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奋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江苏
江苏 > 连云港 > 正文

连云港奋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五月的乡村,绿意盎然,满地生机。希望在田野上绽放,乡村振兴在田野间提速。

“我算是钟爱乡村游的人了。这两年突然间发现,在一些地方,城乡之间的边界渐渐模糊。看看现在的乡村生活,真的很具吸引力。”周末经常带娃去“村”游的旅游达人范女士,观察之余也在思考:哪里是城,何处是乡?

范女士看到的变化,是我们持续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范女士思考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探索公平均等、多元高效的城镇化改革新路,城乡共享现代生活。

连云港奋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连云港奋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三权确权登记

放心进城落户工作

入夜时的赣榆海头镇,村广场中央准时响起音乐声,66岁的王大妈踩着节奏跳起欢快的舞蹈,不远处,老伴在惬意地散步。

以往可不是现在这样。

“前些年的这个时节这个时间点,我们都在收拾农具准备回家的路上,村里的路也是坑坑洼洼的。”王大妈笑着说,“那会儿,就想着有一天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随着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延伸,使得农民和市民享受着一样的保障和服务。

这些保障和服务的背后,是种种努力。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这‘三权’权属问题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束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三权确权登记,努力解开多年禁锢农村发展的“最粗一根绳索”。坚决维护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资格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求各地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确权登记颁证后,农民的生产、生活要素归属清晰、责权明确。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到城里工作,工资收入、财产收入成为农民新的收入来源。王大妈的儿子就在赣榆经济开发区一家光伏企业上班,月收入5000元左右。

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乡村,走进城市,成为新市民。他们的到来不仅给县城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更能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23元,同比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82元,同比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67元,同比增长6.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再次跑赢城镇居民。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户籍城镇人口达313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9.06%。”上述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推动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的非户籍人口愿落尽落,进一步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与此同时,持续推进有意愿的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证,加快推行居住证电子证照,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村里城里对标

家门口服务更好了

在王大妈家十几公里外,柘汪镇西棘荡村76岁的王平娥也在享受着农村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2021年,王平娥一家搬进新居,“以前住的是平房,拆迁补偿了21万元,自己添上10多万元,现在入住的这两层小楼足有300多平方米,院子宽敞,水电气齐全,出门就能健身,晚上路灯也亮堂堂的,别提多舒坦了。”

在我市广袤的农村,像西棘荡这样的村庄越来越多,那里的村民正在对标城里人的公共服务水平。“我们今年新增了一家卫生室,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看病。”柘汪镇党委副书记,西棘荡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钟佰均介绍,“为了解决孤寡老人老无所依的问题,村里新建20栋老年公寓,供其集中居住,真正做到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城乡融合,公共服务统筹一体是关键。为了让更多的村庄像西棘荡一样为农民搭建系统化的保障体系,我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落实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将基础养老金从183元提高至203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人数71.2万人,参保缴费率83.88%。

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养老、教育、卫生资源下乡,不断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

——2022年,我市新建15个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

——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等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100%,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安置率达98%以上。

——启动实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建设单位10个。

这些公共服务还在不断升级。《要点》明确,今年,我市将完成10个以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项目,新增20个甲级村卫生室。新建幼儿园14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2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比例达90%。

资源同频共振

同城待遇正在实现

土地低效利用、人员分散居住的状况,导致公共服务难以均衡有效配置,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难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一方面加快农村集中居住改造,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技术让公共资源同频共振。

今年,我市教育部门提出完善城乡空中课堂“一张网”,打造互动听讲教室和云终端听讲教室,实现城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共同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同时健全城乡教师互动互学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同步发展,缩小城乡教师差距。

不仅在教育方面,在居民生活便利化方面,各县区也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家门口”办事。

“以水电费缴纳为例,有些村的村民自己带上卡去镇政府缴费,往返开车都要半个小时,更别提很多老人出行有多不方便了。在西棘荡,村民把卡拿到便民服务中心,我们就可以帮他缴纳水电费。”西棘荡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世东说的就是村里帮办服务。目前西棘荡村已经开通了帮助老年人代缴水电费、代发快递以及包办需开证明的各项服务。通过工作人员跑腿等方式,让更多的农民生活更加便利化。

为了推进资源的同频共振,东海提出建设“五通、八有、十到位”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在石梁河镇南辰新型农村社区,不仅配套了老年活动室、电影院、公园、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还配齐超市、快递收发点等便民服务设施,最大化地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同时,为尊重农民自给自足的农耕习俗、满足百姓生产生活需求,石榴街道讲习新村的“一家一分田,吃菜不花钱”模式不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留住乡愁的同时又提升了幸福感。

为了进一步服务好农村留守儿童,我市还推动“海生草”关爱困境留守儿童公益项目下乡。2022年,该公益项目开展“把爱带回家——关爱儿童暖冬行”活动,为9760余名留守儿童家庭送去价值130余万元爱心物资。城乡儿童手拉手“圆梦微心愿”活动,帮助困境留守儿童完成825个微心愿。借助特色校外培训,每年为600余名困境留守儿童送上绘画、泥塑、朗诵、刻纸、版画、书法、科技等课外培训。

除此之外,帮办服务、标准化社区建设、公益下乡等都是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让村民享受更好公共服务的创新之举。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将按照《要点》要求,继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农村老百姓过上美好新生活。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