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苏州GDP总量超香港 深圳摘得第一工业城市的“王冠”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苏记|苏州GDP总量超香港 深圳摘得第一工业城市的“王冠”

2022年,苏州GDP达到23858.3亿元,历史性超越香港,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也位居前20名。

与火热的话题报道相比,苏州官方却较为低调。因为苏州在超越香港的同时,全球第一工业城市的“王冠”也被深圳摘走了。

2022年,苏州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4.1%。而深圳的增长率则是 7.0%,所以规上工业总产值就来到了 4.55 万亿的历史性高位,并且工业增加值超过 1.1万亿元,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规上工业产值比拼,从苏州领先深圳半个身位,变成现在深圳领先苏州一个身位。高手过招,分毫必争。

苏州、深圳,两个首字母缩写都是SZ 的城市,上演着跨板块跨区域的“双城记”。网上有一段很热的祝福语,“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有铠甲也有软肋,有勇敢的朋友,也有生逼的对手"。两个SZ,一个在南国的山海间激情洋溢,一个在江南的春天里大方若闲,她们是勇敢的朋友,也是牛逼的对手。

苏记|苏州GDP总量超香港 深圳摘得第一工业城市的“王冠”

抢走“王冠”的深圳,变中寻机

深圳一向很急切,这是性格使然。改革开放初期,刚“出生”的经济特区深圳,就“急不可耐”地奋力生长着,创造了3天造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种急切迅捷的基因一直伴随着深圳的发展之路,甚至熔铸到深圳人的骨子里,走路带风,办事果决,追求效率。

2023年伊始,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又忙碌了起来,集中承载了包括大利学装置、科研机构、高校等 24 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正在紧张有安装、联调联试、科研人员入驻。

1月29日深圳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并随后接续举办全市 11个区同步联办的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新开工项目共 266个,总投资约3295.3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约 535.6亿元。

连续两年位列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首位,深圳的发展速度和后劲都是令人吃惊的。2022 年,除了 3.24 万亿的地区生产总值和 4.55万亿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举世瞩目之外,另有三项核心指标充分显示了深圳令人“上头”的强大后劲。

一个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 1.3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提高到 41.1%。这个比例已经是非常高了,但更重要的是它在 GDP 总盘子里的比重提得更高了一 -也就是说,强者更强了。

一个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是 5.49%,换算一下就是 1779 亿--这保证了深圳在创新方面的充足营养。

一个是新增国家高新企业 2043 家,使国家高新企业总量达到了2.3万家- -这是深圳在高新技术生产力方面的阵容厚度。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一直以来,深圳市就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战略。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多次研究部署加快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工作,要求把工业空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加以保障,推动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提速,全方位夯实制造业家当。

孟书记所强调的“空间”,正在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软肋。说白了,就是土地不足,产业空间不足,这和深圳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对矛盾体。深圳面积1997 km²,约一半土地处于生态控制线内,城镇开发边界1190 km²,现状开发973.5 km²,开发强度达49%,实际可用于各类建设的增量用地接近耗尽,上限越来越逼近。

针对这个难题,深圳真是施展了浑身解数,出台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划定27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线,将稀缺的土地资源优先用于制造业,以刚性措施严守产业空间底线。这一举措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3年来,深圳产业用地供给规模保持了较大规模增长,2020、2021年、2022年全市产业用地供应量分别达203.4公顷、307.22公顷、468.5公顷。

此外为防止去工业化风险,深圳严控“工改商”“工改居”“工改M0”等行为,2022年,深圳开始规划建设连片的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

但无论无何,土地作为定量资源,遵循“零和”规则,无论怎么闪转腾挪,用完了就是用完了,不会有新的增量出来。

这也怪不得深圳。国内特大城市大部分都是以地级市为底子,而深圳却是以县域为基础,而这个县又是多山靠海,有近一半的土地是不可开发的。

横向发展受限,那就向上发展,向天空要空间,提出“工业上楼”计划,打造“垂直工厂”。

“工业上楼”也被称为“摩天工厂”“空中厂房”,通常指多层厂房,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创新和突破。“工业上楼”聚焦用地紧缺“痛点”,通过高强度、集约化开发,大幅提高厂房面积和亩产效益,是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升经济密度的突破口。这是深圳产业空间突围的一项创举,堪称“螺蛳壳里做道场”。

“工业上楼”对标全球、着眼长远、超前规划,配套完善生产生活生态、创新创业创投服务功能,打造符合产业生态要求的3.0升级版园区,是导入高端产业、吸引技术人才的关键。产业特征上转散为聚。“工业上楼”园区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定位,突出连片化、定制化产业空间特征,实现产业上下游就在上下楼。

“工业上楼”计划已经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力推的战略型计划,定下的目标是投入1万亿资金,每年新增2000万平米、五年增加1亿平方米优质经济厂房空间。

弯起腰冲刺跑,以超常规力度推动项目开工和投用,“工业上楼”彰显深圳速度。截至目前,全市第一批试点共有72个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4.2,厂房面积2306.5万平方米。

