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速读六合区政府工作报告
江苏
江苏 > 南京 > 政情 > 正文

聚焦两会!速读六合区政府工作报告

聚焦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图片

回顾2022

“六个突出”切实担起

“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

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更大力度稳增长促发展

图片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

深入落实国务院33条以及省市助企纾困等一揽子政策,强化政策“免申即享”、中小微企业“订单融资”法律服务等创新措施,累计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超22亿元、为历年新高。

多措并举稳固工业经济

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总数突破4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省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工业企业技术中心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软件信息服务业收入33亿元。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1000多亩。

全力以赴稳定内外需求

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等省市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7个市“双百工程”重点项目全部实施。签约项目投资总额530亿元,获市重大项目推进奖。限上社零、限上销售额分别增长7%、18%。外贸进出口增长9.1%。

突出创新驱动、科技赋能

持之以恒加快动能转换

图片

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六合科技创新港引入落地人才和产业化项目23个,由院士领衔的江苏省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六合,实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国家级科创载体增至4个。

创新主体实现新发展

成立六合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金,兑现载体认定、绩效评价等扶持资金5300多万元,惠及创新主体300多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增长30.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65家,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引进企业实现营收超过10亿元。7名人才入选省科技副总项目。

创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区科技局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表彰、是全省唯一一家区县级管理单位。连续6年被评为质量强市优秀工作区,实现市长质量奖、组织奖双项零的突破,六合区、六合经济开发区分别创成全省首批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区、示范园区。

突出城乡融合、内外兼修

精雕细琢提升功能品质

图片

基础配套不断完善

宁滁高速、328国道等省市重点交通工程全面开工,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5个先行段启动建设,出新改造市政道路6条、建成通车5条,完成农路提档升级、村组对外连接道路145公里,建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3公里,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名单。

城乡建设不断加快

雄州中心区开发建设提速推进,龙袍新城道路交通、市政配套等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扎实开展“美好家园”三年行动,雄州、龙池街道入选省农村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市对区垃圾分类考核列郊区组第一。新建高标准农田2.19万亩,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140个,夏秋粮种植面积、产量保持平稳增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平安农机”示范县、第一批“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全市唯一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模式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生态治理不断深化

坚决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涉及我区16件主办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新增造林、低效林改造近1000亩,修复湿地748亩、废弃露采矿山宕口409亩,城市绿化提升4.2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全市第一,国省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前列,金牛湖片区入选第二批全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国家试点全面展开。

突出培优补短、纾困解难

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

图片

兜底线加强社会保障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发放吸纳就业、公益性岗位、社保等补贴8900多万元,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79场、提供岗位7.57万个次,新增城镇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1.66万人次。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61户、老旧农房改善684户,新开工保障房78万平方米、建成1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棚改目标。

高质量发展教卫事业

龙湖小学鹭岛校区、龙瑞路幼儿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六合高级中学获评“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市级创建培育学校”,程桥高级中学升格为省四星级高中,六合高考再创新的佳绩。创成省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1家、省社区医院2家,获评省健康促进区。

全方位优化公共服务

“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个,马鞍街道大圣村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荣获省双拥模范区称号。茉莉花艺术团群文活动在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奖,《茉莉家乡》获省公共文化“五星工程奖”。马鞍街道司法所唐大林同志被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区法学会被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冶山街道四合墩社区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名单。

突出慎终如始、精准施策

严抓实管筑牢安全防线

图片

科学规范处置疫情

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新十条”措施要求,持续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应急准备,有力有序推进疫情处置、核酸筛查、疫苗接种、涉疫安全及服务保障等工作。

坚决守牢安全防线

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攻坚行动,扎实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等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治理自建房、消防燃气、危化品等领域安全隐患,139个省市督导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食品安全、电梯安全监管模式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广。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统筹做好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加大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经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力度,扫黑除恶工作成效满意率、网格知晓率、群众安全感均位居全市前列。

突出固本清源、凝心聚力

高效统筹增强履职水平

图片

进一步强思想提作风

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第一时间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议事决策规则。以高度政治自觉配合省委巡视各项工作开展,对巡视指出问题全面对照、主动认领、举一反三、抓好整改。

进一步强改革提效能

巩固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街镇集成改革成果,在全市率先出台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实施意见,国企改革三年任务顺利完成。扎实推进“不见面审批”等改革,落实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管理,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发布六批次66个应用场景,新增法人企业3782家、注册资本264亿元。建成全市第一个区级政务服务“合心意”云平台。

进一步强问效提质量

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79件、政协提案215件。围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民生实事等重点领域,对年度201项重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确保高效率推进、高标准完成。

