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无锡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接续奋楫三十年,踔厉奋发向未来。在这片沃土上,一代代高新人栉风沐雨,用热血与智慧,书写精彩故事。
英飞凌无锡基地将持续深化与无锡高新区的务实合作,以更多定制化产品服务本土客户,加快建设本土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无锡和高新区高水平打造集成电路地标产业添砖加瓦。
——陈小龙
1996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30岁出头的无锡小伙子陈小龙毅然辞去了光鲜的国企厂长之职,应聘到无锡高新区新加坡工业园刚成立不久的西门子元件(无锡)有限公司(英飞凌无锡前身)担任工程师。
车轮滚滚向前,潮流浩浩荡荡。27年来,曾经的“西门子”已改名为“英飞凌”,陈小龙也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晋升为高级运营总监,再成长为公司首位本土总经理、执行董事。他在成就个人职业梦想的同时,也见证了高新区的蓬勃发展。
01
激情澎湃
努力奋斗实现个人梦想
“当年我骑着自行车从南长街附近出发,经过钢铁厂、长江路,到达新加坡工业园,一路几乎都是农田、村镇。再看现在的无锡高新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区域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飞凌无锡的规模也比初来乍到时扩大了百倍,不仅拥有自己独立的厂区和先进的生产线,公司员工也增加至1000余名。”回忆过往,陈小龙记忆犹新。
当时无锡高新区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高地雏形初显,大量外资企业陆续涌入。外企优厚的薪酬、人性化的环境、丰富的培训,吸引了不少精英人士的目光,陈小龙也是其中之一。他经过重重选拔,走进了“西门子”位于行创三路的米白色标准厂房,“自降身价”做起了一名普通的生产工程师。当时公司才注册成立不到一年,整个厂区只有几间办公室和空荡荡的厂房,而且厂房还是租用了一栋厂房的1/4。但彼时的陈小龙坚信自己的眼光和决定,也看好这片产业热土的爆发力。他认为全球化是历史的大趋势,外资企业的管理理念、产品、经营思维等非常具有竞争力。
入职后不久,他被派到马来西亚的槟城培训3个月。“不仅仅是我,所有的同事都求知若渴,从最基础的5S和英文,到全面系统的知识产品和技术知识,都是我们最享受的精神食粮。”陈小龙说,那是他职业生涯最激情澎湃的岁月。当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国,公司的产线转移正式开始启动。大家不分昼夜泡在车间里,工程师和操作工们亲密无间,一起研究机器设备的性能,探讨如何实现生产的稳定。在这样的干劲和氛围下,企业很快便完成了产线从槟城到无锡的转移,并在短时间内达到和超越了产能、产量、生产效率等绩效指标。
企业与人才彼此成就,英飞凌无锡与陈小龙便是这样的关系。陈小龙坦言,中途他也曾经“出走”过,但公司对人才的培养、重视让他决定回归,并决心扎根英飞凌。“直到现在,我还时常会想起1996年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Peter Lam先生到任时对我说的话。他说,他来无锡有两大使命:一是把无锡工厂建起来建设好,二是把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中国的年轻人,好好培养他们。”陈小龙说,正是领导的这句期望,成为了他之后20多年在英飞凌奋斗的目标。
2015年,陈小龙正式就任英飞凌无锡工厂的总经理的时候,公司的管理层团队大部分已经实现了本土化。
02
追求卓越
精益求精实现质与量双飞跃
1998年陈小龙被任命为制造经理,全面负责生产、工艺、设备、质量等。陈小龙认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质量问题容不得一丁点的妥协,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半导体行业中赢得良好的口碑,取得领先的市场地位。“我们每加工20万个器件,按照德国行业标准可以有100个次品。很多公司会直接将次品剔除,而在英飞凌,我们会将次品一一检查,如果发现其中有一个会有潜在失效的风险,那么我们就会将同批次生产的产品全部报废。”在陈小龙看来,卓越的质量,是英飞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在陈小龙的带领下,英飞凌无锡结合中国国情和无锡特点独创了“卓越运营管理3-2-1模式”。这套质量管理模式通过独创的绿色产线理念、班组长标准现场工作法、质量对话等基层管理体系,确保全员践行质量文化,实现质量的持续稳定,无锡公司生产每10亿个产品缺陷品仅2.9个,成为英飞凌全球产品缺陷率最低的生产基地。2021年,英飞凌无锡凭借“卓越运营管理3-2-1模式”成功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陈小龙自豪地说,公司以品质差异化为核心竞争力,承诺在产品功能、可靠性、交货、成本、产能全方位的零缺陷,赢得了全球订单,为英飞凌无锡盖上了“品质保证”的印章,目前全球30%的芯片都出自英飞凌无锡工厂。不仅自身追求高品质,英飞凌无锡还把这套质量管理模式在全球所有工厂推广,并无偿复制给本土供应商,让供应商们与其一起提高质量管理。
