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丨南京马拉松,一场跑起来的经济角逐战
江苏
江苏 > 南京 > 政情 > 正文

苏记丨南京马拉松,一场跑起来的经济角逐战

苏记丨南京马拉松,一场跑起来的经济角逐战

跑一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于城市而言,马拉松是一张向外界展现城市精气神的名片。

对于南京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来说,马拉松赛事更是意义非凡。南京与马拉松的渊源颇深,1957年11月24日,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在南京举办。当年,南京医生夏启宇第一位冲刺过线,创下新中国首场马拉松比赛纪录。66年过去,94岁高龄的夏启宇还珍藏着当年的获奖证书,上面清晰记录着“2小时52分40秒”的成绩。

草长莺飞、拾花酿春。今年是疫散花开的第一个春天,也是马拉松赛事全面复苏的起点。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来,每一场比赛、每一次奔跑,都见证着这座城市拔节向上、青春活力的发展律动。

苏记丨南京马拉松,一场跑起来的经济角逐战

亮点频现,跑出地方特色

作为六朝古都和文化名城,南京每年的马拉松赛事都不少,今年赛事尤盛且亮点频现。在路线设计上,关注城市特点和地域特色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3月19日,南京浦口女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今年浦口区升级“浦口女马”为“浦口马拉松”,既保留了甜蜜跑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又保持了全国最高级别女子半程锦标赛专业水准。在路线设计上,结合浦口有山有水的资源优势,以自然、绿色、生态为关键词的马拉松赛道,在展现长江北岸生态风光的同时,也为跑者带来返“浦”归真的体验。

3月26日完赛的南京溧水半程马拉松,被称为又美又“虐”又甜的马拉松赛事。一步一景的生态赛道令人叹为观止,森林公园里独特的自然地形也为溧马增添了难度。溧水作为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以草莓为补给的赛事特色,让越来越多的跑者来到溧水参加这场“草莓马”。

4月9日开跑的南京江宁大学城半程马拉松,赛道设计兼具城市、山地风光,途径1957年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终点、理想之门、南京生命科技小镇和金陵科技学院等江宁大学城标志性地点,国家级风景区与科创载体交相辉映。更具特色的是,赛道穿越很多高校,跑者可以畅享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让这场赛事兼具了科技与创新、青春与活力。

9日当天开跑的还有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途经南京大学、南大科学园、栖霞高新园区的一条生态跑道串起了辖区公园和院校,21公里赛程展示了仙林山水城林、书香校园的独特风光,已成为天南海北跑者的“心头好”。

一直以来,“仙马”凭借独特的赛道、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赛事保障,获得较高人气和口碑。2021年更是被“世界田径”正式列为标牌赛事,跻身“世界级”赛事。不少网友在看到“仙马”预告后纷纷留言:“终于等到仙马!”

4月16日即将举行的南京江岛半程马拉松,路线环江岛设计,途经南京眼步行桥、长江江豚科教中心、科创中心樱花林、小垦丁灯塔、大江侧粉黛花海等网红打卡点,让跑者既能感悟长江文化,又能饱览江岛风光。最大的特点是规避了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实现“交通零干扰”,同时也满足跑友日常跑步锻炼的需求。

举办超万人的文体活动,背后展现的是城市发展的“硬核”实力。

近年来,南京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在全省首批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3.93平方米,位列全省第一。由于成功举办过多项世界级体育赛事,南京的体育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英国权威体育市场情报研究和数据服务机构SPORTCAL发布的全球体育影响力百强城市榜单中,南京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位。

苏记丨南京马拉松,一场跑起来的经济角逐战

马拉松激活“跑经济”

由于能快速聚集人气,举办马拉松赛事于各地而言不仅仅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体育名片”,也是推动地区文旅消费的有力抓手。南京各地将马拉松赛事与本区特色产业相结合,让马拉松跑出了“含金量”。

在南京浦口马拉松赛前,浦口区在旅游集散中心布局多个农创展位、赞助商展位、户外潮流展位和文创非遗展位,同时印发浦口春季旅游护照,发放近5万张旅游景点免费门票,促进文旅消费。

溧水区将赛事与本区的特色草莓产业结合,从赛道7.5公里处开始,每隔2.5公里便设置一个草莓补给站,选手们可以“无限量”品尝香甜可口的草莓。与此同时,溧马还通过举办草莓主题赛道氛围布置、草莓集市、草莓文创等系列活动,将“草莓马”打造为网红标签,跑出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好势头。

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秀美的山水资源,江宁区将马拉松赛事打造成一场美食、文创之旅。在完赛补给区,组委会专门设置的青春集市嘉年华集中展示了雨花茶制作技艺、皮影戏、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等江宁非遗文创,牛首山、园博园等景区文创,陆郎茶干等江宁特色美食以及特色农产品、大学城创意产品等,将一场体育赛事铺展成展现江宁独特魅力的大舞台。

江岛半程马拉松创新了办赛理念,在赛事期间通过举办一系列产业对接会、招商推介会、互动交流会,向全球客商介绍建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产业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来“建功立业”。

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马拉松带有明显的国际化、时尚化、年轻化以及社交化属性,体育赛事与自然人文资源的融合将产生巨大的引流作用,从而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增长,这不仅对当地的文商旅消费市场有着立竿见影的拉动,更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当地影响力。

苏记丨南京马拉松,一场跑起来的经济角逐战

“马拉松热”背后的“冷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今年3月,南京发布《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到2025年,南京将基本建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4%;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0%以上。

这样的目标和趋势,意味着“全民健身马拉松”的规模将越来越大,也意味着它拥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带动庞大的市场。

近年来,由于马拉松背后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这块奔跑的“蛋糕”备受追捧,但背后的统筹组织、安全保障、赛事管理等环节暴露的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随着马拉松赛事的“喷涌式”复苏,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整体赛事组织安排以及区域协调与合作能力,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正在“跑”起来的马拉松,成为城市经济稳步复苏的缩影。各地抢抓“跑马经济”,借马拉松赛事吸引人气、增加流量、带动消费无可厚非,但也要避免盲目追求“跑马经济”效应,严把赛事审批、管理资质的入口关。长此以往,才能真正实现“跑一场马,爱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