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传说|董永与七仙女在西溪一带的传说
江苏
江苏 > 盐城 > 正文

西溪传说|董永与七仙女在西溪一带的传说

古镇西溪,从古到今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津津乐道,久传不衰。

古镇西南角有一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西汉末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

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清嘉庆《东台县志》也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所以说西溪是董永的故里。

按明《西溪镇志》载:“汉孝子董永,家贫挈父来兹依曹长者”。曹长者为汉时西溪镇八八六十四巨富之首,住地叫“曹家大院”。曹长者因膝下无子,决心出家并将室后宅建西广福寺。

传说董永家境十分贫寒,他从小就跟着帮工烧窑的父亲做泥罐,拾柴火,终年到头父子俩不是拾柴割草挖菜摸鱼,就是挖土取泥、做罐坯,烧泥罐来糊口度日。后来随父逃荒至西溪镇上,投身于曹长者门下帮佣,寄居在西广福寺后院的边房里,做短工。可时隔不久,父亲就不幸病故了。董永无力葬父,无法可想,泪如泉涌,只得卖身给曹长者做长工,得钱一万,买了一具棺材,一套葬服,一块墓地将父亲的尸骨安葬在镇东北角傅家舍“龙王庙”西侧。年轻的董永终日辛勤劳动,虽说食不饱腹,衣不遮体,但每逢父亲的忌日,总用节省下来的零钱买供品祭奠,董永的孝心深得人们称赞。

西溪镇上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西溪西南面有一村庄叫“鹤落抡”,相传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

董永卖身葬父的一片孝心传至天庭,感动了七仙女下凡,七仙女在西溪西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并在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

西溪西广福寺后曹长者家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营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 “缫丝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

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后,专门建了一座亭。当年九月亭建成,坚朴实得宜,亭的梁柱上还雕刻着水藻形的花纹。有个兴化人叫顾繁,在亭上作《缫丝井亭记》。

西溪传说|董永与七仙女在西溪一带的传说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西溪巡检刘文奎又在此修事作记。日本鬼子入侵东台前,井上还有凉亭,四脊翼角飞翘,如春燕凌空,轻盈欲飞;井旁石碑上有亭记,日军入侵后,亭毁井存。“缫丝井”昔有“董井寒泉”之誉,为何垛八景之一,现今是东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永和七仙女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的牛场养牛度日,后被人称为“金牛汪”,随后又回到“董家舍”,安居于“寒窑”,董永勤劳肯干,七仙女心灵手巧,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

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现为广山镇双鞋村)。

传说七仙女上了云端,仍放心不下拼命追赶竭力呼喊的董永,摸云下看,因摸与“摹”谐音,当地村庄由此得名“摹云庄”。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南,一井河北,造福西溪百姓,水作纪念。后人为怀念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为井取名“双钗井”,又名“金钗井”;为河取名“辞郎河”。辞郎河边有个村落,得名“辞郎庄”(今属广山镇)。七仙女告别董永凌云而去,后人在河上建“凤升桥”,俗称“南仓桥”(即今晏溪河上的牛桥,曾有西溪第一桥之称)。

西溪西南还有一条“肝肠河”,传说七仙女被抓上天庭后,玉皇大帝嫌弃她沾染了凡尘,遂命天神将她的肝肠掏出来,放入河中洗涤,故而得名“肝肠河”,又名“洗肠河”。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喝令送还人间,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咐董永前来领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头”(今在台南镇杜沈村)。

西溪传说|董永与七仙女在西溪一带的传说

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董永伫立之处便得名“殷庄”,今属广山镇。

董永死后,人们把他厚葬在镇上广福寺后。后人有感于董永的孝心,为其建“董孝贤祠”,“董永庙”,“忠孝祠”,祠内还供奉石刻董永画像,四时凭吊。董永与七仙女在西溪一带的传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