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江苏
江苏 > 盐城 > 要闻 > 正文

江苏盐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凤凰网江苏·盐城讯 (李驰 董洋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盐城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做好“绿色文章”,全力推进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为盐城市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见缝插绿,让市民转角遇到美。近年来,盐城市各地充分利用城市街角等空间,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唤醒城市新活力。“推窗有绿”“出门见园”如今已成为盐城市民生活的常态。环境的优化和提升,愈发彰显了盐城市的生态底色和发展活力。近年来,盐城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让盐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美丽中国”版图增添一片绚丽风景。

在护好生态“高颜值”的同时,盐城市各地进一步加快变生态“高颜值”为富民“高价值”。在黄河故道片区盐城市响水县黄圩镇,绵延数里的桃花吸引无数路人驻足、流连、观赏。这些桃树是“风景带”,扮靓了春天,也让沿途“好风景”变成了群众致富增收的“好钱景”,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

生态为底、产业赋能、助力了乡村振兴,更带动了共同富裕。黄圩镇黄桃产业只是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十四五”期间,黄河故道片区规划建设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提升至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盐城市正立足生态优势,积极做好“土特产”文章,收获更多好“丰”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把盐城市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江苏盐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盐都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近年来,盐都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生态优势,不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天然氧吧”三块国家级“绿色名片”,走出了一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之路”。

乡村旅游遍地开花。近年来,盐都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创成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重抓项目推进、品牌创建、运营管理,优先开发大纵湖旅游度假区、草房子景区两大龙头景区,重点打造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龙冈桃花园等特色景区,着力构建“龙头带动、三廊贯通、全域覆盖”的大生态文旅格局,全力打造“旅游度假、文化游览、农家美食、乡村休闲、生态游憩”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好生态带来好光景。这两年,盐都区关口前移、源头管控,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好生态环境的宝贵“家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落实“河长制”,“一河一策”提升蟒蛇河、兴盐界河、朱沥沟等16条骨干河流生态品质。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将城市闲置空地、原有绿地、道路节点进行建设改造,并按照“一园一特、一街一色”新模式,实施园林绿化,增设健身设施,构筑便民惠民的绿色“口袋公园”,充分满足群众休闲、游憩、社交、运动等多方面需求。

百姓生活幸福升级。近年来,盐都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先后创成13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4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6个省农房改善示范项目、7个省级美丽乡村,累计创成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1个省传统村落、1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阜宁:高水平建设黄河故道片区生态富民廊道

桃花盛放,春风醉人,正是一年赏花好时节。3月31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第26届桃花源旅游节正式拉开序幕。恰逢周末晴好时光,这几天,每天都能吸引5万多名游客前往阜宁县羊寨镇桃花源生态经济区打卡拍照,感受黄河故道的浓浓春意,欣赏千亩桃花竞相绽放的美景,享受难得的春日休闲假期。

从空中俯瞰,桃花源景区门口的游客熙熙攘攘。景区内一排排姿态万千的桃树,层层叠叠,分外妖娆。姹紫嫣红的桃花与景区内的汉服巡游、古筝、琵琶悬浮秀等特色文化活动相映成趣,让人目不暇接。“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全家都会来到黄河故道看桃花踏春,桃花源里的桃花越开越美了,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来自阜宁县城的游客刘女士一边逛景区,一边迫不及待地将拍摄的美照分享到朋友圈。

桃花源生态经济区在阜宁境内黄河故道南岸,36公里的狭长区域,是多年前黄河流经这里留下的沙土质堆堤。“别人眼里并不看好的黄沙土,在这里成了宝。”每年从桃花含苞待放之时起,到夏日香甜的桃子挂满枝头,再到秋日苹果、梨等各色水果琳琅满目之际,故道边总是能迎来一茬又一茬的游客。

近年来,阜宁县进一步深入挖掘黄河故道片区“绿飘带”的好林、好水、好生态,依托特色自然风光,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把绿色发展、产业项目、和美乡村以及富民增收等有机统一,高水平建设黄河故道片区生态富民廊道,努力走出一条“绿富美”相济相生的转型发展新路径,绘就“故道乡韵新画卷”。

响水:厚植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

春回大地万物苏,绿化植树好时节。从灌河岸边到中山河畔,春季植树造林的号角在盐城市响水县次第吹响。

今年,响水县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和生态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品质更优良、绿色产业更发达、人居环境更优美、生态文化更浓厚的“森林城市”,让城乡的生态底色更绿、更清、更美丽。

春风拂绿、万物生长,响水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连日来,该县各地纷纷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营造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的良好氛围,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在运河镇古黄河大道植树点,县四套班子领导与机关干部、驻响部队官兵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大家挥锹铲土、扶树填坑、培土夯基、提桶浇水,一派忙碌景象。阳光下,中山杉、榉树、紫薇等一株株新栽的树苗迎风挺立,散发勃勃生机。在响水镇苗寨村植树现场,镇机关干部和群众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栽下一株株树苗、留下一行行新绿。

今年,响水县统筹安排造林任务,挖掘一切可利用空间开展国土绿化,努力实现宜绿空间应绿尽绿,稳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同时向海寻求造林空间,努力提升森林资源净增量,重点推进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以提升城市绿化为契机,整体推进县城、港城和镇(区)绿化工作,持续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绿化精品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苗木花卉、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提升林地综合效益。

推动造林绿化,让乡村绿起来,环境美起来。响水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为该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绿色生态支撑。截至目前,已完成成片造林810亩,森林抚育5400亩,四旁植树54万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25万亩,7个绿美村庄正在按照规划加快建设。

凤凰网江苏·盐城/李驰 董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