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苏州样本”》报告:苏州的制造正在从工业3.0迈向工业4.0

《“中国制造·苏州样本”》报告:苏州的制造正在从工业3.0迈向工业4.0

10月28日,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苏州开幕。论坛期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等专家学者,共同发布了“中国制造——苏州样本”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制造·苏州样本”》报告:苏州的制造正在从工业3.0迈向工业4.0

报告显示,苏州已经拥有了16万家工业企业,覆盖35个工业大类,171个工业中类和505个工业小类,是我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2021年苏州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苏州应该如何打造制造样本?朱森第介绍,苏州制造在未来升级路径上有五个重要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从自动化生产到智能化制造,苏州的制造正在从工业3.0迈向工业4.0。

第二个目标是从生产性制造到服务性制造。苏州已在2020年提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重点扶持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九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计划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

第三个目标是从产值规模的扩张到专精特新的发展。苏州目前已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2家,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围123家,位居江苏省第一。未来将从短期贴身帮扶、中期稳链固链、长期提高营商环境和品牌的方向来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第四个目标是从单一创新投入到创新要素的集聚。2021年苏州研发投入是888亿元, 占GDP比重约为3.9%,苏州把创新要素集聚到产业集群中,转变为产业创新集群。

第五个目标是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在政府的长期培育和引导下,苏州逐渐形成了当前的四大主导产业格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至2021年底,苏州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54%。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在不少细分领域,特别是部分关键和基础领域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比如,电子信息产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综合制造优势,2021年已有规模以上企业1372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2096亿元。

对于未来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产业链要“锻长板,补短板”,供应链要弹性化,价值链要高端化,生态链要全球化。

第二,从产业发展来看,建议苏州重点打造四个产业集群:传感器集群、工业软件集群、集成电路集群、工业机器人集群。

第三,创新模式需要加快转型。过去创新模式基本是从上到下,建议改为从下而上为主体,上下彼此促进新的创新格局。

第四,关注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主体节约化。

第五,当前面临疫情等复杂环境,政府需要给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松绑,在法治化、市场化条件下帮助企业,让企业有机会、有动力开展经济活动,让企业家能够有信心、靠恒心做好企业,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但与此同时,朱森第也提醒,苏州发展现在也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国际国内创新竞争加速、产业的跨界融合和资源整合重组的三重挑战。

在这三个主要挑战下,朱森第表示,苏州制造业面临这样的严峻挑战,因此要用强化产业驱动力、磨砺产业的贡献力、增强产业协同力,“三力合举”托起苏州制造业的未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建议,苏州要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关键应做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业供应链的柔性、韧性和弹性;要重视数字技术革命和IT革命,把握住新物流组织的新模式和物流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同时,要打造面对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创新思维把全球一流的技术、人才、关键零部件生产都深植于苏州大地,在更高层次上借全球之力,发展高标准的创新体系和环境。

原标题:《“中国制造·苏州样本”》报告:苏州正从关注产业结构升级转向现代产业体系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