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独角兽全国第三城,苏州做对了什么?

潜在独角兽全国第三城,苏州做对了什么?

2022年12月15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2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国内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全国共有595家企业入选。广受关注的是,江苏、苏州、苏州工业园区省、市、(高新)区皆排名第三,演绎了“一门三探花”的佳话。

潜在独角兽全国第三城,苏州做对了什么?

具体而言,就是到上述榜单发布为止,江苏省拥有潜在独角兽企业97家,其中,61家来自苏州市,而苏州的这些“神奇动物”之中,又有38家属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的上榜企业数量占江苏全省的62.9%,而苏州工业园区的上榜企业数量又占苏州市的62.3%。相近的比例,契合了苏州在江苏经济版图中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在苏州经济版图中的“压舱石”地位。

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潜在独角兽企业,成立5年内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美元或成立5年—9年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5亿美元,获得过私募(PE)投资,且尚未上市。

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为什么重要?不同于GDP、工业总产值这样的经济指标,是对过去经济成果的统计和总结,而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是被资本层层筛选出来、具有高成长性、且当前也是达到了一定规模的企业,换言之,它们是未来。独角兽企业,是科技创新企业的典型代表,潜在独角兽作为新经济企业的新锐力量,两者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潜在独角兽,可能很快就会成长为独角兽,是“未来”的未来。

苏州,以“普通”地级市的身份跻身中国潜在独角兽第三城,仅次于北京、上海,在面向未来的城市竞争中领先深圳、杭州等城市一个身位,苏州做对了什么?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排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的全国第三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又做对了什么?

追求最好,做到最好

数天前,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接受采访时评价了网友对苏州的评价“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表示,“这是我们收获的最高评价,同时也就是我心目中的苏州”。在曹书记的心中,苏州做对了什么?以下是曹路宝书记的答案:

“任何事情,苏州都努力追求最好,都可以做到最好。”

引用曹路宝书记的话,是因为这句话恰恰为我们揭示了答案。苏州做对了什么?就是八个字:

追求最好,做到最好。

这就是答案。订最高的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它。为什么能成为最强地级市?因为苏州一直是这么做的。

众所周知的是苏州有“三大法宝”: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为核心的“张家港精神”,以“敢想、敢当、敢为”“不等、不靠、不要”“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为标志的“昆山之路”,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特点的“园区经验”。

“三大法宝”的核心内涵包含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创造精神,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的担当精神,甘为孺子牛、造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是推动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勇当“两个标杆”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这里面,处处透着“追求最好”的目标感,以及脚踏实地追逐目标的结果导向。苏州成为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聚集的地区,显然不是凭空而来,“靠天吃饭”,而是在宏大的战略框架之下,经过数年努力奋斗得来的成果的一部分。

潜在独角兽全国第三城,苏州做对了什么?

精选赛道 集群冲锋

在这份潜在独角兽榜单中,来自创新药赛道的企业有104家,排名第一且远超排次席的集成电路赛道,再加上体外诊断(28)、创新医疗器械(28)和数字医疗(18),整个大医疗板块占据潜在独角兽榜单的30%,“蛋糕”可谓巨大。

然而选择这一条赛道真的需要勇气,因为你面临上海、深圳这样科技“巨鳄”的强势竞争。尤其是“一沪之隔”的上海张江,在苏州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时,上海张江科学城已经出发十几年了,1999年上海市就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大量国内外顶级药企纷纷入驻,“先发”优势可谓巨大。

况且生物医药这个产业,是很难培育的,不是一般城市做得起的。因为医药研发是一个风险极高的事情,业内有个说法就是,研发一款新药,往往要花10年时间、投入10亿美元。

但是苏州偏偏就选择了这条最难的赛道,要做就做最好。生物医药作为苏州的先导产业之一,经过16年的深耕发展,目前也成为苏州的“一号产业”、优势领域,与北京、上海同列全国第一方阵,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前列,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三个单项均排名靠前。

工信部于不久前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在入围的5个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集群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集群和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成为仅有的两个以单个城市入围的集群。此时的苏州生物医药,已经可以和老大哥上海并肩而立了。

但从规上工业产值上来说,2018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首次对上海实现反超,并逐渐拉开差距,到去年,苏州该指标已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达到2002亿元,上海则为1712亿元,两市差距进一步扩大至290亿元。

更重要的是,苏州对生物医药板块的扶持上不封顶,就在12月初,苏州发布了被称为“苏州生物医药十二条”的最新政策,围绕“基金、债券、信贷、保险、融资、贴息”等六方面形成了详细举措,为苏州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撑起“暖心伞”。

经过16年的深耕发展,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已进入加速增长的爆发期、创新成果的转化期,潜在独角兽的井喷式涌现,正是成果之一。

潜在独角兽全国第三城,苏州做对了什么?

工业园区 一枝独秀

说回到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古城之东,这片278平方公里的奇迹之地,近年成为神奇“灵兽”的集中出没之地,38家独角兽企业,贡献全省39%的份额,她又做对了什么?

新时代的十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738亿元增长到3330亿元,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新园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400亿元台阶,十年翻了一番多;人均GDP29.2万元,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近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1%,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六连冠”,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独角兽企业是市场“投”出来的,也是地方“培”出来的,园区拥有完备的要素支撑,以及适合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的“土壤”“阳光”“雨露”,具备显著的特色优势。为此,苏州工业园区做了四方面的功夫,汇聚顶尖人才团队,丰富一流科研资源,集聚特色新兴产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自2018年开始启动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发布《关于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不断完善遴选机制和培育政策,加速抢占创新发展“新赛道”,在国内率先出台独角兽企业等新物种培育奖励政策,逐步探索和深化新物种企业梯度培育新打法。2020年完善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到上市企业”的分层培育链条。2022年起,苏州工业园区新物种培育将进入2.0阶段。苏州工业园区以“新物种”企业为突破口主动作为,将培育触角向前延伸,重点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挖掘有潜力成长为新物种的早期企业,培养瞪羚、独角兽“后备军”队伍。

经过4年的持续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拥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3500家,累计培育各级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137家,一直占据省市核心位置。这些企业有70%以上分布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在创新药、智能驾驶、机器人、数字文娱、云计算等新赛道新领域涌现一批爆发性成长的企业。

这些入选培育工程的企业成长活力很足。艾博生物成立仅两年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宜联生物、典晶生物成立仅一年认定为潜在独角兽企业。近百家企业实现短期高频融资,累计上市的瞪羚、独角兽企业达37家,占园区上市企业总数的60%。

纵观苏州工业园区“独角兽养成记”,有三个“到位”涵养出了独角兽企业发展一流环境,是以区内企业才能够如此“光速”地成长。一是产业布局“到位”,二是风投支撑“到位”,三是政策支持“到位”。产业布局及政策方面前文已经有述,在风投支撑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同样可圈可点。独角兽成长需要开放包容、崇尚冒险的创新创业环境,哪里的风险投资聚集度最高,哪里就最有可能诞生独角兽企业。目前,国内顶级创投机构几乎均在园区设有办公机构,园区已成为VC/PE募资的首选地。在资本支持下,初创企业突破瓶颈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2021年,艾博生物分别于4月、8月和11月完成6亿人民币B轮融资、7亿美元C轮融资和3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爆发成为独角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