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苏州市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暨昆山“澄淀”片区规划发布和项目路演活动在昆山旅游度假区举行。《昆山“澄淀”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将打造以淀山湖镇、周庄镇、锦溪镇三个古镇为核心,六个特色乡村为组团共同发展的乡村建设新模式。
所谓“澄淀”就是澄湖和淀山湖的合称,这是苏州东南方向上的两个大的湖泊,也是苏州和上海之间的两个湖泊,其中淀山湖是上海和苏州的界湖,而澄湖则是苏州“四角山水”城市生态结构东南绿楔上的重要水体。
澄湖,又称陈湖、沉湖,位于苏州城东南15千米,水域面积约6万亩左右,处在今苏州吴中区、吴江区和昆山市三地交界处,是太湖平原上的一个中型湖泊。淀山湖又名薛淀湖,是一个综合性功能的中型湖泊,位于沪苏交界,分属江苏省昆山市和上海市青浦区,湖泊总面积62平方千米,其中昆山境内13.99平方千米。
如果自淀山湖向西北苏州方向看去,一连串的汪洋荡、长白荡、明镜荡等湖荡水体和苏州东南方向大湖澄湖相连,这一组湖泊如珍珠项链一般串联起淀山湖和澄湖。
如果一个人从苏州古城环城河乘船出发去看淀山湖镇的千年古银杏,则有一条紧挨着上述湖泊“项链”的平行水道通达,即从苏州南门出发,从苏州古城西南角蛇门向南走老运河进入苏申外港,经白蚬湖,再过急水港便到了淀山湖。
这条水道+湖泊项链,沟通“澄淀”,长约百里。有河港湖荡,有绿树青草,有五彩田野,有鱼米之乡,有古镇水乡,满眼青绿,诗情画意。
这是一条百里青绿画廊,串联起淀山湖镇、锦溪、周庄、同里、甪直一系列江南古镇的地脉人文,是一条独特生态+人文走廊,也是独属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宏大叙事。
百里青绿,人文走廊
甪直位于澄湖北岸,古称“甫里”,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与苏州古城同龄,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古镇以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而著称,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之称。
古镇里,九条古街与河港平行而筑,纵横交错,41座宋、元、明、清的古桥联袂相连。由此,甪直古镇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古桥梁博物馆”。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穿上水乡服饰的甪直“小娘鱼”,尽显端庄气质,漫步于风格各异的古桥,成为古镇中一道行走的风景线。
桥下清澈的河水,碧波微澜,缱绻开无限柔情。河道两旁是精美的缆船石雕驳岸,这也是古镇辉煌历史的写照。尝一口色泽红亮、晶莹透明的甪直萝卜,看一段别具韵味、翩翩起舞的甪直连厢,然后前往甪直码头,乘一叶轻舟离岸。
悠悠荡荡便来到了沈从文笔下的“沉睡的少女”——锦溪。在这里尘世的喧嚣不曾留下任何痕迹,只有在怀古的梦境中才存在的静谧。此地恰如其名,夹岸桃李缤纷,晨霞夕辉,满溪跃金,灿烂若锦带一般。
撑一支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细数一座座古桥从船顶滑过,品读有着“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只窑”之称的锦溪桥文化,拱桥、廊桥、石桥、木桥,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这里的桥大多是明清时期建造的,虽历经数百年,桥上的碑记、桥联、花纹仍然清晰可见。
听着关于宋朝陈妃的古老爱情故事,再尝一口十里飘香的陈妃玉液,便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江南风情。
旖旎妙景,如诗如画。小舟南下便抵达澄湖南岸的同里古镇。远离苏州城的苏州园林是什么样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同里的退思园简远疏朗,意趣兼备。
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 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后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默默深宅,铭记曲曲动人的婉歌;静静河水,淘尽斑驳沧桑的岁月。同里曾名“富土”,宋代将“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虽出自“富土”,这里却没有被商业化侵蚀而变得喧闹急躁。
同里的水体可连接到白蚬湖,流淌的活水像一位恬淡的老者,将旧日的故事娓娓道来。
40年前(1982年)的一个夏日,天刚蒙蒙亮。两个年轻的画家,在苏州南门的轮船码头搭上小火轮,从苏州古城西南角蛇门向南走老运河进入苏申外港,穿过白蚬湖到了急水港便来到周庄的码头。这两个人,一个是“发现周庄第一人”杨明义,一个是“把周庄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陈逸飞。
