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土地日”主题是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近年来,宜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积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落实,全力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绿色化水平,不断筑牢粮食安全“堡垒”,奋力书写保障粮食安全的“宜兴答卷”。
42.25万亩高标准农田
筑牢“陶都粮仓”根基
来到芳桥街道金兰村的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在这里“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也为各类现代化农机开展“联耕联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耕地“碎片化”问题一直制约着苏南地区的农业规模化经营。芳桥街道是宜兴优质稻米的主产区之一,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金兰村在全市率先成立村办合作农场,将近400户农户的2780亩土地以承包权入股,由村级合作社统一经营,并开始着手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
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樊骏
以前的农田地块小、地界大,人工喷洒农药耗时长、效率低,大型机械作业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农田集中连片,各色先进农机直奔田头,种地越来越省工省力。
“小田”变“大田”
“碎田”变“整田”
如今,金兰村已经建成了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无人驾驶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智能农机具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更值得一提的是,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今年5月底,无锡市首套地轨式秧盘转移设备在金兰村平整的农田里成功安装投用,让机械化育秧跑出了“加速度”。
宜兴市芳桥街道
办事处副主任 王曦
引导小农田地资源向集体和种田大户集中,并采取耕地治理、设施改造、地力培育等手段,成功建成3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同时,还携手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单位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传授水稻精量穴播、智能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着力提升稻米品质。
只有用好管好
才能真正把高标准农田
变成“高产田”“致富田”
近年来,我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发挥土地规模经营优势,吸引优质市场主体进驻,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管护,并将高标准农田的道路、沟渠、泵站等设施管理纳入网格员管理职责中。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2.25万亩。
此外,根据去年下发的《宜兴市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2022-2025 年)》,明确到 2025年,宜兴市还要新建、改造和提升高标准农田 15.7 万亩,通过“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整体推进”,区域化、全方位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和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建成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与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相适应、充分彰显新江南田园风貌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原标题:书写保障粮食安全“宜兴答卷”丨42.25万亩高标准农田,筑牢“陶都粮仓”根基!
来源:宜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