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商记:江南一曲满庭芳 明月从未是两乡
江苏
江苏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昆山台商记:江南一曲满庭芳 明月从未是两乡

5月的阳光骄而不燥,照射在大片花开正盛的金鸡菊上。这片金黄色的花海,投射到对面厂房的窗户玻璃里,和厂房内正在埋头工作的老技师互不打扰,两两相得,构成了与印象中的工业生产场景截然不同的新鲜形象,能在工作的日常中兼顾“诗和远方”,难得而有趣。

昆山台商记:江南一曲满庭芳 明月从未是两乡

从厂房内通道上向外看这片金黄,以及倒映在光亮环氧树脂地坪上的花影,心里也是顿时就可以被诗意与喜悦占满。

昆山台商记:江南一曲满庭芳 明月从未是两乡

这个场景出现在优德精密工业(昆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这是一家位于江苏昆山市的台资企业,成立于1998年。在昆山,像优德精密这样已扎根当地20余年的企业不胜枚举。从1990年第一个台企落户昆山至今,10万台商台胞在昆山工作生活,占昆山总人口十分之一以上。昆山与台商,是一种双向奔赴、相互成全的关系,这已是社会公认。

台商与昆山,以30于年的时间长轴展现了彼此双向奔赴的壮阔历程,数10万台胞在昆山的创业、就业和生活,昆山之于台商,台商之于昆山,早已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共生体。

昆山台商记:江南一曲满庭芳 明月从未是两乡

见证:买田昆山吾将老 大抵心安是吾乡

看优德精密获得的相关荣誉,大概率能够判断出这是一家“好”公司。这个“好”字,同义于“好人”的好。十佳生态友好型企业、昆山市慈善总会会员单位、十佳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鹿城慈善奖慈善企业、昆山市职工之家模范单位等荣誉,企业对员工、社会的友好、善意,显露无遗。

所以我们能够在其厂区能见到一大片金鸡菊花海。

公司总经理陈志伟是来自中国台湾的职业经理人。他在2012年来到昆山,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在昆山置业、学会自驾。买车是他融入一座新的城市最重要的经验。他说,“来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能自己开车,这样你的行动范围就大了,视野就广了,社会圈子也就随之变大了,你会对这座城市、这片土地了解得很透,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同道合者。”

融入,才会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获得这座城市给你的红利。陈志伟在昆山实现了职业生涯的飞跃,也实现了人生的飞跃,交了很多本地的朋友,熟悉并热爱着本地的文化,还收获了爱情与一位昆山女孩喜结连理。

“大抵心安是吾乡。”陈志伟说。

昆山台商记:江南一曲满庭芳 明月从未是两乡

心能安住,必是生逢盛世。优德精密见证了大陆经济的腾飞,也经历了汽车市场的蓬勃,是时代的见证者,也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因此,陈志伟最长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积极拥护这个时代。

“昆山有高效的政府,温暖的土地,来了,就没有理由离开。我常常跟台湾朋友说,有机会就来昆山创业,祖国的机会还是要大得多。并且,有这个需求的台湾同胞也是很多的,他们对祖国的认可,是蛮高的。”

如今,这家来自中国宝岛台湾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深深扎根于昆山这片土地上,服务于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或许是基于深植于心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或许是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优德精密厂区处处营造着温馨、快乐的氛围,更在办公楼的5楼设置了功能丰富的职工之家,内有健身中心、母婴室、咖啡吧、台球桌等,每到午餐或下班后时光,这里便充满了欢乐的氛围,员工们跟着音乐旋律骑起了动感单车,切磋着球技,品尝着咖啡或碧螺春茶。

昆山台商记:江南一曲满庭芳 明月从未是两乡

对优德精密这样的台资企业而言,全球范围一定有一些地区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构成他们产业转移的动因,但这并非决定性的因素,长期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高质量的技术工人群体、便利的配套能力、友好的营商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府部门,这些更高标准要素的叠加,才是最终的总分值。

历程:几代台商扎根昆山 十万台胞薪火相传

每到夜幕降临,昆山开发区的“宝岛又一村”慧聚夜市就热闹起来了,车轮饼、蚵仔煎、大肠包小肠……各式各样地道的台湾小吃应接不暇,这浓浓的“台湾烟火气”,几乎让人忘了,这是远离台湾本岛700公里以上、相隔一道海峡的昆山。

是台商成就了百强县之首的昆山,也是昆山成就了台商。如今在昆山的台资企业、台胞台属,正如这汇聚广场浓浓的烟火气,浓郁而地道,他们扎根于此,融入当地圈层,参加各类活动,很多人可能一年只回一次台湾,你完全可以用“新昆山人”称呼他们。

时光回溯,台资“迁徙”之路,已经有了30多个年头。

1990年10月,顺昌纺织有限公司落户昆山。这是昆山的第一家台资企业。台商投资大陆有历史的必然性,但选对地儿才是关键。昆山虽小,却介于上海、苏州两大城市之间,区位优势无与伦比,资源成本远低于上海。昆山一路“狂飙”、“领跑”百强县(市)18的历程也表明,她是数以万计企业的投资首选地。

