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师郭卫星办画展  艺评家撰文称道“难能可贵”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南京教师郭卫星办画展 艺评家撰文称道“难能可贵”

2023年4月4日,《郭卫星山水画展》在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初见•知旅共同体书店展出。作画人郭卫星系当地资深教育工作者,所展出的近40幅山水画,皆为他利用教学之余时间创作的,是个人多年业余绘画成果的一次检阅。前往观展的文艺评论家张澜涛先生撰文《侧峰构图见美感——郭卫星先生水墨山水画简评》,对其作品畅抒己见。

郭老师出生在溧水农村,从小爱好画画,由于他当年考取的是师范学校,未能进入专业美院学习深造。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他利用师范学校上美术课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绘画方面的知识,为他毕业后利用工作之余画画打下了基础,从而使他的爱好派上了用场。

郭卫星画作。

郭卫星画作。

参观郭老师的山水画展,初步感觉他的素描基础比较好,下功夫临摹过元代黄公望、倪云林、王蒙;明代唐伯虎、沈周、仇英;清代八大山人、石涛、龚贤等名家的山水画,初步掌握了披麻皴、解索皴、云卷皴等山石文理的构图技法,同时笔墨的枯湿浓淡在他的水墨山水画中也有比较好的运用,画出了峰峦耸立,林木点缀,以及飞瀑流泉、浓淡相宜、起伏有致等山体的形态特征。

我在跟郭老师的交流中得知,由于他教学工作繁忙,少有时间深入名山大川写生采风,只能借助于对家乡山水的印象,或是在节假日陪同家人在南京周边旅游时,通过用心观察,把景区内山水林木的特点记在心里,于日后创作时融汇在他的水墨山水构图中。他说:“脑海里有山,方能有笔下线条勾勒的形。”郭老师大部分山水画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绘制出来的。

郭老师的水墨山水画,无论横幅还是立轴,其尺幅最大为四尺宣,小尺幅的画只有四尺宣对开或三分之一那么大,但每幅画都凝聚着他创作的辛劳与付出:张张画的精细工整,线条流畅自然,晕染层次清晰,结构紧密,松弛有度,山的灵动与秀丽,在他笔下都能领略到生机勃发的展示。

侧峰构图见美感。选择侧峰构图,是郭老师比较喜爱的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投影方式。这就好比摄影的特写镜头,把山石构造放大以后,采取何种皴法画山画树画水,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苏东坡有诗言在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从侧面看山看到的是座座峰峦的巍然屹立,所谓的巉岩峭壁、壁立千仞,亦为侧峰视觉观感的呈现。还有就是侧峰构图所使用的披麻皴、解索皴、卷云皴等技法,都在郭老师掌握的范围,用起来得心应手,把主体的轮廓线勾勒出来,用水墨色彩的深浅作层次性晕染,就能使山的灵动感呼之欲出,而且具有立体感,更能真实地体现山体千变万化的美感。

张澜涛(左)与郭卫星观画交流。

张澜涛(左)与郭卫星观画交流。

所以说,在宣纸上造山,不是一件容易事。由此亦可见,郭老师在创作上下了很多功夫,否则,山的侧峰的巍峨矗立,以及峰峦的不尽相同,是难见端倪的。

郭老师不少水墨山水画画得颇见功夫,尤其是《空山新雨》《石宝寨》《红色丰碑延安》《春潮雨急》《东旺南坡》等水墨山水画,可称是他的精品之作,用水墨勾皴点染,以粗阔扭曲的线条辅之以干湿与浓淡的变化,使岩石的纹理与树木的葱茏景象,跃然于画面之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郭老师作为非职业画家的教育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践行自己的绘画爱好,能把水墨山水画画出如此的面貌与水准,实属难能可贵。衷心祝福郭老师的水墨山水画展大获成功!

(文图整理 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