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丨新晋“网红”南京,凭什么这么火?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苏记丨新晋“网红”南京,凭什么这么火?

图片

从“春到梅花山”到南林大校园迎来赏樱市民,从冬日手捧梅花糕到排长龙购买时令青团的游客,三月“倒春寒”的南京城是火热的。

人潮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复苏,也令南京一跃成为“网红城市”。随着新需求、新场景、新业态的不断迸发,南京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愈发清晰可见。

锁定“流量密码”

南京林业大学发出春天的邀请:15日起校园向社会公众开放,诚邀校友、学生家长、市民朋友到校观赏樱花。

阔别三年,那些藏在南京校园的限定春景,也因校门的打开,与市民们见面。

当人们还在讨论南京信号灯的“大头特效”时,南京地铁会以乘客因手机外放收罚单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网友祈求全国推广的同时,也为南京带来了不少流量。

南京地铁公布的客运量数据显示,从2月18日至3月12日,南京地铁已连续4周周末单日客运量突破300万人,带动南京各大商圈人流旺盛、消费蓬勃。

地铁上人来人往,目的地不同,每位游客心中的打卡地也不同,或许是科巷网红菜场的烟火气,或许是一杯茶颜悦色的魅力,亦或是颐和路的半部民国史。

一句“好多人啊”,就概括了南京大街小巷的人潮。

南京大排档、鸡鸣汤包、小郑酥烧饼、七家湾牛肉锅贴……这些老网红经过迭代,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也有不少人认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餐饮业将迎来店铺小型化、装修简约化、产品特色化的“小店时代”。

随着近年来南京本土自媒体及社交媒体的崛起,带动南京的线上曝光度增加,独特的城市特质也不断增强。归功于自媒体平台频频发力,“小店经济”实现逆袭。那些刷爆全网的南京小店美食,在周末动辄排队个把小时。

流量是一方面,南京出台了“小店计划”,通过引流聚气、数字升级、降本增效、便民服务、示范引领五个方面,鼓励小店发展,勾勒寻常烟火气里的美好。目前已惠及10余万家城市小店,全市消费市场已恢复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文旅市场再现蓬勃活力,南京玩出了新花样。3月16日,“南京消费地图”在南京消费发布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吃住行游购娱一“图”搞定。南京还率先在文旅消费场景试点应用数字人民币,在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片区、牛首山多地,游客可以感受数字人民币的方便与快捷。

图片

消费新风尚点亮城市文旅

“你说一句春不晚,我就挤死在江南”,网友们的诙谐改编道出了南京火爆的旅游业。从根本上说,作为新兴媒介,短视频的传播特质造就了“网红城市”。

当然,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动态的,不只存在于某个视频、某个“安利贴”里。

图片

最近在网络上走红的土城头道口,因火车穿行城区的独特景观,吸引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也有不少南京市民表示,火的不明不白的,本来上班就堵,现在更要提早出门了。

南京成为“网红城市”后,到处都成了打卡点。

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很多人对于南京的第一印象始于先锋书店。

除了周一,早上九点前的南京博物院门口永远排着长龙;音乐台的鸽子都“吃撑了”;晚上十点的夜市新秀下马坊夜市水泄不通……这些原来只有在寒暑假才能看到的场景,已然变成日常。

“吃住行游购娱”,说到底,年轻人越来越愿意为高品质的“体验型产品”买单。商旅文深度融合引领消费新风尚的当下,南京也在探求破题之法。

图片

文学之都赋能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南京发起文化“小店计划”,为实体书店、文创商店、影院小店、剧院小店、文博小店、艺术手作工作室等文化小店“加油添薪”,让文化浸润人心。

此外,以沉浸式娱乐等为代表的沉浸式体验产业为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方向,利用“沉浸+”亦能为文商旅赋能。

芒果MCITY选址南京并悄然装修,芒果系强势的进驻,似乎为已然内卷的南京沉浸式实景娱乐空间再添一把火。

今年人气火爆的秦淮灯会,也在“沉浸式”上面做足文章。游客赏灯观景的同时,还能走进汉服体验馆,穿越千年。灯会期间,夫子庙景区还将常态化举办上元市集等“行进时观景+沉浸式体验”活动,游客可观看古戏法表演,参与非遗互动,体验沉浸式夫子庙实景剧,品舌尖上的上元市集,融入NPC与夫子庙景色之中。

小众景点不再小众,热门景区永远火热,这是属于南京的2023。

总要来趟南京吧,在烟雨江南,赴你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