由于形势看好、政策便利,4年间,顺昌纺织的老板又多次引进外资,兴办了顺发、顺隆、顺裕等7家台资企业。口碑相传、以老带新,昆山的良好投资环境、官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台商界迅速传播,“昆山服务”的金字招牌响彻海峡彼岸,并听到回声。

1992年,沪士电子公司落地昆山。落户初期,创始人吴礼淦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当时昆山县的县长就将自己办公室让出来给他办公,而自己和别人合署办公。吴礼淦十分感动,主动当起了“台商市长”,频繁奔走于昆台两地,为昆山引来捷安特、中讯电子等数十家台企投资昆山。昆山亦顺势而为,“以商引商、以大引大”,筑巢引凤,凤又引凰。

而沪士电子的到来,则正式拉开了台企大规模投资昆山的序幕,仅1993年,就有上百家台企来到昆山,激起第一波热潮。从1996年开始,台企更是纷至沓来,浪潮奔涌。尤其是2001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台资大规模离岛,其首选地自然是昆山。因此这一年就成为自1995年以来台商投资大陆增幅最大的一年,共批准台资项目4214个,同比增长35.6%;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9.8亿美元,同比增长29.8%。

2002年,台湾IT产业大规模向大陆转移,昆山依靠出口加工区为载体,吸引台湾主要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进入,包括仁宝系、资通系、富士康三大巨头。

截至2007年,已有超2000家台企涌入昆山。昆山出口加工区内一半以上的企业是台资企业,且多为IT产业。到2010年,昆山出产的笔记本电脑达到峰值的1.2亿台,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坊间笑谈,如果昆山IT企业感冒,全球IT市场都要打喷嚏。

到目前为止,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832个,投资总额近700亿美元,台资经济已经成为昆山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40%、利用外资的50%、进出口总额的60%,都来自台企的贡献。台湾前100大制造业企业中超70%均已经在昆山落户,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精密机械、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

展望:心驰万峰之巅 目光视距之外

近日发生在昆山的“热搜”级新闻大抵有两个,一个是昆山“又”登顶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了。第二个是昆山“又”有台企“走”了。

第一个新闻,昆山已经连续“又”了17回,蝉联百强县(市)之冠18次了,人们对此似已司空见惯,所以热度并不高。

第二个新闻,每当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有些人总能“发现”一些企业“撤离”的现象。但与此同时,几乎在第一时间昆山官方(包括企业自身)就公开澄清:不是撤离,而是搬迁到位于昆山经开区牡丹路68号的新厂区,这是企业深植于昆山31年的“修成正果”,是企业于自身发展历程上的迭代升级、凤凰涅槃。

高处不胜寒。

昆山之“高”,在于从经济总量角度,已经处于群山之巅,前方是无人区,需要战胜的,只有自己。

昆山之“不胜寒”,在于即便是微小的、个体化的事件,也会被人们打聚光灯看,用放大镜看,多维度地反复解读。不同的解读所带来的视角偏差,叠加互联网“催化”出来的复杂“发酵性”,往往让事件影响力远远超过事件本身的性质。

何以化解“不胜之寒”?把新闻连起来看,便现端倪。

第一个新闻是,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于5月11日会见了台湾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双浪一行。此中背景是,友达光电在苏州经过22年发展,累计在苏投资总额超45亿美元。是近三年来,友达光电持续增资苏州近20亿美元,先后成立了六家创新型子公司积极推动转型升级。2022年,友达光电动作更大,增资18亿美元用于扩大产能。

用现金投票,是资本对苏州最大的信任和看好。彭双浪先生表示,友达深刻体会到苏州一流的营商环境,也坚定了持续深耕苏州的信心,并将聚焦新能源汽车、智慧养老、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个新闻是,昆山市委书记周伟连日率队深入走访调研台资企业并召开座谈会,了解台企发展实情和经营状况,倾听大家的关切诉求和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强化企业服务、优化政策举措,释放了“台商爱昆山、昆山护台商”的强烈信号。

笃定于更好的未来,专注于更务实的当下,稳存量,拓增量,昆山以“最强县级市”的气度和定力,奋力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心驰万峰之巅,目光视距之外,其志不可移,其势不可挡。

对台商,昆山出台实施“促发展10条”“服务业27条”等一揽子惠企举措,建立7天24小时全天候线上线下服务机制,全力帮助包括台企在内的广大企业降成本、争订单、拓市场。

台资对昆山的发展信心和态度,数据可以说明一切。批准设立的5832个台资项目中,有2640个项目选择了持续增资。三年来昆山累计新批台资项目600个,增资项目179个,新增投资总额72.21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38.4亿美元。

不仅仅是产业和事业发展,对很多定居昆山多年的台胞而言,昆山不是“第二故乡”,而是他们新的家园,他们在这里生活和社交,在这里缴纳社保和医保,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活动、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等活动的举办,慧聚夜市如“旧时味道”般的美食小吃,无不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归属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展望未来,心有期待。1000多年前东坡先生一到“阳羡”就被那里的青山秀水吸引住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了,就不想走。此情此景,此心境,与今日居昆之台胞有何异?化用一下东坡词意,应该很贴切:

买田阳澄吾将老,从初只为昆山好。

昆山更好,台商更好,是昆山人和台胞们共同的期待,也是所有人笃定的信念。

撰文:李根林 邱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