谋划2023

紧扣六个“坚持不动摇”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六合新实践

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考核任务

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

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持续激活创新“主引擎”

积极稳妥推进六合科技创新港建设,支持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构建完善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

深入实施科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梯次成长、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8亿元。

做活人才“引育留用”文章,为创新发展汇才聚智。

持续深耕产业“主阵地”

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集群,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

全力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企业强信心、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加快培育一批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新增长点。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

持续做强园区“主战场”

六合经济开发区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切实增强产业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

六合高新区紧扣省级高新区创建目标,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资源。

数控机床产业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作、协同发展,聚力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街镇产业园区坚持规划引领、找准主攻方向,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坚持扩大内需不动摇

着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

抓项目建设促投入

围绕19个省市重大项目、138个区重点项目,落实全周期、全流程服务,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形成更多投资增长点。

抓招商引资增后劲

强化“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意识,以最好政策、最好资源、最好人才服务招商。

不断提高招商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实现在招大引强上的新突破。

紧跟关键节点,不断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账率、开工运营率。

抓消费恢复释潜力

丰富消费供给,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提振消费需求,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营造浓厚消费氛围。

优化消费环境,推动城市商圈、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提档升级。

坚持亲商安商不动摇

着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政策更集成发力更精准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确保公平高效足额落到每一个企业。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岗降本、融资增效、人才用工等企业关心关注问题,以有效措施、积极行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办事更便捷服务更高效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

畅通重大项目用地供地审批“绿色通道”,完善项目服务专员和“精准代办”服务机制,实现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常态化。

加快政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

加强南京都市圈政务服务合作,推进跨区域“一网通办”。

改革更深化开放更扩大

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努力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深入推进经济金融、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等领域改革,复制推广制度成果、成功案例。

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111”法治服务体系等品牌建设,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协调发展不动摇

着力推动城乡更高水平建设

优化城乡功能布局

强化“多规合一”,加快区、街镇两级规划体系建设,有序开展控详和专项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坚持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完善雄州中心区功能,稳步实施龙袍新城建设,引导街镇打造特色化新市镇。

服务保障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用地报批和项目推进,加快宁滁高速、宁盐高速等国省道建设,启动体育路等市政道路建设。

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分类推进老旧小区及危房系统整治,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保障居住安全。

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抓手,“一路一策”精细化实施背街小巷整治,营造干净整洁、安全高效、文明有序的城市面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牢牢扛起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契机,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贯通,不断提升“茉莉六合”等公用品牌带动作用。

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金牛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4A级景区创建。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稳步推进宅基地审批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

振兴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努力打造平安乡村、文明乡村、法治乡村。

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

着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污染防治再加力

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重点治气项目,全面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大滁河、八百河等重要河道巡查力度,持续巩固“消黑消劣”整治成效,加快建设美丽河湖。

深入开展建设用地污染地块治理,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严格落实“十年禁渔”,持续抓好沿江、沿滁流域联动共治、生态复绿。

环境监管再加强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格局,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

扎实开展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事项整改情况“回头看”,加大环境信访投诉处置力度。

绿色发展再提速

积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形成完整的政策配套和支撑体系。

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引导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绿色服务等低碳产业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六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不断增强群众节约、环保和生态意识。

坚持为民造福不动摇

着力推动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失业人员就业2500人、困难人员就业1500人。

继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收,不断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动态管理救助对象,有效落实救济救助、大病保险等托底政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做好风险处置和“保交楼”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

完成8.7万户液化气用户“报警铃”免费安装。

健全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优化城乡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复兴路初中、南师附中六合分校、南师大六合实验学校等重点项目,旭光路中学、励志高中建成投用。

深化健康六合建设,区中医院争创三级中医医院。

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进社区居家养老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化打造。

加快区博物馆内装布展及复兴桥体育中心建设。

构建和谐善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不断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

深化基层治理“一网五联”工作机制,搭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强化社会治安联防联控。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踏上新征程、奋进新目标,政府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持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讲政治、讲忠诚,持续筑牢信仰之基

坚持政治领航,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思想铸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对标对表,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高标准、严规范,扎实践行勤政之本

以法治为标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六合、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制度为准绳,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不断提升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以监督为制约,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敢担当、善作为,坚决扛起发展之责

“事不过夜”抓落实,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实现快发展。奋发有为求突破,聚焦聚力抓牢产业创新、项目建设,迎难而上解决困难矛盾、瓶颈制约,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善作善成出实效,围绕服务发展一线、服务群众一线、服务稳定一线,奋力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守纪律、守规矩,时刻绷紧清廉之弦

坚决扛起政府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始终以严的主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持勤俭节约,确保有限财力用到关键处。时刻保持高度警醒,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