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是争取创新资源的关键利器。近年来,邗江区围绕公共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三大重点平台,努力打造“点线面”结合的科技创新空间格局。“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建实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打通动能转换主动脉
邗江按照“平台紧扣产业建、建强平台促产业”的思路,以”一产业一平台“为目标,以市场化、功能化、专业化、产业化为特征,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在互联网、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生物医药等领域,建成多个功能型科创平台,推动区域创新实力、产业创新能力、公共服务层级向高处攀升。其中,数控机床研究院实验室总投资5000万元,建有23个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200余台/套,通过CNAS认可项目1000余项,CMA认证项目600余项,近三年为扬州市先进制造业1000多家企业完成检验检测和分析校准等相关业务12000多项;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累计建成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等22个实验室,相继落户元创医学、扬城医学检验实验室等高科技企业26家,2021年形成销售近1亿元,拥有有效专利200余件;云智创新中心线上业务发展迅猛,入驻企业123万多家,月访问量突破1800万,入选扬州市“智改数转”首批服务商;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加快推动北京机电所扬州中心的发展,陈璞院士团队项目、中国机械总院江苏分院扬州智能制造科创中心等即将落户;依托微电子产业,维扬开发区打造了扬州中兴5G数字创新中心。
建优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夯实动能转换基本盘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根基,是实施科技创新的主体。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邗江区致力实施“智汇邗江 双百双千”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统筹推进百家高企结对百家名校名所、重点实验室、一流学科,共建协同创新平台(联盟),引培千名高科技人才及团队,实施千项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267家。在2021年度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评中,7家企业获评优秀等次。今年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其中,新扬科技“三维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成功获批江苏省“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全市唯一;艾迪药业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1000万元资助;罗思韦尔公司“复杂环境下车载高精度智能组合导航定位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类项目立项。
建好集萃企业联创中心,构筑动能转换强支撑
创新平台是聚合资源、固化合作的重要载体。邗江区积极推进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深度合作,推动龙头企业与省产研院共建集萃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促成国内外高校机构为龙头企业提供高水平技术。目前已建成10家联创中心,数量在全省县(市、区)中位居第一,今年计划再建成2家联创中心。2022年,丰尚、新扬等联创中心与德国、丹麦、以色列等国家高科技公司达成国际合作,实现了核心技术新突破。
下一步,邗江区将在联创中心建设、“拨投结合”推动重大项目落户基础上,由点及面,进一步放大合作优势,依托科创中心二期,适时推动省产研院在邗设立服务中心或项目孵化基地,为全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建强创业孵化平台,提升动能转换承载力
邗江区坚持把科技综合体建设作为加速动能转换的基础工程,突出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创新链条“两基一链”,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体系。上半年,创成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占全市2/3。
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级孵化器4家、省级孵化器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众创空间17家,省级加速器1家、省级加速链条1家,形成了从创业项目孵化、初创企业培育、成长企业加速到成熟企业上市的完整孵化链条。目前全区科创载体入驻企业1200多家,去年缴纳入库税收3.4亿元;累计“毕业”企业479家,成功孵化了尚鼎环境、美迪森生物、中天利、霞光光电、润泽液压、友润微电子、安测半导体等13家入园拿地建厂的企业,以及威尔萨夫、金源机器人、思普尔、华峰防雷、美景时代等近20家新四板上市企业。2022年5月,高新区数控装备众创社区获得省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项目立项支持,全市唯一,获批项目资金370万元。此外,与复旦大学合作组建“扬州市邗江区(上海)离岸孵化创新中心”、推动构建创新成果离岸孵化、在邗转化新模式,为邗江区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来源:邗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