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一起回顾扬州的2022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站内

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一起回顾扬州的2022

展览方卷,漫溯壬寅时光。

岁月的年轮里,

记录着365个日夜奋战的足迹。

2022年以来

扬州坚定不移推进

产业立市、制造强市

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

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

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2

“好地方”扬州

正是春华秋“实”时

2022

“好地方”扬州

唱响新时代“运河号子”“长江之歌”

2022

“好地方”扬州

插上数字之“翅”

2022

“好地方”扬州

刷新文明新高度

2022

“好地方”扬州

文旅融合乘“运”而兴

成 绩

扬州“营商便利度”指标排名

位居全省第一

在省考核办公布的2021年全省高质量考核结果中扬州“营商便利度”指标排名位居全省第一。

扬州“营商便利度”指标排名居全省第一,是扬州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生动成效。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笃行不怠、久久为功,持续擦亮“好地方、事好办”金字招牌,努力以营商环境的“优无止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

今年前三季度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位居全省第一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高于省均6.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

扬州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加速跑”,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上下一心同步发力。市发改委主任胡春风介绍,2022年前三季度,我市17个实施类列省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86.6亿元,投资完成率达96.9%;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98.3%,年度投资完成率达84.7%,其中2022年新开工率97.5%。

我市21个农业科技项目

获批资金5860万

获批数和获批资金量位列全省第一

2022年度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名单,扬州一批项目荣列其中。其中,我市21个农业科技项目获批资金5860万,获批数和获批资金量位列全省第一。

据悉,我市农业科技项目获批数已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2022年度获批的21个农业科技项目中,“揭榜挂帅”项目5项,重点项目9项,一般项目7项,获批数占全省总获批数1/5,占全省总获批资金1/3。

2022年度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

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扬州上榜项目数量

居全省第三

2022年度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名单中,我市共有6个绿色化改造支持项目上榜,数量居全省第三。

据了解,这6个绿色化改造项目累计技术设备投资额达2.45亿元,共获专项支持资金2450万元。

扬榆协作工作

位列全省第一

陕西省苏陕协作与经济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反馈2021年全省苏陕协作考核有关情况的通知》,扬榆协作工作位列全省第一,子洲县、佳县考核评价被评为 “好”等次。

2016年以来,扬州、榆林两市按照党中央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人才交流、资金项目、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重点领域,务实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了“政府援助、人才支持、产业合作、社会参与”的帮扶工作格局,协作成效显著,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考核成绩居全省前列。

瞬 间

1

扬州“运河十二景”发布

讲好运河故事,传承古城神韵。

2022年8月10日晚,

扬州“运河十二景”发布。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也是全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在3200公里长的大运河全线,151公里长的扬州段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突出的文化价值。为串珠成链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助推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新起点上继续走在前列、争做示范,2022年6月27日,扬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启动扬州“运河十二景”评选和建设工作。

2

北沿江高铁扬州段

进入施工阶段

2022年12月18日上午,

在沪渝蓉(北沿江)高铁扬州段

邗江、仪征建设现场,

随着钻机的缓缓启动,

扬州段桩基正式开钻,

标志着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工程已进入

现场实质性施工阶段。

北沿江高铁扬州段主线全长约88.667公里,自西向东依次途经仪征市、邗江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景区、生态科技新城、江都区5个县(市、区、功能区),境内设2站,与既有扬州东站并站,在仪征月塘镇设仪征北站,总投资约322亿元。项目建成后,北沿江高铁与连淮扬镇铁路在扬十字交汇,我市至上海将再次实现提速,必将有力推动扬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三角”和宁镇扬一体化“小三角”,支撑引领“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

3

仪禄高速公路

沪陕高速至长江北大堤段开工建设

2022年7月18日上午

仪禄高速公路

沪陕高速至长江北大堤段

开工动员活动举行

仪禄高速公路是全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期工程起于沪陕高速铜山枢纽,经仪征马集镇、枣林湾、真州镇等,与龙潭长江大桥相接,全长12.3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总投资约70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三年,计划2024年龙山互通以南段与龙潭长江大桥同步建成,2025年全线通车。项目建成后,对于推动扬州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服务仪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4

第十五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

在扬开幕

作为国内汽车轻量化领域的

顶级峰会

2022年8月10日上午

第十五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

在扬开幕

大会吸纳了众多国内外顶尖专家、数10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齐聚扬州,“论剑”轻量化。这场业内含金量极高的汽车轻量化产业高端盛会,为汽车产业“提速快跑”厚铺新赛道。

5

扬州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

2022年5月19日

扬州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

从南通到扬州,一曲校歌的铿锵之音溯江而来。

在奔流激荡的历史大潮中,扬州大学的办学史诗,纵横两个甲子,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6

扬州再添国家级湿地公园

2022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级自然公园

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结束

扬州北湖湿地公园晋升为

国家级湿地公园

2016年以来,邗江区委、区政府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依照历史文献《北湖小志》记载,决定恢复与保护北湖生态,传承与弘扬北湖文化,启动了北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以工匠精神、水工智慧,建造了一座融历史人文、现代风情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把北湖从文库典籍中“请”了出来。

抗 疫

1

“云”开只为驱疫散

疫情之下,如何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寒冬里,江苏扬州12所互联网医院上千名医生24小时在线“屏对屏”望闻问切,调配医生进驻药店大堂坐诊,社区和热心市民联手托起“共享药箱”,医药企业满负荷产运抗疫药品物资……从发热门诊的“云诊疗”到便民诊疗点、家庭医生热线的“云分布”,再到社区居民调剂余缺“云药箱”,扬州努力科学调配各种疫情防治资源。这个寒冬,人们同心同向,驱散疫情阴霾的力量在“云”集。

2

助企纾困,

扬州打出“组合拳”!

用“真金白银”纾解商贸企业资金压力,市商务局确定一次性安排2000万元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市商贸企业恢复发展。

“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水成本,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022年4月19日出台的《关于支持商贸企业纾困解难的八项措施》中,“减”项措施就占据了前三项,成为助企纾困“必选项”。

3

药品储备,扬州在行动

在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市民对N95口罩和相关药品的需求量持续上升。我市各相关部门、企业积极行动,保障药品(医用耗材)及时配送到位。

温 暖

1

央媒点赞!“救火五少年”

2022年4月21日下午,扬州一老小区内电梯加装工程失火,一时间浓烟滚滚。危急时刻,正在附近打篮球的5名少年(卞晟哲、管浩阳、龚田旭、赵炳杰、刘洲同)果敢冷静、机智应对,他们有条不紊地取出灭火器,并提醒人们拨打119报警,上演“教科书”式操作。

2

危急时刻!

民警挺身而出,护民平安

2022年6月29日下午,扬州虹桥坊附近,民警跪在被骄阳晒得滚烫的柏油路面上,用扯下的袖标,为一位不省人事的女孩止血... ...

3

好人!好城!

涓涓细流潺潺成溪,一个个平凡人的爱心奔赴,最终汇聚成了“好地方”爱的海洋。

在古城扬州,凡人善举蔚然成风,成为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温暖写照。

原标题:2022,扬州这一年!

来源:扬州发布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