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了不起的江苏② | 看江苏如何点亮工业大省的“高光时刻”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点赞了不起的江苏② | 看江苏如何点亮工业大省的“高光时刻”

工业是立国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工业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过去十年,江苏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看家本领”,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业经济能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积蓄新优势。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立足新起点,江苏正接续点亮工业经济的“高光时刻”,朝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阔步前行。

由“量”到“质”,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10月24日,前三季度全国主要经济数据指标情况公布。其中,江苏9月份工业生产增长10.5%,较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江苏为何仍能承压前行?

先来看一组数据,十八大以来,江苏累计建成投产百亿以上重大产业项目85个,先进制造业成为投资主要方向。今年上半年,江苏省450项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57.7亿元,超时序完成全年投资的六成。

数据凸显发展“加速度”。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6%的人口,创造10.2%的经济总量,这背后离不开江苏工业的有力托举。回溯十年发展路,江苏工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量”到“质”的飞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眼下,对于工业大省江苏来说,如何从大到强,实现夯基锻优势和转型补短板骈进,事关全省经济能否平稳健康发展。

以宿迁为例,宿迁始终把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三率”,围绕“三业”,突出“三量”,发力“三链”,紧盯“三个关键”,全力以赴招大引优,千方百计转型升级,不断积蓄发展后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之以恒推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在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宿迁全市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13.8亿元,同比增长13.5%;新开工项目173个,计划总投资812亿元;新竣工项目137个,完成投资526亿元。

强链补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保障重点产业链不“离轨”的关键就是要进行全局谋划。江苏深知,对于增长较快、迅速形成规模效应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节能环保、车联网等新兴产业链需加快关键环节短板技术攻关,打通链条上的“堵点”“断点”,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众人拾柴火焰高”,于产业发展而言亦如此。产业集群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整合资源,吸引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集中,提升科技、金融、人才、数据等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不断塑造新优势。

为加快省内南北产业链双向融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江苏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造南北共建园区。以苏宿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由苏州宿迁共建,是江苏省共建园区的“领头羊”。在近日发布的全省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度评估排名中,该园区位列第一,实现“十二连冠”。数据显示,2021年,苏宿工业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4.34亿元,增长8.6%,奋力跑出了“非常速度”。

苏宿工业园的迅速成长是江苏工业经济拾级而上的缩影。江苏省工信厅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培育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规模超万亿元行业达5个,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数量居全国首位,晶硅光伏、风电装备、品牌服装等7条产业链迈入国际中高端水平。

抢占数字赛道,迈出“智改数转”铿锵步伐

每当新的革命性技术出现,谁先拥抱新技术,谁就将赢得发展先机。发展数字经济,是其中的“关键一跃”。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变革的必修课。

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落户。

当前,江苏省“智改数转”工作已进入深水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变之路也愈发明朗。同样以宿迁为例,今年2月,宿迁启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龙头带动、百企智造、千企上云、万企联网”四大工程,年内将完成700家规上工业企业改造转型,加快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宿迁还配套出台了“宿数贷”金融产品、《宿迁市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暂行办法》、《宿迁市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贷款贴息奖励实施细则》等实打实的助企惠企举措,通过集成“矩阵式”保障服务,激励企业毫无后顾之忧地迈出“智改数转”步伐。

事实上,除了宿迁,江苏全省的“智改数转”步伐都在加快——到2025年,江苏要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3.5%左右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到2035年,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聚焦“双碳”,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随着“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绿色环保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成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十八大以来,江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0%,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9家、绿色园区1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3家,认定省级绿色工厂283家。

近五年来,江苏依法依规关停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5.7万家,关闭退出4739家安全环保不达标、低端落后的化工生产企业,全省七大高耗能行业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3.5%下降至2021年的29.3%,经济发展“含绿量”越来越高。

今年上半年,全省充电桩、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3倍、45.1%、26.8%、98.2%。与此同时,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智能设备产销两旺,全省规上工业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长10.6%,智能手机产量增长六成。

通过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不难看出,江苏始终把绿色作为制造强省的鲜明底色。现如今,江苏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制造的成效已显,如何建设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绿色安全制造体系,打造低碳高效的工业发展新图景将成为其发展未来工业的重要课题。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光荣。江苏是传统工业大省,面对新征程,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的当下,实现从工业大省到工业强省转变、走出“稳增长、促发展”之路必定是道阻且跻的。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也正因为如此,江苏工业经济的发展成色才更具“含金量”。相信站在新起点的江苏必将披荆斩棘,破浪前行,驾驶高质量发展的巨轮驶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