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维度,常州十年: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江苏
江苏 > 常州 > 正文

六个维度,常州十年: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六个维度,常州十年: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

过去的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这些发展历程中,也可以看到十年来常州的奋斗足迹。

十年寒耕暑耘,春华秋实

在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中

高度 速度 精度

温度 厚度 靓度

不同维度的独特标识

记录下常州的非凡十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

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作为以制造业著称的江南名城,常州的工业企业超过6万家,从业者超过120万。以包含这个庞大数据的基数为分母,常州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29.31万元/人,位列全国第七。今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连续5个月苏南第一。

GDP是刻画城市成长的主要脉络,十年的数据变化,正是常州经济实力跃升的有力写照。

十年来,常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039.83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8807.58亿元,经济总量连跨四个千亿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82810元提高到2021年的165724元。

《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报告2022》显示,常州位列中国大城强城指数前十强

2021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19位

2021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常州列第25位

常州成为国家首批“千兆城市”

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

“十四五”期间,我市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经济运行更加稳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着提升,创新能力显着增强,以高层次创新园区、高效率成果转化、高水平人才支撑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初步建成。

10月6日,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截至目前,全市上市公司累计已达85家,募集资金总额近1500亿元;全市申报在审和过会待发企业21家,在江苏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31家,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170家,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规模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巨大的上市后备梯队。

产业能级跃升,创新驱动发展,常州坚决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高站位砥砺前行,高质量开启新征程。

截至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5.7%,产值由2013年的296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180.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29.3%增长到2021年的46.5%。

常州拥有“隐形冠军”企业200多家,中国工业大奖和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双双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达到3440家,居全国首位;动力电池已建成产能达85.5GWh,居全国首位

当前,常州正通过产业链的创新、升级、重构,围绕“发储送用”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智能电网等产业崛起成为全国产业高地

……

“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将安排100亿元政策性资金,五年带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到2025年,全市工业规模总量超过2.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

追求、抵达、再出发

常州人向上攀登的脚步永不停歇

党的二十大报告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常州,地处江浙沪“包邮区”。市内出行有共享单车、BRT、地铁;跨市跨省有高铁;跨国有航空;物流通江达海……不出市就可以实现“水陆空”联动出行。立体式综合交通网,让市民出行和物流运转更加便利,让发展的触角随处可到。速度,在这里凝聚成发展进步的动力。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十年来,常州的交通建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长。

新增高速公路88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65公里,公路总里程达849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94.4公里,位居全省第二

全市铁路通车总里程18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129公里

全长128.33公里的高等级航道网已全面建成,丹金船闸和前黄船闸先后建成投用

常州机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成为全省第二个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的国际机场,机场航班通航城市超50个

地铁1、2号线先后建成运营

……

以“两湖”创新区建设为龙头牵引,通过常泰长江大桥、常泰铁路的建设,打通南北纵轴通道,真正把常州建设成为“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的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到2025年实现3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小时畅行江苏全省,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重点城市,建成以常州主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域及周边市县的0.5小时交通圈。

常州,以行动践行“常州速度”

常州,与世界没有距离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公布珠峰“新身高”8848.86米。这次珠峰高程精准测量的主要仪器——长测程全站仪,由常州迈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它最远可“看”20km。

“高精尖”点燃动能转换“新引擎”。“常州制造”在技术上不断琢磨、不断精进,向极致不断靠拢。

常州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家,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8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2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自2016年取得中国工业大奖零的突破以来,我市有6家企业7次荣获工业大奖和提名奖,获奖数领跑全国地级市,今年又有1家企业、3个项目进入候选公示名单;拥有国家质量标杆企业3家、省质量标杆企业13家

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85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2.76件,分别是2011年底的12.71倍和11.20倍

……

今年9月29日,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常州提出奋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让营商环境成为常州最闪亮的金字招牌,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常州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能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

精度,也是常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

“无感智办”惠企直享。通过大数据比对、筛查,“零打扰”为7万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

金融“活水”涌动直达。市银保监引导全市各银行机构主动走访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退税“红包”精准快享。利用税收大数据筛选符合政策条件的市场主体,开展精准退减,让政策的“红利”在最短时间里落地成企业账上的“红包”

……

致广大而尽精微

这是常州乘势而上的鲜明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

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80岁的于莲娣家住钟楼区永红街道,老人腿脚不太灵便,买菜有困难。每周,常州市小菜园农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会来社区为于莲娣义务配菜,每天6-7个品种,搭配多样、营养丰富。对于高龄、独居和困难老人,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小菜园提供服务。近5年来,为常州市上万户高龄老人和困难群众配送暖心蔬菜。

