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江南·苏正劲|相城区:当惊“新城”殊
江苏
江苏 > 苏州 > 相城区 > 正文

风起江南·苏正劲|相城区:当惊“新城”殊

苏州相城,因2500年前春秋吴国大臣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而得名。这片历史悠久的水乡不仅孕育了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通俗文学之父冯梦龙等名家大师,还煅烧出专供皇家建筑的御窑金砖,织造出紫禁城里的缂丝龙袍,是兵圣孙武的终老归隐地、商圣范蠡的隐居地,更与草鞋山毗邻,拥有稻作文化的诸多印记。

相城历史悠久,相城区却十分年轻。2001年2月28日,为了做大主城区,经国务院批准,原吴县市撤市分设相城区和吴中区,相城在北,吴中在南。在分家之初,相城的家底较为薄弱,一度还被冠名为苏州的“北大荒”、苏州的“洼地”。然而经过短短22年的发展,相城区已然从苏州北部新城进化为长三角腹地之心。

去年9月,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相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苏州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要推进相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又一个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

苏州市委赋予相城“把高铁新城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把相城区建设成为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的“双中心”全新定位和特殊重任,由此,为相城高质量发展鼓起了催人奋进的出征号令、描绘了充满希冀的生动愿景。

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和苏州市域一体化的奋进热潮中,相城已经在更大的坐标系中找准新定位,决心要把苏州高铁新城打造成为发展的“坚强内核”,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朝着“聚焦双中心、建功新征程”的目标奋勇前行。

风起江南·苏正劲|相城区:当惊“新城”殊

锚定“双中心” 绘就新蓝图

今年3月,相城区发布了加快推进苏州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此外,苏州高铁新城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将超100亿元,开建各类载体165万方,刷新成立以来历年投资的历史记录。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苏州高铁新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79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66.3%,无疑是交出了一份极其亮眼的“成绩单”。

相城区正在举全区之力建设的高铁新城为什么如此重要?

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位于苏州市域地理中心的相城,是苏州大市范围内“沟通南北、联动东西”的重要枢纽。在更大的坐标系中看,国家“八纵八横”大动脉京沪线和通苏嘉甬在相城交汇,苏锡常城铁和如苏湖城铁穿越高铁苏州北站,4条线路共同形成宝贵的“黄金双十字”。

2011年6月,京沪高铁全线贯通运营,高铁苏州北站正式落成。2012年1月,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挂牌成立,苏州北站正位于高铁新城。

相城距虹桥直线距离70公里左右,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临沪板块”。但利用苏州北站至上海虹桥仅23分钟的优势,相城积极探索与上海虹桥等区域实现融合共赢。围绕智能交通、科技金融等大研发类产业,相城区甚至下辖乡镇街道都频繁赴上海虹桥进行推介招商。2019年,相城直接在上海虹桥商务区购买了两栋楼,命名为“相城大厦”,谋划打造“虹桥—相城创新走廊”,以及上海虹桥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架起与上海资本协同、平台协同、产业协同的桥梁。

相城勇闯新路、大胆探索,迅速成长为“最强地级市”苏州区市板块下的一匹“黑马”。2020年4月27日,原本日资企业并不占优的相城,成为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且是江苏唯一、全国6个示范区之一。数年间,相城又蝶变为江苏首批车联网先导区、江苏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江苏唯一的区块链发展集聚区,悄然中,相城争取和创造了多个“第一”和“唯一”。

依托临沪区位优势,“外联”图拓展;依托苏州市域一体化,“内聚”汇合力。相城牵手苏州工业园区,在漕湖之畔率先启动苏州首块“市内飞地”——苏相合作区的建设。2020年4月,苏相合作区开启了实体化运作。

2022年9月,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相城工作,为相城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指明了新路径:加快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把相城区建设成为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又一个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从此,相城拥有了“双中心”建设的崭新定位,其中,苏州高铁新城作为“中心的中心”,肩负着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要将“沟通南北、联动东西”的区位优势和坐拥高铁苏州北站的交通优势真正转变为发展优势,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赛道。从2017年瞄准前沿产业以来,相城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金融、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形成首批苏州市级支持打造的产业创新集群。踏浪高歌数字化浪潮,相城展现出非同一般的雄心和决心。

