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
北京证券交易所
伴随着清脆的开市钟声敲响
徐州中煤百甲重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百甲科技”)
在北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成为徐州第14家上市公司
也是徐州高新区第5家
2023年第一家上市公司
10年左右的时间,徐州高新区已先后有云意电气、五洋停车、江苏华辰、格利尔、百甲科技5家本土民营企业成长为A股上市公司,在苏中、苏北高新区中位列第一。这些公司上市以来,业绩持续保持稳步增长,涌现了“国内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第一股”、“国内领先的智能停车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商”、“国内领先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等,“徐州高新区板块”成为我省资本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为发展阶段的徐州高新区
诸多资源条件并无突出优势
为何能在推动企业上市中抢占先机?
10年5家企业上市又是如何实现的?
令人瞩目,值得解码
育
立足本地稳打稳扎
历经十七年的发展,企业的成功上市,标志着百甲科技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资本助力下,公司将迎来新的高速发展期。百甲科技是国内较早进入钢结构制造领域的企业,经过多年不断的业务扩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现已发展为国内钢结构领域专业化公司,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竞争力50强企业”,进一步壮大了上市企业“徐州高新区板块”。
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精英和骨干,其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不仅体现了区域企业的发展水平,而且标志着区域经济的活跃程度和竞争能力。
完善政策,激发上市主体“活力源”:
建立“1+N”资本市场政策体系,搭建以《徐州高新区上市工作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核心,以《高新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的实施意见》补充修订版等配套政策为支撑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徐高企登陆资本市场。同时提高上市企业奖励力度,新三板挂牌奖励200万元、登陆北交所及创业板奖励600万元、登陆科创板及主板奖励800万元,进一步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高新区上下形成了抓上市、促上市的浓厚氛围。得益于此,2022年5月,江苏华辰“首次吃到螃蟹”,在沪主板上市,完成了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从民营企业到上市公司的转变,拉开了不到一年的时间3家企业上市的序幕。
提供资本,助力打造产业“新引擎”:
利用国有平台投资,强化高新区发展基础,提高资本运作活跃度,通过入股、跟投拟上市企业及上市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目前高新国资、基金等投资多家拟上市公司。为支持企业,设立徐州恒泰产业投资基金1亿元投放中煤百甲,高新区国资公司投资入股中煤百甲3000万元,投资入股格利尔2040万元,通过引入具有国资背景的战略股东,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树立“以融助产、产融共赢”理念,引导资金投向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助力企业上市。
推
聚焦实业精准助力
企业上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给予全程服务、扶持,帮助企业降低上市成本。近年来,高新区按照“加强引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培育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为重点,持续优化企业上市环境。
完善机制,实现服务保障“全覆盖”:
高新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结合企业情况,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实体化运作,全方位服务。对接证监会、证监局等上级部门,争分夺秒帮助企业争取宝贵的审批时间,保证审批的每个环节顺利通畅。与各部门沟通,形成财政、市场监督、税务、环保、应急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科学引领、精准帮扶。帮助江苏华辰、格利尔、百甲科技开具各类合规证明100余份;协调各类事项40余件;召开现场办公会20余次,尽全力解决上市过程中的棘手问题。格利尔董事长朱从利曾谈到,在上市过程中有不少具体问题,涉及时间长、范围广,有些甚至超过了高新区的管理权限。高新区管委会为此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倒计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格利尔和百甲科技IPO上会前的关键时期,涉及企业回款问题,管委会主要领导24小时内随时出面协调,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的突发问题。
提供保障,帮助企业市场开拓:
在推进上市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利润不达标的情况。重点梳理拟上市企业的主要产品、年产能力、现库存情况及行业排名等指标,召开现场办公会集中解决棘手问题,及时反馈市级部门并在全市进行推广,采取有效形式努力促成本地企业间合作。对于达到重要节点的企业,采取“徐州高新区模式”,帮助企业解决临门一脚的问题。
旺
龙头带动百舸争流
一家上市企业就是一面旗帜、一张好名片。2012年云意电气上市,2016年百甲科技挂牌新三板、五洋停车上市,2016年江苏华辰开启上市步伐,2022年江苏华辰、格利尔上市......在上市企业的带动下,已有精创电气、华洋通信等30多家企业有上市意愿,进度最快的精创电气与国泰君安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正在中介机构辅导下,计划年内报新三板,明年8月在北交所上市。
优化服务,开辟企业上市“快车道”:
充分发挥深交所徐州路演中心作用,邀请交易所专家、券商前来指导,通过以会代训、外出学习、交流座谈等多种方式,搞好上市挂牌辅导培训。在深交所徐州路演中心已举办“鹏程计划”法律讲堂、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会等10余场。另外,高新区通过搭建拟上市企业交流平台、邀请上市企业负责人分享上市经验、组织拟上市企业负责人参加上市公司“敲钟”仪式等方式,发挥龙头企业的“传帮带”作用,营造全市争先恐后上市的氛围。参加格利尔、百甲科技上市仪式的华源节水、工大三森等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深切感受到企业上市的益处,会不断优化企业经营机制、股权结构、管理理念、运作模式,争取2025年之前上市。
搭建梯队,打造上市培育“后备库”:
目前,高新区21家拟上市企业已纳入重点跟踪协调,其中2家有望今年挂新三板,1家在省证监局辅导备案,明年有望申报IPO;15家正接受中介机构辅导,按节奏推进上市前期工作;3家开始启动上市前期工作。另外,高新区先后有5家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67家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所挂牌。可以说,高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重点企业梯度递进上市格局已逐步形成。
万丈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22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给徐州高新区增强新动能、加快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不到一年的时间3家企业上市,在全市上市发展道路上是前所未有的。未来,徐州高新区将进一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有利环境,加快推进企业股改上市的步伐,让更多的优秀企业和资本市场联姻,全力打造资本市场的“徐州高新区板块”。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为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