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潮逐浪高丨扬州以“三个名城”发力中国式现代化“奋进年”
江苏
江苏 > 扬州 > 正文

心潮逐浪高丨扬州以“三个名城”发力中国式现代化“奋进年”

作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扬州自古富庶繁荣。如今,这座千年水韵之城创新活力激涌、文旅交融共兴,正迸发出锐意进取的蓬勃生机。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大幕拉开,政府工作报告在清晰勾勒未来发展蓝图的同时,也为“扬州机遇”指明了奋进的方向。“好地方”扬州将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持续擦亮“三都”品牌,打造美丽江苏的扬州样板……一系列新期许让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扬州,有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指引着城市的未来。

2月15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在2022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扬州以57.47的创新指数位列全国第30位,江苏省第6位。

亮眼“成绩单”背后,折射出扬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创新要效益,以科技促发展,不断提升创新服务体系效能,切实发挥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过去一年,扬州在创新指标“进”的趋势持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定报数达198.4亿元,同比增长16.4%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8件,同比增长17.3%,扬州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创新主体“增”的势头持续强劲,全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获批712家、累计数达1774家,入库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940家……

坚持抓创新优环境,扬州让创新“关键变量”激活产业的“内生动能”。2022年,扬州首次发布扬州市创新型企业50强榜单,并陆续出台“科技10条”“人才15条”“知识产权17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10条”及相关实施细则,持续优化在揭榜挂帅、产才对接、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政策措施,全年科技贷款金额超10亿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持续释放创新创业的活力,营造宜创宜业的良好氛围。

而聚焦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元素频现,其中提到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锚定新目标,今年扬州将突出交通互联,加快实施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仪禄高速一期、扬泰机场二期等;突出产业同链,主动对接上海、苏南,提升新能源、航空、数字经济等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突出科创共兴,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扬州)服务中心带动作用,布局设立“创新飞地”“离岸孵化器”,举办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

创新引领、产业兴旺,跨江融合、板块联动,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新扬州,正在加速蝶变升级。

心潮逐浪高丨扬州以“三个名城”发力中国式现代化“奋进年”

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奏响文旅发展最强音

大运河原点城市,是扬州的代名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扬州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亮点纷呈: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并成功举办,扬州被授予“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板城市”;广泛评选推广“运河十二景”,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入选全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2个。

围绕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业界盛名,扬州正致力打造文脉彰显、文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放大“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品牌效应,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努力成为文化江苏、美丽江苏的靓丽窗口。

今年,扬州致力打响“千年运河·水韵扬州”品牌,深化“运河十二景”建设,积极实施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二期等项目;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运河三湾景区创建5A级景区;举办淮扬菜美食节、早茶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培育美食之都示范街区3个、示范店15家;办好“四季旺游”系列文旅活动,游客接待数、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10%以上。

文化繁荣、文旅共兴,扬州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生动演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让“诗和远方”交相辉映、绽放光芒。

心潮逐浪高丨扬州以“三个名城”发力中国式现代化“奋进年”

生态宜居名城建设,

绘就“幸福底色”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为此,扬州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打造美丽江苏的“扬州样板”。

经过多年深耕,扬州“生态家底”日渐丰厚:完成953项列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5.7%,运河三湾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北湖湿地公园晋升“国家级”,7个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5项,获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5家;扬州作为全国唯一城市代表,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久久为功长留生态之美,扬州兼顾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同时,持续提高经济增长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绿色低碳成为美丽扬州的鲜明标签。

未来,扬州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蔚蓝扬州”“水美扬州”“净土扬州”建设,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持续开展绿杨城郭新扬州行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民生实事的落成让扬州人的幸福感更加充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民生”。聚焦民生领域,过去一年,扬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5%,城镇新增就业约6万人;新改扩建幼儿园12所、中小学11所;建成市妇女儿童医院一期主体工程、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扬州将持续制定实施民生“1号文件”,更高水平实现“民生七有”,用心用情解决好教育、医疗、“一老一幼”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扬州在就业领域将培育充分就业示范社区70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在教育领域启动新改扩建幼儿园4所、中小学11所,支持扬州中学等重点高中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医疗领域深入实施健康扬州行动,启动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区、应急救援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改扩建等工程等。

绿色发展、美丽宜居,共同富裕、人民幸福,围绕“生态宜居名城建设”,扬州正在把市民的“愿望清单”铭刻成“幸福样本”,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