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作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扬州自古富庶繁荣。如今,这座千年水韵之城创新活力激涌、文旅交融共兴,正焕发出锐意进取的蓬勃生机。
1月15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大幕拉开,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清晰勾勒全省未来发展蓝图的同时,也为“扬州机遇”指明了奋进的方向。“好地方”扬州将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持续擦亮“三都”品牌,打造美丽江苏的扬州样板……一系列新期许让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扬州有了清晰的2023发展图景。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用创新跃升发展能级
晋时,王羲之以佳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寄予扬州诸多的期许——这里一定是人才济济。
针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着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更大力度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去年,扬州制定实施“科技创新10条”,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成立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扬州)服务中心、北京机电研究所扬州创新中心,出台“人才新政15条”,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29人,创新生态指数首次跻身长三角城市前十位。
坚持抓创新优环境,扬州让创新“关键变量”激活产业的“内生动能”。
2022年,扬州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372项,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2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服务业增加值超3500亿元。
接下来,扬州将持续深化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引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具体来看,加快中航系“两院一中心”、国汽轻量化研究院等平台建设;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各100项;办好“绿扬金凤”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打响“追梦来扬·州到爱才”人才品牌等。
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勤修内功,打造产业硬核实力;也离不开融入一体化,实现区域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合力。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宁镇扬等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促进江苏中轴崛起。
为此,扬州坚持在长三角一体化、“1+3”重点功能区等国省重大战略中定位和谋划自身发展。1月4日,张宝娟在扬州市“两会”上也明确表示,以产业创新带和合作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扬州要在竞合发展中集聚能量、提升能级。
来到2023年,扬州将突出交通互联,加快实施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仪禄高速一期、扬泰机场二期等;突出产业同链,主动对接上海、苏南,提升新能源、航空、数字经济等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突出科创共兴,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扬州)服务中心带动作用,布局设立“创新飞地”“离岸孵化器”,举办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
创新引领、产业兴旺,跨江融合、板块联动,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新扬州,正在加速蝶变升级。
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实现文旅共兴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但疫情以来,消费市场受到波动,消费信心受到一定影响。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指出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包括提振消费市场,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
过去一年,扬州新招引重大产业项目446个,10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均创历史新高;发放消费券超亿元,汽车、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18%、10%,瘦西湖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制定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号文件”和“1+1+N”助企纾困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170亿元。
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凭海跨江,拥湖枕河,江苏坐拥得天独厚的文化与旅游资源,正引导消费与文旅实现更加紧密地融合,推动线下重新点燃“烟火气”。
大运河原点城市,是扬州的代名词,“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被写入省“两会”报告。报告提出,打造新时代江苏文化标识,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响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系列会展品牌。
2022年,扬州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亮点纷呈: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并成功举办,扬州被授予“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板城市”;广泛评选推广“运河十二景”,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入选全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2个。
围绕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业界盛名,扬州正致力打造文脉彰显、文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放大“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品牌效应,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努力成为文化江苏、美丽江苏的靓丽窗口。
今年,扬州致力打响“千年运河·水韵扬州”品牌,深化“运河十二景”建设,积极实施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二期等项目;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运河三湾景区创建5A级景区;举办淮扬菜美食节、早茶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培育美食之都示范街区3个、示范店15家;办好“四季旺游”系列文旅活动,游客接待数、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10%以上。
文化繁荣、文旅共兴,扬州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生动演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让“诗和远方”交相辉映、绽放光芒。
生态宜居名城建设,延展幸福张力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更高标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为此,扬州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打造美丽江苏的“扬州样板”。
经过多年深耕,扬州“生态家底”日渐丰厚:完成953项列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5.7%,运河三湾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北湖湿地公园晋升“国家级”,7个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5项,获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5家;扬州作为全国唯一城市代表,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久久为功长留生态之美,扬州兼顾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同时,持续提高经济增长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绿色低碳成为美丽扬州的鲜明标签。
未来,扬州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蔚蓝扬州”“水美扬州”“净土扬州”建设,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持续开展绿杨城郭新扬州行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民生实事的落成让扬州人的幸福感更加充实。
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共同富裕,更富成效打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民生领域,过去一年,扬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5%,城镇新增就业约6万人;新改扩建幼儿园12所、中小学11所;建成市妇女儿童医院一期主体工程、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扬州将持续制定实施民生“1号文件”,更高水平实现“民生七有”,用心用情解决好教育、医疗、“一老一幼”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扬州在就业领域将培育充分就业示范社区70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在教育领域启动新改扩建幼儿园4所、中小学11所,支持扬州中学等重点高中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医疗领域深入实施健康扬州行动,启动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区、应急救援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改扩建等工程等。
绿色发展、美丽宜居,共同富裕、人民幸福,围绕“生态宜居名城建设”,扬州正在把市民的“愿望清单”铭刻成“幸福样本”,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