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子户籍卡(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一所学校的历史,就是很多人共有的记忆,这些人可能在南京,可能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甚至海外,南京的力学小学(力小)是他们这些人的起点,也是共同回忆。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南京“八大名小”,还是“拉力琅”或“拉力琅芳”,力小始终是南京名小第一梯队。
力学小学是由著名爱国和平老人邵力子、傅学文夫妇在1947年共同创办的学校,南京解放后二老将学校无偿赠予南京市人民政府,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力学小学”。
倾心教育 创办力学
青年时期的邵力子
今年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140岁诞辰。邵力子是浙江绍兴人。1906年他与于右任同赴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而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曾参与于右任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等。后筹办《民国日报》。1920年参加上海陈独秀等人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接受党组织安排,进入国民党政府工作。
1949年邵力子作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副团长飞往北平,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后,声明脱离国民党政府。同年,他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邵力子与傅学文
傅学文生于 1903年,江苏宜兴人。曾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1925年至1927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社会系学习。回国后于1931年与邵力子结婚。1934年在陕西创办西京助产学校,培养了一批妇产科医护人员。抗战期间,于上海复旦大学迁重庆复课时创办复旦附属小学。1946年至1949年,邵力子、傅学文夫妇在南京居住期间,自费创建了力学小学,担任首 任校长。 夫妻二人爱国爱民,同时也以此要求子女,常在信中勉励子女 “随分报国”。
邵力子夫妇与子女合影
倡导学习 昌明文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邵力子夫妇从重庆回到南京,在自己住地的小山坡上,由他们私人筹资兴办了力学小学。从1946年初春破土动工,不到一年时间,就兴建起三层和二层楼房各一幢,外加教学用房和体育场地共约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有6亩多。
小学所需营建费用,除部分是傅学文夫妇找亲友募捐赞助所得外,其余都是他们独立出资的。工程营建到了尾期,因营建费不够,他们便把结婚时的金银首饰拿去变卖,以保小学建造按期完成。当时邵力子先生的寓所和学校在一起,他自己住房仅40多平方米,其余尽量让给学校使用。
邵力子夫妇还很重视环境绿化, 他们当时在校园内所栽的雪松,几十年来已长得高耸挺拔,苍翠欲滴。这正象征他们夫妇的精神像松树样的常青、永存。
关于小学的命名,邵力子夫妇曾商量过,邵先生说:“学校是学习的园地,入学应该努力学习,昌明科学文化,为祖国和世界出力。”因此,商定采用“力学”两字作为校名。
后来想到要去请于右任题写校牌,又与于右任先生商量。于右任说:“好,叫‘力学’小学好得很。既是力学的校训,又与你们俩名字相关,岂不好也。” 当天于右任就为“力学”小校写了校牌。
无私奉献 慷慨捐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他和傅学文创建的力学小学。陈毅、刘伯承先后都到力学小学视察。在北京的邵先生夫妇闻讯,心情十分激动。他们夫妇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文教事业也飞快发展,决定把力学小学捐献给人民政府。
左一邵力子,左二傅学文
1950年夏,傅学文专程从北京来到南京,把学校的产权无条件赠给南京市政府文教局。邵力子、傅学文夫妇个人生活极为俭朴,但每年六一儿童节, 他们总是要购买许多书籍和教学用具赠送给力学小学的孩子们。孩子们也常常寄去自己的诗歌与图画向两位祝贺,汇报他们的学习成绩。
为了纪念邵力子夫妇创办学校的业绩,198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把力学小学列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几十年来,学校变化很大。2000年,学校提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成功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力学报国”的初心基础上提出“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理念,更为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学习体验,丰富了“力学”校训的内涵。2017年,“助力儿童成长、支持儿童研究”成为新时代的力学表达,“力学”内涵发展进入到第三个历史阶段。
力学小学,名人创办、伟人踏访、高校拥抱、名馆为邻,自诞生之日起,就植入了独特的文化和红色基因。“力学报国”是核心思想,悠悠七十余载,力学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致力于学、学以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