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丨锤炼制造业“看家本领”,江苏勇挑大梁!
江苏
江苏 > 正文

苏记丨锤炼制造业“看家本领”,江苏勇挑大梁!

苏记丨锤炼制造业“看家本领”,江苏勇挑大梁!

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为经济大省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报告也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脊梁,壮大实体经济,需要进一步夯实制造业这个重要基础。

而江苏作为中国制造强省,从装备制造到科技新兴产业,从大型工业集团到中小企业,以实干为实体经济“强筋壮骨”,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做出重要的“江苏贡献”。

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

制造业是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这些年江苏一直专注于制造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推动。”日前,在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集体采访中,江苏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省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如是说道。

围绕制造业这个“看家本领”,江苏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步伐。十年来,江苏制造业基础不断巩固,制造业增加值从2.3万亿元增加到4.2万亿元,占全国13.4%、全球近4%。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左右,物联网、纳米新材料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数量居全国首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这样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让制造业成为江苏最鲜明的特色。为发挥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江苏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一号”工程来部署,努力把产业“航母”建设得更具韧性和竞争力。

集群强链,成为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主线”。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相关意见,举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母”,深化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塑造江苏集群和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

截至2021年,江苏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0%左右,比2012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智能电网、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占全国40%以上,海工装备、风电装机的市场份额占全国30%以上;晶硅光伏、风电装备、品牌服装等7条产业链迈入国际中高端水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龙头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江苏制造之强,不仅仅体现在体量、规模之大,更体现在各地“百花齐放”之势

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到2002亿元,成为苏州“一号产业”;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徐州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实施“五大新工程”,海门区GDP在南通率先挺进“千亿级俱乐部”……制造业在江苏各地的蓬勃燎原之势,共同推动江苏制造的“航母”驶向深海。

科技创新助力“江苏智造”跑出加速度

壮大实体经济,离不开科技创新赋能。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江苏依托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过去十年,也是江苏科技进步最大、创新实力提升最快的十年。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江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5.7件提高至41.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6.5%升至66.1%,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在江苏如今的创新版图上,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拔地而起,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巍然挺立。在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的同时,江苏还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也讨不来”。过去十年,江苏每年组织实施100多项前沿领域和前瞻技术攻关项目、80项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卡脖子”的手被逐一甩开,全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

如今的江苏,已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郁的省份之一。而江苏制造要实现“大而强”的目标,在实现自主创新之外,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关键一招。制造业加“数”前行,开创了由“江苏制造”迈向“江苏智造”的新图景。

“大生集团即将建成智慧纺纱工厂,投产后万锭用工将少于10人,生产效率比此前的数字化车间将再提高20%,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成智能化、数字化的高效率生产。”江苏大生集团数字化车间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化改造让这座由张謇先生因实业报国梦而创办的百年老厂焕发新生机。

百年老厂的嬗变,是江苏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十年间,江苏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企业“智改数转”,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截至2021年,江苏拥有全球“灯塔工厂”8家,累计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2家、智能车间1639家,“上云”企业超35万家,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经济已成为江苏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量。截至去年底,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5万亿元。

绿色为底,建设制造强省

无论是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亦或实现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的目标,江苏要提高的不仅是产业“含新量”,还要注重“含绿量”的指标。

在5G、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下,生产线像“乐高”一样便捷拼装,这是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智能车间一幕。去年10月,依托这一位于无锡高新区的“灯塔工厂”,施耐德电气成立绿色智能制造无锡创新示范园,促进绿色智能制造等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落地,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减碳目标。

作为制造大省,“向绿”发展正成为“江苏制造”的重要标识。近年来,江苏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遏制各类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0%,在七大高耗能行业的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3.5%下降到29.3%。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9家,认定省级绿色工厂283家,江苏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显著增强。

转型不停步,接下来江苏还将持续建设绿色安全的制造体系——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组织实施一批绿色化改造示范项目,支持一批碳达峰示范项目实施;持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积极培育绿色制造供应商,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绿色化水平。

十年砥砺奋进,绘写壮美画卷。过去十年,制造业在江苏大地结果累累硕果,“江苏智造”交出精彩答卷。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未来之江苏,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以“江苏智造”为重要抓手,向着“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