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姑苏区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姑苏人迎来了保护区、姑苏区成立十周年的历史性节点。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高涨,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这一年,全区上下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做好古城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城市建管等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攻坚克难、承压前行,取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绩。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姑苏区在全力擦亮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的具体实践中,以古城全面振兴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加快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姑苏大地展现出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建立完善多元保护机制
探索古城保护利用姑苏路径
镜头:“斑驳的墙皮被修补妥当,破损的路面平整了,一些转角的空白区域还被画上了漂亮的彩绘图,皇废基成为了古城文化的一个窗口。”最近,提起家门口的变化,姑苏区双塔街道居民万茜茜忍不住点赞。背街小巷是古城的肌理,是城市建设中的“细枝末节”,今年以来,姑苏区双塔街道不断精细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景观水平。古城背街小巷提升“颜值”,充实“内涵”,成功“出圈”,正在成为吴地文化展示的“窗口”,吸引着无数年轻人的目光。
解读:着眼高水平保护,立足更大格局推进古城有机更新与活化利用,持续提升“江南文化”的影响力。2022年,姑苏区统筹好拆与保、新与旧、形与魂、迁与留、快与慢等辩证关系,建立并完善“法治护航、政府引领、企业运作、社会参与、专业支撑、数字赋能”的多元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古城保护利用姑苏路径。
2022年,姑苏区坚持把古城保护与更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古城保护更新纵深推进。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咨询会成功举办,古建老宅活化利用蓝皮书第二期、古桥资源绿皮书对外发布。“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深入实施,“数字孪生古城”基本成型,平江历史街区全面完成历史文化遗存信息展示工程,五个街坊传统民居信息完成全要素普查,八处文物建筑完成三维建模数字化保护,“苏周到—数字古城”栏目正式上线。32号街坊、桃花坞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五卅路子城片区开发、过云楼—怡园片区总体规划方案初步完成,唐寅故居遗址、文昌阁对外开放。城建博物馆正式开馆,紫芝园复刻落成,大型平江图砖雕亮相古城,第五届苏州国际设计周成功举办。姑苏区获评省文旅融合示范区、省文旅消费示范单位,平江历史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观前商业步行街获评省示范步行街,观前商圈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报告文学《家在古城》出版问世,《姑苏繁华图》特种邮票正式发行,《戤壁听书》首登国家“群星奖”舞台。
汇聚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推动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
镜头:2022年12月14日,姑苏智谷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项目举行签约启动仪式。该项目的启动,不仅标志着苏州工业园区和姑苏区国企战略合作项目的正式落地,更是两区携手共进,推动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有力实践。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占地约45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计划建设8栋产业研发楼宇。作为金阊新城推出的第二块M0新型产业用地,该项目以姑苏区首个TOD数字经济产业园为理念高标准打造,聚焦数字科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功能总部等重点产业,着力布局和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解读:着眼高质量发展,以都市经济为主攻方向孕育产业发展势能,持续提升转型升级的驱动力。2022年,姑苏区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存量挖潜,抢抓数字风口,系统盘活古建老宅、老旧厂房空间资源,推动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集约发展、永续发展的崭新道路。
经济是古城发展的活力。2022年,姑苏区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开局、承压回落、有效恢复、持续向好”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中见韧、加速回暖。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91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8亿元。全区落实国家、省、市惠企纾困政策,发布40条区级纾困措施,累计发放各类助企纾困资金3.3亿元;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成功举办C9联盟第二次联盟大会;苏创投、苏文投等六个新成立市属国企以及国科质检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落户,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37家、市级总部型企业5家;金普顿酒店、竹辉环宇荟盛大开业,M+金狮“校园里”等12个载体成功打造,中张家巷29号、秦宅等8个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全口径税收5000万元以上载体达到22个,闲置载体盘活率超90%。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联东U谷姑苏数字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工,金阊新城A、B地块及燃气大厦南侧部分地块顺利挂牌,积极布局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空间。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省双创、姑苏领军等创新创业人才入选人数创历年新高,热工研究院荣获中国专利银奖,拉瓦锡谷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
持续提升宜居乐居吸引力
均衡发展让群众“没有不满意”
镜头:“今天是老人的百岁寿诞,我们也沾沾老人的福气。”近日,家住清塘新村的回族老人金秀迎来了她的百岁生日。姑苏区人社局、虎丘街道清塘社区党委联合妇联、残联、统战以及“十元菜篮子”志愿者“儿女”一同为这位百岁老人祝寿。据悉,“十元菜篮子”志愿服务队是清塘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送菜小分队”,这个由36名阿姨组成的队伍一直坚持在特殊时期给社区困难群体送菜,还帮助他们做保洁、洗衣晾晒、配药等“民生小事”,切实将关怀送到居民的需求上、心坎里。
解读:着眼高品质生活,聚焦群众需求端获得感,做精做亮苏式生活典范,持续提升宜居乐居的吸引力。2022年,姑苏区准确把握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没有不满意”作为工作目标,积极打造有质感、有温度、有品位的苏式生活典范。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擦亮苏式教育、苏式颐养、吴门医派等金字招牌,高水平实现“民生七有”。全区聚焦群众就业创业、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日常需求,配齐配强公共服务网点,提升交通运行质态,让群众感受“家门口的幸福”“家门口的便利”。同时,将苏式美学和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工作领域,打造更有“江南风、文艺范、时尚感、烟火气”的城市风景,巩固天蓝、地净、水清宜居生态,着力彰显精致精美、优雅典雅的姑苏特质。
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2022年,姑苏区均衡发展民生事业,优化公共服务,办好为民实事。全市首创“家门口的人社服务站”工作模式,开展全链式就业帮扶,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5万个,其中大学生就业岗位1.3万个。累计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5117.8万元,惠及企业2.2万家、员工12万人。20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大儒实验小学及胥台、平齐、虎泉3所实验幼儿园正式启用,6所新校建设和3所百年老校改造项目如期完工。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改扩建工作全面完成,40家“为民药事服务站”设置到位。8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16个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完成,全市首家“养老+托育+卫生”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虚拟养老”服务实现全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覆盖,大公园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姑苏区实现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康等4个农贸市场改造、扩建项目完工。数字社区建设试点推进,新建群众“家门口”共享服务空间6个。推出10家“姑苏夜书房”,更新、新建全民健身路径93个,推动学校体育场地等各类设施向公众开放,文体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