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站内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6月20日,2023中国独角兽暨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在苏州举行,《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较为罕见地同时发布。

独角兽企业是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达到10亿美元且没有上市的科技创业公司。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代表了新经济新业态,引领着社会创新。长城战略咨询是国内研究独角兽企业的权威智库,其每年重磅推出的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也成为反映国内城市创新力及独角兽企业成长分布的风向标。

今年的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独角兽企业共35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共653家;截至今年5月,苏州共有17家独角兽企业,较2021年增加8家,数量位列全国第六、全省第一,整体估值超300亿美元;另有7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令人振奋的一点是,今年报告披露的新晋独角兽数量等数据客观反映了中国经济向好、创新能力强劲、发展后劲十足等利好,更重要的是,这是在经历疫情波折情况下呈现的可喜现象,更加令人珍惜这些在国际国内诸多困难和压力之下奋勇前行者,也让人对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数量创新高,同比增长13%

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创新高,新晋独角兽近百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357家,同比增长13%,新晋独角兽企业98家,因上市“毕业”的独角兽25家,因超龄“毕业”的独角兽25家。2022年中国有超级独角兽企业11家,2家新晋超级独角兽广汽埃安、极氪股份均属新能源汽车赛道。

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同样可观。2022年中国共有65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其中,成立5年之内最新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美元的企业共427家,成立5-9年最新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5亿美元的企业共226家。

城市分布渐广,15城首次出现独角兽

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渐趋广泛,两省十五城首次出现独角兽。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22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五省市独角兽总数及新晋独角兽数量均居前列。青海、云南两省属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50个城市。其中北京(76家)、上海(63家)、深圳(36家)、杭州(24家)、广州(23家)、苏州(16家)、南京(14家)七座城市独角兽数量超10家。石家庄、厦门、通化、滁州、盐城、楚雄、黄石等15座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

苏州:独角兽基因强、环境佳、“营养”足

目前,苏州独角兽企业数目位列全国第六,全省第一。2022年苏州独角兽企业数目达16家,与2021年相比增加7家,整体估值达到312.8亿美元。其中,新晋独角兽企业8家,分别为英诺赛科、正力新能、康多机器人、镁伽科技投资、图达通、企查查、如果新能源和为度生物。独角兽企业行政区分布较为分散,共分布在9个经济板块,6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共有13家独角兽企业,占比超过全市八成以上。截至今年5月底,苏州又新晋1家独角兽企业——天瞳威视,总数达到17家。

此外,苏州的独角兽后备资源极为充沛——潜在独角兽位列全国第三,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苏州潜在独角兽企业达75家,较2021年上升23%,其中新晋35家。2022 年上市已毕业的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为润迈德医疗;成长为独角兽已毕业的有3 家,为图达通、镁伽科技及康多机器人。苏州工业园区拥有潜在独角兽企业49家,占全市总数的65.3%。

潜在独角兽数量三强城市:北京、上海、苏州

2022年潜在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同样广泛,遍布全国54个城市。其中,北京138家,上海118家,苏州75家,深圳54家,四地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59%;广州、杭州、南京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在25家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常州、东营、广安、绵阳、宜春、镇江等13个城市首次出现潜在独角兽企业。超九成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个城市群,共598家;超六成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1个国家高新区,共431家。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赛道企业表现突出

中国独角兽企业新赛道科技属性强,前沿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超六成(216家),新晋独角兽中前沿科技企业比例超八成。清洁能源、新材料等赛道半数以上为新晋独角兽。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8个赛道,集成电路、新零售、创新药、数字医疗、数字文娱、智慧物流、网红爆品、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赛道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在15家(含)以上。

集成电路赛道有39家独角兽企业,连续两年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清洁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赛道的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均超过50%。农业科技、合成生物赛道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

苏州独角兽企业前沿科技属性同样十分突出,呈现由生物医药单赛道为主向数实融合多赛道爆发的态势。2022年苏州独角兽企业分布于创新医疗器械、自动驾驶、动力电池、集成电路、机器人、创新药、商业航天、智能网联、大数据、清洁能源等10个赛道,其中创新医疗器械独角兽企业最多,有3家,自动驾驶赛道估值最高,达63亿美元。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2022年苏州独角兽企业赛道与估值分布情况

