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江苏·盐城讯 (李驰 董洋明)党的二十大报告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响应新时代新征程号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盐城先行先试,编制实施《盐城市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带)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打造集聚资源优势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带),形成“五带十八区”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带)空间结构,在全市层面进行统筹,形成区域合力,探索具有盐城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截至目前,盐城市先后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0个、省级传统村落38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70个、300余个新型农村社区,改善农户10万余户,数量和质量均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一批体现新时代盐城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批体现盐城特色、代表江苏水平、国内起到示范效应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推进部分示范带形成统筹示范效应,形成较为完善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带)创建推进机制,创建一批田园特色鲜明、乡野风貌突出、山水环境良好、整体空间连绵、特色资源集聚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亭湖:打造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
4月3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2022年度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评价情况,亭湖区新兴镇新场村荣获“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近年来,新兴镇新场村按照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标准,狠抓机制创新建设,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精准发力,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得到稳步提升。
新场村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中,坚持党建引领,先后争取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提档农村公路10.2公里,全村4条主干河道、21条支河道全部冲浆清淤,全村共完成农村改厕785户,危旧房改造出新48户,宅基地有偿退出3户,组建14人的保洁队伍,投放垃圾箱15个,垃圾桶458个,垃圾运输车2辆,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境卫生常态长效管护,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代表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班子成员包片、代表组长包组、党员包区”的工作责任制,发动全村群众开展清河道、清垃圾,清杂物、清庭院“四清”活动,努力做足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文章。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双评”创造条件。先后修建村民健身广场3处、村级游园3处、篮球场1处、百姓大舞台1处。全村道路、河道两侧、村民家前屋后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株,铺设草坪5万多平方米。全村主干道、入户道路安装路灯458盏。
村党组织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发挥群众民主自治制度,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党员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头传承美德、带头制止歪风邪气。2022年,全村共评出“最美家庭”30户,“清洁文明户”26户,“美丽庭院”15个。通过开展道德讲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帮困、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多渠道、全方位美化环境。
大丰:擦亮乡村振兴“成色”
近年来,大丰区大中街道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农业“金名片”,以特色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全街道已建成丰收大地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团现代农业园区、恒北村等现代农业发展亮点,“裕华大蒜”“恒北早酥梨”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称号,元丰、晋北等四个村被认证为国家级玉米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八灶等四个村被认证为省级水稻优质农产品基地,拥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85个,恒北村创成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红花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恒丰村成功申报传统村落、元丰村创成盐城市人居环境示范村。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严格执行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年稳定小麦30000亩,水稻11000亩,玉米39000亩,油菜11000亩,大豆80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200亩。加快配套服务建设。推进“新希望”与沿海冷链物流智慧城项目重组,建设华东最具影响力的农副产品研发、电子交易、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大数据中心等综合性产业服务生态圈,紧把项目三期拓展区围绕服务于长三角和沿海经济带的国家级大型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定位,引入5至10家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
围绕两年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0万元的目标,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集体领办、多方合作、组团打造、结对建设、争取政策、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市场运作”的思路,充分发挥“丰收大地”中国驰名商标作用,鼓励村集体领办参与农业生产服务、销售服务、环境服务、劳务服务、文化服务、直播服务、农业旅游,盘活集体资产、用活集体资金、用足集体资源,推动强村富民。
拓展增收渠道。从今年初开始,街道经过多次会商,逐村过堂,确定了年内53个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其中土地流转项目12个,盘活资产项目11个,电商直播带货、农业服务、劳务服务、农村环境服务、休闲、养老等其他新型经济发展项目20个。开展“乡贤代言家乡、乡贤项目回乡、乡贤公益助乡”活动,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响水:“千亩红薯+七彩油菜花”基地春意盎然
日前,位于黄河故道的响水县运河镇二套村,“千亩红薯+七彩油菜花”基地里的七彩油菜花次第绽放,花田错落有致,与周边村居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连日来,不少市民、游客“闻”香前来,在花的“海洋”里自拍、赏花,打卡春日里的田园风光。“我在好友的微信朋友圈刷到这里的七彩油菜花盛开,特地驱车赶来。以前只见过金黄色的油菜花,彩色花还是第一次看到,真的很美。”外地游客张颖慕名前来赏花,眼前的美景让她激动不已。
怒放的油菜花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丰收的希望。“去年我在二套村承包了1500多亩高标准农田,主要种植红薯、油菜。油菜花预计亩产可达四五百斤,每亩收益1500元左右。”种植大户单拥才望着五彩缤纷的油菜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5月中旬,油菜将迎来收获季,主要销往山东等地。”种植能手卢长军介绍,“去年,基地种植的3个品种红薯也全部丰收,亩产大约4000斤,都直销安徽、河南等地,连采摘下来的红薯嫩茎也被送到当地食品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品远销日韩。”
谈起二套村的产业发展,村党总支书记林正良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村地处黄河故道中山河畔,土地比较肥沃,常年含氧量高,‘千亩红薯+七彩油菜花’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以产促兴,以产富民,不仅带动群众增收,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千亩红薯+七彩油菜花”产业是运河镇打造的又一特色亮点农业,实行油菜花与红薯两种经济植物轮作,按照基地种植标准及景观设定,还同步推进沟渠路田、田头景观小品等建设工程,致力打造集观光旅游、农产品种植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种植的七彩油菜花由省农科院专家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它不但跟普通油菜花一样可以出油,还具有观赏价值,实现红薯、油菜一年采收两季,在单位面积上能达到增产和增效,每亩地收益比普通土地种植面积要高出800元左右,既解决剩余劳动力,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我们正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打造乡村旅游‘新样板’。”运河镇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田国昌介绍。
射阳:全面践行乡村振兴工作
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市射阳县临海镇金海村,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小渔村。新时期以来,金海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先后获得了盐城市“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等殊荣,已经成为苏北乡村振兴的典范。也是射阳鹤乡推动三农工作、践行乡村振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
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金海人紧紧抓住全面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机遇,把过去滩涂的劣势发展成为资源优势,从过去的靠海吃海走上了一条养海护海、特色养殖、综合利用的产业之路;把过去的地质劣势,发展成为生态优势,投资建设千亩苗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广植冬瓜、南瓜、菊花等经济作物;把过去的区位劣势,发展成为地域优势,随着区域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螯绒海幼苗、青龙牌白蒜、射阳大米等地域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
如今的金海,绵延的海岸线深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淡海水养殖基地。近处,成片的苗圃绿意盎然。繁忙的228国道穿村而过,笔直的乡村公路串联四方,一条条水韵河道岸边杨柳依依,近300幢徽派农家别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休闲公园、公交站台、停车场、文化大舞台、超市、卫生室、农村公厕、污水处理站等设施一应俱全。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90后,我曾多次从照片、影像、书籍资料中,看到金海曾经的过往。这个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小渔村,‘上有芦花点头,下有小蟹砌楼’的民谣,再现了她的贫瘠和荒凉,‘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灰’的吐槽,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穷困与落后。如今,金海从一片泥泞的滩涂渔村发展成为耀眼的乡村‘都市’,我深感欣喜和骄傲!”临海镇一党员冬训主讲人在宣讲时这样说。
百年风雨沧桑,如今岁月静好。金海之变,既是射阳临海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临海人将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持续朝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