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年之吴中区∣2022关于吴中区的6个“一号”新闻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我们这一年之吴中区∣2022关于吴中区的6个“一号”新闻

我们这一年之吴中区∣2022关于吴中区的6个“一号”新闻

盈盈碧水、脉脉青山,渺渺湖岛、点点风帆。

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吴中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禀赋独特,人文底蕴深厚,政务服务高效,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2022年以来,吴中区抢抓太湖生态岛、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三个一号”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东部经开区、中部高新区、西部度假区协同联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位列全国市辖区GEP百强区首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位、科技创新百强区第9位。

吴中区毗邻太湖,环太湖沿线散落分布着众多古镇、村落与老街,积淀深厚,不仅诞生了“百世兵家之师”孙武、“香山帮”鼻祖蒯祥等历史人物,更有着工艺技绝九州的舟山核雕、匠造巧夺天工的苏作工艺。

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吴中区,坐拥五分之四的太湖峰峦、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和五分之二的太湖岸线;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占江苏全省的8.1%,是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吴中区先后获评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我们这一年之吴中区∣2022关于吴中区的6个“一号”新闻

一号公路

“环太湖1号公路”开启奋力奔跑的一年

山光水色路为媒,万顷太湖分外美。2022年1月1日,苏州市吴中区“环太湖1号公路”品牌正式发布。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吴中拥有五分之二太湖岸线、五分之三太湖水域、五分之四太湖峰峦,被誉为太湖最美的地方。吴中区正式推出“环太湖1号公路”品牌,将太湖沿线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将山水风光、乡村风情、人文风貌有机融合,让“环太湖1号公路”成为太湖旅游的“颜值担当”,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环太湖1号公路”总长约186公里,主线西起古镇光福,途经太湖大桥、西山诸岛、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山景区,最后经滨湖大道至苏州湾太湖新城,将光福塔、香雪海、园博园、旺山等诸多吴中盛景串珠成链,将沿线古镇名村、产业资源连线成片,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珍珠链带”。

“环太湖1号公路”穿梭在吴中大地的青山绿水之间,不仅是一条湖滨观光大道,更是一条产业振兴之路。未来,“环太湖1号公路”还将成为一条幸福纽带,成为吴中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接下来,吴中区将通过新尚前卫的“1号导视”系统构建、湖山路园联动的“1号景观”体系构建、多元体验的“1号服务”系统构建,进一步做靓“环太湖1号公路”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突出影响力、塑造引导力、形成吸引力,助力吴中打造环太湖旅游休闲目的地和江南文化传播体验地。

一号荣誉

全国GEP百强,吴中摘得桂冠

GEP,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可理解为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维持人类生命的食物、淡水等物质产品,维持生态系统运行的调节服务,以及满足休闲游憩功能的文化服务,都属于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范畴:EPV——生态系统物质产品价值;ERV——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ECV——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将上述三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即可得出GEP的核算公式:GEP= EPV+ ERV+ ECV。

GEP是生态系统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大部分的产值总和。一言以蔽之,GEP就是以货币单位直观衡量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的工具。

吴中区荣获《全国县域/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研究报告2021》全国市辖区GEP百强名单第一名并于2022年蝉联了该项荣誉,佐证了该区在践行“两山”理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进程和加强全球合作等方面成绩突出。

摘得全国市辖区GEP百强名单的桂冠,是这个时代对吴中区扛起太湖保护责任、推动绿色发展的褒奖。做得多,说得少,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不搞政绩工程,为苏州和子孙后世谋福利——吴中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蹄疾而步稳。

一号产业

机器人产业:全国创新集聚第一区

2022年3月2日,总计15个、总投资83.8亿元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集群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吴中,同时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联盟揭牌成立,助力吴中打造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全国创新集群第一区。

7月1日,吴中经开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专场签约活动再一次开启,总投资超220亿元的75个项目签约落户吴中经开区,将进一步推动吴中产业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是吴中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吴中区的“一号产业”之一。作为面向未来培育发展的重大产业方向,吴中将大力度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倾力打造机器人产业全国创新集聚第一区。

以规划引领,为产业发展制定详细计划和路径,配套全方位的扶持政策,加快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沃土、创新创业高地。为此,吴中区连续出台《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推动吴中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提升发展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吴中区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平台509个,其中聚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的超过300家。诞生了一大批专业创新平台,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动能。

以机器人产业为中心,吴中区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同时积极融入苏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生态圈,通过推进产业链区域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吴中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