2022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41个赛道。与独角兽情况相同,集成电路同样是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达116家,创新药赛道111家;企业数字运营、人工智能、数字医疗、创新医疗器械等赛道的企业数量均在25家及以上,合成生物、农业科技等赛道首次出现潜在独角兽企业。2022年新晋24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5个赛道。其中,集成电路、创新药、新材料、人工智能赛道企业数量均在10家及以上。集成电路赛道新晋企业数量最多,人工智能赛道热度持续升温,生成式AI成为焦点,AI算力、AI数字人、隐私计算企业涌现,清洁能源赛道光伏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核聚变、氢能纷纷出现新晋潜在独角兽企业。

上市趋向“转内”,人民币融资占比提升

中国独角兽企业获人民币融资占比提升。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有136家新获融资,占比38.1%。独角兽企业在2022年所发生的融资事件中,人民币融资事件数为美元融资事件数的1.8倍,人民币融资总额为美元融资总额的3.1倍。2022年有25家独角兽企业上市,上市地点以港交所和上交所科创板为主,合计占比为84%,仅3家企业选择纳斯达克上市。

头部投资机构仍是潜在独角兽企业的主要投资力量,产业型大企业、独角兽企业孵化潜在独角兽企业趋势愈发显著。红杉、高瓴、中金等10家投资机构合计投资了31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以小米、腾讯为代表的12家新经济平台企业合计投资孵化15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以药明康德、长城汽车为代表的31家产业型大企业孵化出3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另有5家潜在独角兽由独角兽或已毕业独角兽企业孵化而来。

2022年共有48家潜在独角兽晋级为独角兽或成功上市。2022年有374家潜在企业新获融资,新获融资额共152.6亿美元,近八成集成电路赛道企业在2022年新获融资。2022年有38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有10家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其中,7家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2家在港交所上市,1家在纳斯达克上市。

创新能力提升,发明专利申请踊跃

中国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不断提升。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中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245家,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12301件。2022年申请国际PCT专利的独角兽企业数量由上年的71家提升至81家,机器人、集成电路、动力电池、自动驾驶赛道企业PCT专利申请量领先。

前沿科技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超七成。2022年共有47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属于前沿科技领域,集成电路、创新药、人工智能等7个赛道企业数量均超20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7670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590件。共有11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拥有PCT专利申请量446件,其中创新药赛道企业表现更为突出。

苏州工业园区:全国独角兽企业第三园

独角兽企业,是科技创新企业的典型代表,潜在独角兽作为新经济企业的新锐力量,两者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将培育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新动能的关键抓手,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企业扶持体系,为“独角兽”等企业发展提供产业沃土和创新生态。

自苏州工业园区启动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以来,园区各级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占据省市核心位置,上榜中国独角兽榜单的企业从2018年的1家增长至5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上榜企业数从去年的38家增长至49家,连续第三年位列全国各类产业园区第三位。区内大部分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都分布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在创新药、智能驾驶、机器人、数字文娱、云计算等新赛道新领域涌现一批爆发性成长的企业。

独角兽企业是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的“晴雨表”,苏州工业园区全力打造适合各类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的 “土壤”“阳光”“雨露”,持续为企业成长创造最优环境,形成显著的特色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全力汇聚顶尖创新要素,坚持把人才作为最强驱动,已连续17年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累计支持项目近3000个,已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6万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219名,其中创业类占全国7%,居国家高新区首位,集聚人才的“磁场”引力十足。

创新策源平台方面,园区正全力推动苏州实验室打造材料领域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一区两中心”,已入驻中科大、东南大学、新国大、牛津大学等中外知名高校33所,集聚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国家队”科研院所15家,苹果、微软、百度、华为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均在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聚焦强链补链,瞄准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区域特色新兴产业,通过分析研究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关键环节、重点和空白领域、薄弱环节以及未来爆发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滚动编制产业图谱,聚焦细分领域实施精准招商。

当前,苏州工业园区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建设“一流的产业新区、一流的开放名区、一流的创新园区、一流的中心城区”,奋力迈向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进一步构建独角兽企业最期盼的开放格局、做强独角兽企业最青睐的产业质态、完善独角兽企业最急需的创新生态、优化独角兽企业最渴望的营商环境。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独角兽”数量创新高 经济向好信心足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