常州,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断提升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十年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3587元增长到2021年的6582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737元增长到2021年的35822元。

常州已连续多年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84:1,是全国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

2012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竣工投用409所,增加学位22.9万个

全市已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8个、市级示范点52个,建成投用第三方医保服务平台227个。2022年底将实现市、辖市(区)、镇(街道)“15分钟医保服务圈”覆盖率100%

全市共建成养老机构120家,养老机构床位2.5万余张,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8%

户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83.14岁,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全省唯一连续三次捧得“长安杯”

……

温度,也是有爱常州互帮互助的情谊。

十年来,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10.8万人,为4.98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实名登记服务,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3.26亿元

8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3人获评道德模范及提名奖,有中国好人107人,全国“最美人物”8人

全市建有5782支志愿队伍,共计122万余名志愿者,服务总时长2075万小时,6年来获17项全国“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奖项,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截至今年8月,“牵手成长计划”助学项目已覆盖全市197所中小学,已募集并传递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们900多万元,帮助7400余人次

“常有善育”“常有优学”

“常有健康”“常有颐养”

“常有安居”“常有众扶”

六张民生名片将保障

常州人日子越来越甜、越过越暖

党的二十大报告

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去新开的青果巷二期打卡,去近园探一探沉浸式锡剧,去金坛三星村遗址与6000多年前的文明来一场时空交汇,再到市民广场邂逅一出国潮风或本土脱口秀……这是常州一位“80后”妈妈为家人制定的国庆度假“计划”。看似一份小小的“计划”,折射的却是这十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华丽蝶变,彰显出城市文化厚度的积淀。

城市的来路,烙在历史的印记中,古今相望,各自精彩。

十年来,常州深挖地方特有资源与历史文脉,努力守护传承好“家底”,积极打造具有独特印记的特色IP,讲好“常州故事”,自信亮出城市底色。

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70.85亿元,占GDP比重为5.35%,位列全省第三,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恐龙园文旅集团获“全国民营企业30强”提名,为全省唯一获此提名的文旅企业,6家企业获评江苏民营企业30强,涌现出一批行业“单打冠军”

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中国•江苏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吴文化艺术节”等一批品牌活动影响力日益彰显。每年开展各类演艺演出活动2000场次以上,组织拍摄《奂生防疫厅》《包镐定抗疫记》等系列专题短视频,线上观看量超100万次

2012年以来,常州累计获国家级、省级文艺奖项52个,滑稽戏《陈奂生吃饭问题》、锡剧《烛光在前》分别获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全国“文华大奖”,被誉为艺术精品生产的“常州现象”

青果巷一期、二期和文化广场等地标性建筑陆续建成,大运河申遗成功,老城厢复兴启动,高铁新城及“两湖”创新区建设等,使得常州城建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相得益彰

“秋白读书节”已连续举办5届,“龙城淘书节”已连续举办7届;截至目前,全市建成38家秋白书苑,已开放35家,实现全域覆盖,另有2家试运行中

……

厚积薄发,才能行稳致远

常州将继续脚踏实地勇毅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今年国庆的最后一天,一群观鸟爱好者来到金坛茅山守望猛禽秋季迁徙过境。下午四点左右,鸟友们发现本季最佳彩蛋:7只长脖子黑鹳自西向东缓缓飞去。茅山之巅在一阵咔嚓声后,响起一片狂欢。黑鹳,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常州鸟种新记录再次诞生。

禁渔、治污、清淤、复绿、腾笼换鸟、退田还湖……十年精心呵护,常州用一个现代版大禹治水的故事,浓缩一座城市对美的追求,对靓的渴望。

全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72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6微克/立方米,下降50%

优良天数比率从2013年的57.6%提升至2021年的76.4%,提升18.8个百分点

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从2012年的38.7%提升至2021年的92.2%,提升53.5个百分点

因“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常州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溧阳市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新北区作为全市唯一的滨江板块,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十年禁渔、腾退沿岸化工企业等举措,实现了从“滨江不见江”到“绿色生态长廊”的转变。当前,沿江5公里廊道式生态安全缓冲区全线建成,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80.6%,位居全省首位

城市绿色建筑高质量纵深发展,我市先后被列为省级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示范城市、省级绿色宜居城区

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11146.3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40.02%,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3196.2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1平方米,让更多市民实现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

“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115个老旧小区改造,总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惠及住户7万户

十年来,全市累计建成2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414个美丽宜居乡村,创成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3个、省级传统村落29个

常州持续放大“一江一河四湖五山”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踏上新征程

常州将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围绕

“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

城市定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

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