东部地区围绕东部产业更新示范区、吴淞江科技产业园、吴中综合保税区等高质量载体,打造一批以生产为主、研发为辅的现代化园区,推动全区制造业水平向高端迈进;

中部地区聚焦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旺山工业园、东太湖科技金融城等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总部集聚地、创新创业孵化地和软件研发高地,着力打造苏州新南城;

西部地区以度假区太湖科技产业园、木渎智慧工园、胥口胥江工业园、临湖高端装备科技产业园、东山精密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优质载体为基础,大力培育高端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应用企业,着力打造智能制造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集聚区。

未来,吴中将不断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力争到2025年培育、引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区级及以上领军人才企业600家以上,打造5个以上特色鲜明的机器人百亿级产业集聚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600亿元,成为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制造高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形成全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集聚第一区。

一号项目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规划出炉开工在即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项目建设工程规划批前公示。根据公式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园博园路南、环镇路西,总用地面积406677.6㎡,总建筑面积321660㎡,计容建筑面积299960.0㎡。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前茅。

2021年4月,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落户苏州市吴中区。据悉,在苏州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一所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

根据合作协议,将设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主干学科,以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体,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基础,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国家队”的高端引领作用,将优势科技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起点、少而精、广兼容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苏州市中医院和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以满足学校临床教学科研需求。

吴中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全面开工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积极谋划建设高端医药城,配合共建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成后,预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本、硕、博学生比例约为2:5:3,包含留学生人数500人。

我们这一年之吴中区∣2022关于吴中区的6个“一号”新闻

一号新城

发展太湖新城,打造世界级湖区

作为“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交汇点,太湖新城是苏州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将着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围绕太湖新城“产创城”高水平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市域统筹协调发展,苏州正加速推进两条连接两岸的穿湖隧道东太湖隧道和苏州湾隧道,并于2022年12月19日双双开工。

东太湖隧道线路起于吴中区规划旺山路五湖路交叉口,止于吴江区东太湖大道风清街交叉口,设计时速60km/h,双向六车道规模,项目线路总长6.80公里,其中隧道总长6.32公里,湖中段隧道4.74公里。施工总工期约36个月,建设资金由吴中区和吴江区按照所属区界分摊承担。

可以预见,东太湖隧道东接东太湖大道通过旺山路连接长江路南延,一路串联起多个板块,将大大加强吴江区与吴中区、中心城区等区域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全市跨区域路网,打通市域板块间的断头道路,为推进市域一体化、提升城市能级助力。

苏州湾隧道(635国道)工程位于苏州市西南部东太湖区域,是国家公路网规划635国道改线段的重要涉湖节点。项目北接吴中区东山大道南联吴江区230省道及吴江大道。隧道向西通过现有路网连接虎丘区、相城区,向东通过吴江大道衔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苏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向南连接湖州。

苏州湾隧道的建设对打通苏州市跨太湖交通节点,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支撑城市空间融合发展,推动“环太湖世界级湖区”“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号任务

风起太湖:30岁度假区正青春

30年前,作为全国首批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旅游度假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历经多轮区划调整,度假区管辖面积由成立之初的11.2平方公里扩大至268.97平方公里,下辖“三山一福地”:金庭镇、东山镇、光福镇和香山街道。太湖水域面积921.05平方公里,占全市太湖水域面积的55.7%,山林面积112.77平方公里,占全市的65.1%。

度假区的诞生,是苏州把城市发展目光投向太湖的一次重大决策,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一次重要的国家战略布局,历经30年的发展,古老的太湖正加速向现代城乡蝶变。

成立之初,度假区建设以突出“太湖山水、古吴文化、桥岛风光田园野趣、美食度假、游乐世界”等功能特色,构建一个“吃住度假区、游玩度假区”的大旅游格局。

到了本世纪20年代之初,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深入实施文旅+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太湖生态岛建设成为吴中区“一号任务”。2021年,《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正式施行。

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生态示范岛”正式落地,太湖生态岛自动驾驶车辆运营全面启动。自然资源部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落地生态岛,“苏州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在生态岛揭牌,首个替代性修复实例落地居山湾。

2022年10月28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创新发展大会在太湖之滨隆重举行,会上共计4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200亿元。

三十载只争朝夕。站在新起点的度假区,奋力绘就新时代最美“太湖画卷”,向下一个辉煌三十年加速迈进,必将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