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之乡”,为什么是沛县?
江苏
江苏 > 徐州 > 正文

“中国文学之乡”,为什么是沛县?

“中国文学之乡”,为什么是沛县?

“沛县有着传统美、古典美、现代美、创新美。这次,又让人体会到了另一种层次的美,未来美。”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徐贵祥谈及对沛县的印象时说,去年8月份来沛考察“文学之乡”创建工作,沛县浓厚的文学、文化氛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月18日,徐贵祥为沛县“中国文学之乡”授牌,沛县成为全国第15个“中国文学之乡”,也是苏北首家获此殊荣的县。以文学的名义,沛县再添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中国文学之乡”,为什么是沛县?

“中国文学之乡”是在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下,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具体实施的文学公益项目,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共同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这项评选工作从2011年启动实施,12年间,在全国范围内仅评定了14个县区。

“中国文学之乡”,为什么是沛县?沛县为何能在中国文坛占据一席之地?

沛县,高祖故里、大汉之源,荆楚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在这里集聚交汇。沛县的文脉久远,兼容并蓄。

唐尧时代,高士许由在此隐居;公元前500年前后,老子在沛泽隐居10年,至圣先师孔子,从鲁国南下沛泽,向老子问道;孟子、墨子、杨子、荀子、韩非子等众多巨匠大师先后往来沛地讲学交流……文化巨子的思想火花在这里汇聚碰撞,道出了沛县这片土地的神奇与厚重。

从古至今,以文学、史学著称于世的沛籍名家,不胜枚举。

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成就卓著。刘向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刘歆编制的《三统历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雏形。晋代“醉侯”刘伶,名列“竹林七贤”之一。大明铮臣、诗文圣手张贞观,明末爱国诗人阎尔梅,清初训诂学家、诗人吕俶,理想主义诗人王定勋,五教合一的学者黄元亨,泗上诗社的倡立者秦亚宾,民国诗人顾衍泽、张升三、李昭轩等,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

“中国文学之乡”,为什么是沛县?

值得一提的是,沛县历代官绅贤达,致力于创建学宫、书院,兴办新式学堂,使得沛县历史文脉代代相传。北宋时建于泗水东岸的庙学,一直存续至民国时期。明万历年间建有泗滨书院、建中书院、仰圣书院、沽头精舍。民国时期,仍有歌风书院、湖陵书院等,书声朗朗,才俊辈出。

沛县文脉绵延千年,至今仍生机勃勃,堪称“文武双全”。

能文,发绣大师魏敬先,飞天第一人赵绪成,山水名家程大利,东方猴王徐培晨,花鸟画名家张立辰、踪岩夫、姜舟,书坛小篆第一人麻凡,水粉名家朱敦俭,新金陵画派贺成,人物画名家朱振庚、张正民……当代沛籍文艺名家可谓灿若星辰,交相辉映。

能武,沛县历来以武见长,自秦汉以来两千年沛人习兵练武,英杰迭出,相沿成习,历久不衰。沛县武术文化渊源流长,武术名家、习武人数众多,沛县武术先后多次走出国门,传播世界。建国后沛县先后培养出35位体育、武术世界冠军。1992年,沛县被首批命名为中国“武术之乡”,2007年,沛县武术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文学之乡”,为什么是沛县?

“不仅仅在于沛县是刘邦故里,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也不仅仅因为这里有非常优秀的作家群体,更重要在于沛县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正如江苏省作协联络部主任、一级调研员吴正峻所说:“‘中国文学之乡’的评选,更看重怎么样真正以优秀的作品来鼓舞人、用先进的文化来激励人,这才是文学工作需要做的事。”

在沛县,近年来,投资四亿元建设县文化中心,常年免费开办40多个门类的文艺培训班。全县有县文化馆、乡镇文体站等公共文化活动场馆20处,使用面积12万平方米。

在沛县,2017年,县委县政府设立“歌风文艺奖”,是徐州市首家,也是苏北县级唯一一家。县文联下辖11个文艺协会,各级会员1600余人,会员入会,作品发表、出版、展演、获奖数量逐年递增,空前繁荣。2019年、2020年,沛县文联连续两次获江苏省文联系统工作创新奖,为苏北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县。

“中国文学之乡”,为什么是沛县?

“‘中国文学之乡’花落沛县,来之不易,值得自豪。”徐贵祥表示。浩浩春风里,诗意沛县又多了一份浪漫的注脚,书香沛县又多了一种生动的诠释,礼乐沛县又多了一段文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