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淮生态大走廊、淮河生态经济区等国家、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在扬州交汇叠加,扬州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肩负重任。

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清水北上”和淮河入江水道“清水南下”,2015年,扬州在全国首倡并规划“江淮生态大走廊”

随着“国家生态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如今,绿色已成为扬州最亮的城市底色,生态成为460万人民最大的民生福祉。

擦亮名片,“好地方”扬州熠熠生辉

自唐代起,无扬州,不诗词。“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文人的诗词让这座城市享尽了风流旖旎;鉴真东渡、崔致远来华,又让扬州成为东亚文化交流的枢纽。

得益于此,2019年8月30日,在第十一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中国扬州与韩国顺天、日本北九州共同当选为2020年“东亚文化之都”,扬州成为中国第七座、省内第一座获此殊荣的城市。

作为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2014年6月,扬州牵头大运河申遗成功,扬州有6段河道、10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大运河沿线城市之最。

那么,如何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从流淌着的遗产中挖掘活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建设大运河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并对公众开放。作为国内首个全面展示中国大运河的专题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窗口和节点,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展览展示平台和文化休闲场所,成为一座全面反映大运河历史概况、现今状态、未来发展的博物馆。

与此同时,扬州也致力于运河文化的国际化合作。6月27日,2022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这是该论坛自2007年举办以来首次升格为部省联办的一次盛会。利用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设在扬州的优势,扬州与国际组织、国内外运河城市在多领域深化交流,积极构建运河城市“朋友圈”,扬州国际文旅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去年夏季,扬州开启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项目,火爆出圈。今年6月再度重启,迅速点燃城市烟火气,有力地促进了扬州“夜经济”的发展。该项目聚焦唐诗主题,将文化内涵与时尚结合,运用全息风扇、3D投影、AR换脸等技术推出了全新文旅产品,这也是扬州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活态传承、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务实之举。

如今,扬州坐拥“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张世界级名片,正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努力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中国名城保护活化的新示范”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

展望未来,“扬州是个好地方”,这既是总书记对扬州的赞许,更是对城市未来的殷切期望。而围绕“三个名城”、争做“三个示范”的新扬州,也将在新征程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