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江苏!了不起的淮安|十年三次“升级跳” “枢纽新城”加速崛起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点赞江苏!了不起的淮安|十年三次“升级跳” “枢纽新城”加速崛起

图片

江苏淮安,取“淮水安澜、淮水永安”之意。淮安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点,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而过,南北文化在此交融。“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大运河孕育出淮安的辉煌历史,同时也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这座古城。

潮起江淮,气象万千。近十年,是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十年来,淮安经济体量不断提档升级,先后迈上3个千亿级台阶。2021年,淮安市生产总值增加到 4550.13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长8.9%。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品市场蓬勃发展。大运河畔,淮安的“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靓丽名片愈发熠熠生辉。

加速融入长三角 聚焦打造“枢纽新城”

淮安水网纵横,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明清时期,淮安是著名的漕运指挥、漕粮转运、食盐集散中心,奔流不息的大运河造就了淮安史上漕运的辉煌。直至今日,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的淮安仍然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水运枢纽城市。

图片

(图片来源:淮安发布)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淮安叠加,连淮扬镇、徐宿淮盐等高铁线路在此交汇。面对新的国家战略落地和长三角同城时代的到来,淮安在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确立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并指出要深入对接融入长三角中心区。

与此同时,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强调,要着力破除苏北地域思维,以长三角的理念、思维、视角来谋划淮安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力加快产业协作、资源集聚。

置身于长三角发展的新坐标中,如何建好“枢纽新城”是重要的课题。目前,淮安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已经成型,公路客运量、水路货运量达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指标,港口吞吐量全省内河第一、全国领先。2021年,淮安港口总吞吐量达1.1亿吨,相较10年前增长近4倍,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省比重的50%,具有建设“枢纽新城”的空间资源禀赋。不过,淮安还存在交通区位优势未转化为枢纽经济发展动能、粗放式城镇空间阻碍综合交通体系化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淮安编排交通重点项目60个,计划投资约1200亿元,重点实施宁淮铁路、沂淮铁路、京沪高速扩建、机场三期扩建等重点交通工程,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南京都市圈等战略叠加机遇,实施“枢纽新城”新发展战略。

抢抓新机遇 奏响产业“强音”

制造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稳。近年来,淮安以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举全市之力打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

图片

(图片来源:淮安发布)

数据显示,2021年,淮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8%,两年平均增长16.6%;工业增加值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9.5%。淮安市制造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1140.2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427.83亿元,年均增长5.8%,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4%,持续巩固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

“机会抓住了才能变成新机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淮安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全面做强内培外引与强链补链文章,推动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

从产业基础上来看,淮安拥有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和多个省级开发区,集聚了鹏鼎控股、富誉电子等一批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以淮安第八次党代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部署为指引,淮安市工信局制定出台《“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行动方案》,在要素保障、激励奖补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政策体系。2021年,淮安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票销售达到376亿元,增长26%,逐渐成为淮安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

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曾在党政亲商会中指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四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效应的加速释放,特别是淮安枢纽地位和枢纽能级的加速提升,淮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上的综合优势将更加明显。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良机,更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淮安将全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票销售突破600亿元,同时新培育开票销售超过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两户,50亿元以上的企业两户,亿元以上的企业10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户,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厚植生态底色 绘就“绿色高地”

四水穿城、五湖镶嵌,淮安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作为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2017年,淮安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创新设立“一河长两助理”“一线三单”等工作制度,实现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的重大转变,在今年,由于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显著,淮安河湖长制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奖,为江苏省唯一。

淮安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首体首推城市,也是全省“1+3”重点功能区中的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淮安确立了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加快建设江苏“美丽中轴”和“绿心地带”明星城市的奋斗目标。

图片

围绕这一目标,近年来,淮安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先后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永久性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并在全省率先开展碳达峰方案专题研究。一项项保护规划的出台,反映出淮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决心。

十年来,淮安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步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PM2.5年均浓度从7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6微克/立方米,改善率达54%,优良天数比率从62.9%提升至81.6%;淮安市累计投入90亿元完成城市建成区51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100条样本河道建设,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面提升,大运河淮安段9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为100%。此外,淮安开展重点监管企业、园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检测,实现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两个百分百”,形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全市一张图”和“一企一档”成果集成。

仰首观蓝天,俯身掬碧水,淮安牢牢守住生态底线,以生态底色筑就“绿色高地”。立足新起点,淮安将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重塑“运河之都”的繁荣昌盛,在1.01万平方公里的江淮大地上,一副“美丽淮安”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