在产能不断提升、质量保持优异的同时,英飞凌也致力于改进技术,向智能制造迈进。2013年,英飞凌智能卡芯片工厂顺利进行智能化改造,无锡公司成为英飞凌全球首个完成了后道工厂自动化蓝图项目的智能工厂。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从事制造执行系统,将“人、机、料、法”四个生产过程的四大要素紧密结合,实现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对话,达到了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实现了全程无纸化追踪和大数据应用和对生产流程的智能控制。2015年,英飞凌无锡智能工厂被评选为“无锡物联网十大示范项目”之一;2016年,英飞凌无锡智能工厂获得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颁布的“智能制造行业信息化最佳应用奖”等荣誉称号。
03
乘风破浪
砥砺前行奏响发展乐章
企业发展如同大船在海中航行,一个经验丰富的舵手可以淡然应对途中遇到的各种风雨大浪,并驶向正确的方向。陈小龙就是这样的“掌舵者”。在无锡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总部的正确决策下,陈小龙“驾驶”着英飞凌无锡这艘“大船”,乘风破浪、化危为机,实现了一次次跨越发展。
“公司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幸运的是,期间遇到的两次重要转折我们都踩准了节奏。”陈小龙介绍,2009年英飞凌无锡遇到了第一次重大转折。当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就在各大外资企业对本地减少投资或暂缓投资的情况下,英飞凌总部决定追加1.5亿美元投资,并把生产线转移到无锡高新区,主要用于扩大无锡工厂的规模。作为分立器件事业部的运营总监,他带领无锡工厂开启了英飞凌全球后道最复杂的产线转移项目——蓝宝石计划,英飞凌成功从马六甲工厂转移了48条产线、500余台设备和15大类产品到无锡。这次大规模的产线转移,使无锡工厂的产能扩张了10倍、机器设备增加了7至8倍,英飞凌无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的发展。
英飞凌无锡的第二次转折在2015年。基于无锡高新区一流的营商环境,2015年底,英飞凌再次注资3亿美元,在无锡建立了第二家工厂——英飞凌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致力于生产英飞凌全球高端的功率半导体。2018年3月,英飞凌和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并将生产基地设于无锡,旨在为充满活力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提供IGBT功率半导体的动力解决方案。如今,无锡工厂已经成为英飞凌在华最大的生产基地,每年生产7.9亿件半导体产品,在无锡创造了1600多个工作机会,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合作双赢。
英飞凌无锡发展历程中的两次转折,为该公司在无锡高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增强了英飞凌总部在高新区加大投资的信心。不久前,英飞凌又宣布,将在全力推动在锡项目快建设早达产的同时,持续深化与无锡的务实合作,以更多定制化产品服务本土客户,完善在锡相关功能性机构布局,加快建设本土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这一好消息无疑是对无锡高新区营商环境的高度肯定。
“在英飞凌工作这么多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上下班在行创三路的路口停留片刻,凝视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公司建筑群和那蓝红色的英飞凌LOGO。”英飞凌无锡的发展经历了风雨和彩虹,由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变成行业的领袖,这让陈小龙感觉欣慰又自豪,“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英飞凌无锡将继续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陈小龙 英飞凌无锡总经理、执行董事。拥有30余年的半导体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跨国管理经验以及营运和战略项目实施经验。现担任无锡半导体协会副理事长。曾多次荣获高新区优秀总经理、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原标题:三十·见证丨陈小龙:外企本土“掌门人”用心打造“高新品质”
作者 | 刘丹
来源 | 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