周庄内,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便联袂而筑,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十分别致,这就是双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小船在桥洞中穿梭,老人在桥上小憩,农妇在桥畔浣纱,其乐融融,其景美妙,其韵若神。当一条小船缓缓向双桥驶来时,陈逸飞便捕捉到了这一瞬间,创作出了那张脍炙人口的《故乡的回忆》,这幅作品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买下后又于1985年作为礼物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使他的名字和周庄的名字享誉全球。
如果再向东走8公里,便可直通淀山湖。在淀山湖的东北角有着一个向着湖内伸出的半岛——淀山湖镇的金家庄。这里昔日曾被誉为“江南第一庄”,三面环湖、临水成街、骑楼林立、炊烟四起。各式水桥和缆船石的精致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知名的古镇。
在淀山湖环湖大道靠近金家庄的地方,有两株古银杏,一株达700多年,另一株也已有400年树龄。晨晖日暮,世事变迁,依然傲然淀山湖畔,枝叶舒展,初冬时,金黄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动人、别样惊艳。
从澄湖到淀山湖,天青、嫩绿、葱绿、黛绿、碧色,不同层次的绿意绵延百里,写尽江南的风雅清逸。真山真水真景色,这条“百里青绿画廊”串联起江南水乡最生动的地脉人文。一叶轻舟,满载一船诗情画意,收获一日惬意浪漫。何其美好!
以好风景促新经济
山水连成了片,规划也连成片了。去年的《澄湖地区协同发展规划》,今年的《昆山“澄淀”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和此前国务院批复公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上海到苏州之间实现了无缝衔接,以“百里青绿画廊”为轴的沪苏间成片生态绿色涵养带呼之欲出。
沪苏不仅同城,亦同“乡”。上海—昆山—苏州,不仅仅是一条技术含量极高的科技走廊,也是一条“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生态“画廊”。在寸土寸金的世界级制造业高地,涵养这么一大片生态区域,苏州向世界表态:我们不仅仅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要生态人文的高质量保护。
在《昆山“澄淀”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发布会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指出,要高水平保护文化生态资源,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保留“古”的味道,注重延续乡村脉络肌理、江南水乡风貌,将古村、老街、古建等建档立册、重点保护,充分展现水乡聚落形态和“十里不同风”的地域文化特色,厚植乡土生命力、焕发农村新活力。做优“水”的文章,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健全“一湖一策”保护机制,真正擦亮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底色。
而早在去年年底,苏州市出台《澄湖地区协同发展规划》,提出将充分发挥澄湖地区生态、农业和文化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澄湖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澄湖周边的周庄、锦溪、同里、甪直四镇高质量协同发展,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样板区、生态价值转换先行区、农文旅联动发展示范区和市域一体化协同发展试验区。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批复公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格局,尊重水体自然分布规律,以淀山湖、元荡为主体的世界湖区和水源涵养区为生态绿心,建设多层级清水绿廊。该“规划”将昆山市淀山湖镇、周庄镇和锦溪镇纳入了示范区协调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澄湖地区协同发展规划》和《昆山“澄淀”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共同呈现了这样一幅未来图景,水清、岸绿、景美,依托优美的风光、人文底蕴、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同时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创新链产业链。
以好风景促进新经济,“百里青绿画廊”沿岸的集镇均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宜人的自然风光,因此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塑造江南文化品牌,完善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满眼青绿的江南画卷令人心驰神往。流动清澈的水就是江南的灵气,在不久的将来,在波光荡漾中,一叶扁舟穿梭“澄淀”两湖,看春来江水绿如蓝,道一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怎不忆江南。”
撰文:邱如明 李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