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光伏面板斜向排列,绿色塑料瓶做成的浮漂随着水波轻轻摇晃。工人们驾驶着小船,小心细致地将一只只珠蚌放置到水下。日前,位于前黄镇的九洲渔光互补项目基地进入忙碌时期。实行鱼蚌立体混养,“渔光互补”项目再度升级,有望实现“一水双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主线,以示范点带动周边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生产,编织“智能监管一张网”“智慧生产一张网”“惠农服务一张网”,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九洲渔光互补项目基地总占地面积1600亩,其中1500亩为渔业养殖区。项目采取“光伏发电+渔业养殖”模式,对当地利用坑塘水面叠加发展养殖业和新能源产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这些珠蚌,都经过了人工开蚌、切片、种片。养殖3年后,就可以取珠加工,投入市场。”项目承包方、武进区芙蓉珍珠养殖公司负责人高炳荣告诉记者,前几年的“渔光互补”项目主要养殖鱼类,虽然实现了“上面发电、下面养殖、科学发展、综合利用”,但单一鱼类养殖模式收益不高。向浙江的养殖户“取经”后,鱼蚌混养模式落地前黄镇。
“今年,我们在距离水面30厘米处吊养珠蚌,每亩水面投放800至1000只珠蚌。鱼蚌混养后,每亩水面年产值可达30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高炳荣告诉记者,在提高收益的同时,珠蚌还能消化掉水体中的多余饵料,提高饵料利用率,修复养鱼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破坏,助力碳中和。同时,现场还设置了12台风机,与“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形成互补。白天光伏发电,晚上风力发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能。
来源:今日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