风起江南·苏正劲|相城区:当惊“新城”殊

智驾之城 驶向未来

勇敢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相城正全力以赴高质量建设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全域开放、全链发展的“智驾之城”。人们对于智能驾驶领域的想象,在相城正逐渐照进现实。

漫步在“智驾大道”——南天成路上,形形色色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车、环卫车、配送车接踵而至,成为一道风景线,而道路两侧矗立写字楼,就是上百家智能驾驶企业的“大本营”。

以Momenta、智加科技、挚途科技、图达通、轻舟智航等龙头企业为带动,相城的众多企业已在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等领域厚积薄发、实现量产,成为助力中国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智能驾驶是个系统工程,在相城,超220家智能车联网相关企业,撑起了在车载计算芯片、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安全测试认证、车联网设施设备等领域的产业链布局。

而智能驾驶能否真正实现智能,取决于道路测试的数据积累。从2018年起,相城逐步完成了三期智能网联测试道路的改造,162公里智能网联道路,涵盖了城市道路的各类驾驶场景,让“测试”成为“实战”,也让数据更有意义。

苏州绕城高速S17也即将完成智能网联化改造。此次改造采用行业内领先的感知标准,通过搭建完善的系统架构,部署先进的通信感知设备,聚焦安全、管控、效率,提供路端、网端、云端全方面解决方案,实现高价值、可落地的应用场景。项目完成后,这条路将成为国内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

与此同时,相城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共同搭建的智能驾驶公共服务平台,已为近百家车联网企业提供服务,让数据共享更方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相城,仅智能驾驶领域就集聚了11位国家级工程专家、9位省双创计划人才。在这里,他们拥有更好的科研环境、更优厚的人才福利、更舒适的生活圈。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智行未来(苏州)车联网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多项发明专利、国家级科研课题正推动智能驾驶产业的不断进化。相城还设立了超60亿的产业基金专项支持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让更多创业者的好项目、好点子、好课题实现落地量产。

目前,相城区已集聚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超220家,其中独角兽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77家;建设智能网联道路超160公里,覆盖苏州高铁新城全域;先后获评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核心区,全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首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形成了良好的智能车联网产业生态。

面向未来,相城区将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智能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跨区域车联网数据互联互通,积极构建全区“一核引领、多区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能级、优化产业生态、集聚产业资源,加速打造全域开放、全链发展的智驾之城,为相城“双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风起江南·苏正劲|相城区:当惊“新城”殊

打造数字金融集聚高地

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近年来,相城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构建起了全产业链数字金融产业新业态,数字金融产业在苏州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

2017年,相城捕捉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启动的重大机遇,推动央行数研所下属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三大重磅平台相继落地。此外,相城还被央行定位为“全国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云服务输出中心”。2021年以来,央行SWIFT数据托管、贸易金融区块链、加密资产大数据监测三大平台也相继落地相城。

抢抓发展新机遇,离不开科研硬实力。相城区以产业研究作为产业发展的切入点,联手试点机构和关联企业,针对各细分领域,成立了15个数字金融产业研究小组,以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持续深化金融创新成果在各领域的拓展应用,不断做大转型发展的优质增量。

在产品创新方面,工行移动研究小组通过开展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技术研究,在全国首发“SIM PAY”硬钱包产品,推动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和市场化应用;在标准制定方面,银联商务研究小组围绕硬钱包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硬钱包技术研讨,推动相关业务标准制定;在支付方式创新方面,财政领域研究小组在全省率先将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执行系统,打通数字人民币的财政集中支付渠道。

如今,相城已落地14家总行(总部)级数字金融创新机构,集聚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207家。优质的产业链资源推动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相城已在民生消费、政务服务、普惠金融等领域形成了良好应用生态。友宝在线研发的自动售货机、咖啡机,科蓝软件研发的智能数币交换机,一键联研发的充电桩、智能垃圾箱,成方云研发的垃圾分类回收箱等产品,均已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并实现了市场化应用。

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更离不开有效政策的扶持。今年2月4日,《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正式发布,将重点实施数字人民币试点“示范计划”、数字金融创新载体“提升计划”、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集聚计划”、数字金融产业“聚才计划”,力争到2025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先行示范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区、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引领区、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李青青