突破空间承载极限的深圳,依然以制造业立家的深圳,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8个未来产业、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加速布局,比亚迪深汕二期、华润微电子等6个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正式开工,中芯国际12英寸线、华星光电T7二期、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华为、比亚迪、大疆、迈瑞等一大批国际领军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景依然不可小觑。

勇“敢”苏州,“俯下身子”向前

一方面一笔带过GDP超越香港,另一方面却“俯下身子”,勇“敢”向前。春节后首个工作日,苏州召开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动员会暨作风建设大会,号召全市上下以“挑大梁”的自觉,更好扛起新使命,续写城市新荣光。

苏州真的不容易,2022年初的疫情突袭,苏州有一段时间成了“主战场”,江苏十二个兄弟及省外城市的白衣战士咸来支援,虽然最终战胜了疫情,赢得了“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的城市口碑,然后苏州也几乎失去了那个春天所带来的发展红利。

即便如此,苏州也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近2.4万亿元,而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板块昆山,更是实现GDP5006.7亿元,成为我国第一个GDP跨过5000亿台阶县域城市。

跨入新的一年,踏上新的征程,苏州誓要找回失去的春天,弥补不曾起舞的三年。

苏州的新春之舞,发力点全在产业创新集群,舞之“灵魂”,全在一个“敢”字。55条助企纾困减负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是轻盈的舞曲。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苏州的长板恰好是制造业,2022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6万亿元,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涵盖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类和491个工业小类。苏州的发展战略很明确,这就是我的铠甲和利剑,聚焦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四链融合”,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苏州的核心抓手就是集群化发展,打造规模宏大、集群发展、拥有整体竞争优势的产业创新集群。然而产业创新集群最核心的并不是简简单单把产业相同的相近的相似的归为一类,而是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迭代式升级、集群式创新等一系列“操作”推动整个产业的能级提升,始终走在工业现代化的最前沿。长期的积累和升级,才夯实了自己的制造业优势,让苏州成为了我国制造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并在纳米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许多领域都处于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是苏州首个跨入万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近百万人,2022年产业规模达12819.7亿元,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先进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产业规模达10578亿元,在最具优势的三个细分领域,诞生了全市“唯三”的世界500强企业——恒力、盛虹、沙钢。

而2022年产业规模达13777.4亿元、企业超万家的装备制造业,拥有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智能车联网、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和新能源等千亿级产业,正在依靠智能化、数字化,发力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光子等“未来产业”,以更强劲的动力和更轻盈的步伐向产业塔尖攀登。

生物医药作为苏州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中的后起之秀和苏州举全市之力发展的“一号产业”,经过多年深耕,产业规模加速扩张,研发创新实力持续增强,已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正从“高原”向“高峰”攀登,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2188 亿元,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回看四大产业集群发展、进化之路,我们发现贯穿其中的一种气质,一种强大禀赋,那就是“敢”字。

勇敢,无所畏惧,

强目标感,强使命感,

强行动力,强容错性。

敢为。许多人记得,40年前当昆山想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时候,面对自己0的产业基础和千头万绪的产业链条,直接“逆向思维”拆解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零部件一个零部件地进行“打通关”式招商。这才有了今日笔记本电脑生产规模占全球三分之一的“江湖地位”。

敢试错。1984年至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我国沿海12个城市设立14个国家级开发区,用来对外大力招商引资。但其中没有昆山。但是昆山知道,这是个“好东西”。那就索性大着胆子自己搞,“ 偷偷搞工业小区”,通过自筹、贷款、征收土地开发费等筹集1200多万元,“逆天改命”。第一个投资考察的日本企业看着“经开区”大片的庄稼地说,“ 三个月这里路修好,我就在这里投资办厂 ”。于是昆山咬着牙掏光底裤把路如期修好,招来了江苏省第一家外企。

敢争。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事”有这么回事,但在工业园区前面加了“苏州”二字,落地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是“争”来的。当初充满了不确定性,是在和上海合作未果后,苏州主动出击,在著名的古典园林网师园“小姐楼”,定下了一世因缘。

敢拼。1992年,一穷二白、被戏称为苏南边角料的张家港提出“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的目标,没人认为它能做成。但是,张家港用一种敢闯敢干、志在必得的张家港精神,把大话真变成了现实,成为全国百强县“铁打三甲”之一。

敢干。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是几乎从零开始,“干”出来的。2008年左右,苏州就开始布局生物医药。但彼时的苏州,没有大的药厂,没有人才聚集,产业基础薄弱至极。为了能够在生物医药上做出成绩,苏州政府与产业各方通过会议的方式来打造人才聚集、产业聚集的氛围,苏州就是通过这一场场会议积累,沉淀了最初的产业和人才氛围。

今年以来,江苏省委在全省贯彻和推进“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作风建设。“四敢”精神,高度概括了苏州一路走来的精神气质,也和苏州“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所包含的精神内涵高度契合,如今,更成为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苏州,奋进新征程、践行新使命的澎湃动力。

撰文:邱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